文章来源: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5-12
编者按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十年后,曾经满目疮痍的四川地震灾区如今面貌一新,焕发勃勃生机。十年来,经过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地震灾区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这背后,凝聚着在川央企国企从灾难中重建到跨越发展的奋力拼搏;也凝聚着广大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全力援建的行动与心血。在“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即日起刊发系列报道《“5•12”十年记忆》,聚焦十年来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援建汶川重建震区的行动。
红艳的樱桃、金黄的枇杷,五月的雅安市汉源县分外美丽。自然的田园乐趣,秀美的山水风光,让游客流连忘返。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汉源县共接待游客1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亿元,比去年同比增长17%左右。
葛洲坝集团参与汉源新城援建房建设
然而,十年前的汉源却不是这样,512汶川地震之后,这里满目尽是疮痍。十年重生十年巨变,如今美丽的汉源,再次吸引八方游客。这其中,也倾注了中国能建葛洲坝人的一腔热血,他们用实际行动和对灾区人民的无限深情,生动诠释了“改善人民生活 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观。
会战汉源 与时间赛跑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主动承担了由湖北省援建的汉源新县城城区1号主干道、2号主干道混凝土和龙潭沟等两座大桥的建设,还直接参与了黄石、武汉、宜昌、鄂州等地市的援建项目,他们分布在新县城的两个工区以及萝卜港至金鸡岩泵站十余公里的施工战线上,超过一千人。一时间,汉源成为湖北人在四川省的最大集中地。
葛洲坝集团成立抗震救灾突击队
汉源县城的重建与新县城的施工直接关系到下游不远处瀑布沟水电站能否顺利实现下闸蓄水。抗震救灾加上确保发电两个重任,成为援建汉源的葛洲坝人肩上义无反顾的责任。为了帮助汉源县城人民早日搬入县城新址,葛洲坝集团组织10多支施工队伍、1000余台施工机械在汉源县城新址处拉开了一场援建施工大会战,漫山遍野划分为十多个工区。
葛洲坝集团借助机械设备参与灾后重建工作
至2008年年底,葛洲坝集团汉源援建项目部累计完成场平总面积近120万平方米,完成土石方挖填360万立方米,浆砌石和混凝土挡土墙55万立方米,并取得了场平援建战役的阶段性胜利。
力排万难 托起生命之源
在援建汉源的所有工区中,有一个工区是战线最长、工期最紧、技术要求最高的一个,这是由葛洲坝集团汉源新县城援建项目部承建的汉源新县城临时供水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灾区人民的顺利搬迁。
汉源新县城临时供水系统以流沙河上游龙洞湾地下水为水源。系统设计供水规模为每日18000立方米,从龙洞湾取来的源水经过12公里的长距离输送到达金鸡岩提升泵站后,再送至山顶1000立方米的贮水池自流到新县城的净水厂处理后,才能满足生活区数万人的用水需要。
援建项目:汉源三中教学楼完工后
这是当时全国落差最大的供水系统,从山顶到山脚最低点的高差达350米以上。敷设到山顶的400余米管道安装难度巨大,需要在高差350米的陡坡上进行施工。葛洲坝集团汉源新县城援建项目部干部职工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施工方案,用卷扬机将钢管提升到山顶进行管道拼接,并日夜三班继续作战,最终提前实现全线贯通,汉源临时供水工程自动化系统一次性试运行成功,为汉源人民早日搬迁至新县城奠定坚实基础。
一诺千金 温暖永驻心间
2009年8月,葛洲坝集团承建的汉源三中援建项目交付使用,荣获四川省“天府杯”金奖;2009年9月,汉源一中竣工移交,荣获四川省“天府杯”银奖;2009年10月,蜀通公司首批职工住宅楼1至4号楼交付使用;2010年5月,汉源新县城主干道两路工程交工验收;2010年6月,汉源新县城两桥工程通过验收,荣获四川省“天府杯”优质工程奖……一个个工期节点的顺利实现,一项项优质工程奖的斩获,为整个湖北省抗震救灾工作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葛洲坝集团参与汉源新城援建房建设
今年春节,时任葛洲坝集团汉源援建项目部副经理胡祥再次回到了曾经的战场,看到汉源新县城绿树成荫、楼宇林立、百姓安居乐业,他心中感慨万千,“我打心底里为汉源人民感到高兴,也为我们葛洲坝集团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深度参与汉源新县城援建工作感到无比自豪,相信有党中央和祖国人民做坚强后盾,汉源人民的日子会像汉源樱桃那样红红火火。”
十年转眼一瞬间。全国人民援建四川人民的却温暖永驻心间。
漫步在黄石路、十堰路、黄冈路等这些用湖北地名命名的汉源县城主干道,不仅把川鄂两地人民的情谊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将永远定格在共建美丽家园的回忆里。
【责任编辑: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