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光明网 发布时间:2017-09-21
波澜壮阔的北部湾畔,一座超级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中,居民将因为它的存在而更加光明,这就是广西防城港核电二期工程。该工程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不仅是中国广核集团公司“华龙一号”示范工程,也是英国布拉德韦尔B核电站的参考电站。而承担这一超级工程建设任务的就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此刻,中建二局650多名专业工程师和近4000名技术工人正为了这项“国之重器”而努力奋战着。每一个铆钉,每一次绕线,每一条焊缝,都关系着一份神圣的职责:以最严苛的质量安全标准,为中国建造品质代言。
30年沉淀,“核”力打造国家名片
负责把“华龙一号”由图纸转变为现实的,是两家有着30年“核”作经验的中央企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和中国广核集团公司。
两家企业的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87年。当时,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正式开工,两家企业开启了携手并肩的核电建设之旅,也翻开了我国百万千万级商用核电站从无到有、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新篇章。
如今,30年过去了,广西防城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让这两个配合默契的伙伴更紧密地靠在一起。将“华龙一号”这张国家名片完美地变为现实,成了他们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
这个艰巨的任务却毫无先例可循。“华龙一号”核电技术的安全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不仅具有全球独创性的安全理念,最核心的核岛厂房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维持72小时无人工干预不出现失控,而且双安全壳的设计,也能够抵御外部突发的极端性灾难。
设计上的任何创新,都直接为工程建设带来一系列新变化——体量更大、结构更复杂,质量要求更严、安全要求更高。
为此,两家企业再次创新合作形式,启动联合办公模式。双方互相委派专业工程师联合办公,共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核”力打造“华龙一号”这张代表中国核电技术的国家新名片。
过程精品,为核电站贴上“安全”标签
“华龙一号”核电技术包括了核电站设计、建造、运营管理和培训的一整套体系,在安全性上,每个环节都上升到新的高度。按照纵深防御原则设计的安全系统为“华龙一号”配置了实体隔离的三个安全序列,就像三道相互独立又协同联动的安全“屏障”;拥有双层安全壳,确保放射性物质不会外泄;可以抵御类似商用大飞机撞击的意外攻击,厂区也可抵御不低于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地震震级……
“我国核电技术采用新理念、走了新路径,这也要求核电的建设施工必须跟上,施工的逻辑与顺序、工法与技艺、配合与推进,都要适应新的技术路线。” 中建二局核电建设分公司副总经理、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部项目经理李光远告诉记者。
以我国“十三五”期间首个开工建设的核电机组——广西防城港核电4号机组为例,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是工程开工的重要标志,而为了打响这第一枪,从技术到材料,从模拟到现实,中建二局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在创新技术运用上下足了功夫。
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4号机组核岛筏基直径54米,面积相当于5个半标准篮球场,需浇筑混凝土厚度达3.85米,比一层楼还要高。结构几何尺寸大、浇筑方量大、持续时间长,一次性连续浇筑过程中,还需要准备安排混凝土布料、振捣的时间,同时避免产生有害裂缝……一个个让人望而却步的困难没有难倒中国建筑的建设者们,项目各部门协调联动,组建试验团队,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路径、大型设施、布料控制等实行虚拟现实施工,在施工前做好了一切准备。
2016年12月23日,七台天泵分布在防城港4号机组核岛四周,随着指挥者的一声令下,100多名管理人员、500多名工人以及数百台机器同时作业,一场长达63.5个小时的连续浇筑由此展开。26日凌晨,浇筑顺利结束,由此,也标志着中国建筑首个“双核岛”工程——广西防城港核电3、4号机组核岛土建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正在进行钢衬里施工的3号机组,一万多平方米的钢板全部要通过焊接成形,把这些钢板平摊开来,能铺满一个半的标准足球场。这么大面积的钢板中,如果出现1.5毫米以上的单个气孔,或者针尖大小的连续气孔,都属于不合格。”谈到核岛钢衬里焊接的严格标准,中建二局广西防城港项目金属试验室主任蔡宴辉打开了话匣子,“这么小的气孔肉眼很难分辨,我们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100%覆盖,为钢板拍摄X光片,用专业仪器检测焊缝,再小的气孔都逃不出我们的火眼金睛。”
此外,被戏称为“圈儿会”的同心圆站位班组会,班组所有人围一个圈站好,班组长和工长站在圆心位置分配任务、做技术、安全交底,既保证每个人都能听清任务内容,又便于班长随时检查班组成员精神状态。根据不同工作岗位,为员工“私人订制”工具包的“背包客”制度,将工具包的颜色、标语和包内物品实行标准化管理……在中建二局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这样的管理创新数不胜数。
以人为本,把每个人都视为核电施工的坚实屏障,是核电建设的制胜法宝,也是让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实现质量、安全均达到国际标杆建设8级水平的关键。严格的管理只为实现一个目标:最大程度地捍卫和守护核电安全。
护“龙”出海,让世界信赖中国“智”造
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旗舰产品,“华龙一号”成熟而优秀的技术水平受到了全球关注。目前,我国已与英国、阿根廷、埃及、巴西等近20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
2017年1月10日,英国政府正式受理华龙一号通用设计审查(GDA),GDA是华龙一号落地英国的技术前提。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是历史悠久的核电国家,世界上首座商用核电站就诞生在英国。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建筑核电建设者的身上被赋予了与众不同的使命,建造出能被认可的“华龙一号”示范机组,对进一步推动华龙落地英国、助力中国自主核电技术出海扬帆大有裨益。
从1987年建设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基地——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开始,中建二局先后参与了全国纬度最高的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机组、中国建筑首个核岛工程——广东台山核电站;中俄两国迄今最大的技术经济合作项目——江苏田湾核电站等一系列核电工程,从全国在建核电机组装机容量来看,中国建筑参与建设了其中的二分之一。
据了解,中建二局是我国核系统外部唯一获得核电站核心区域“通行证”的土建施工企业,并在多个施工领域取得70多项国家专利,其中,10余项科技成果获得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8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我国核电站土建施工的诸多技术空白。
目前,中建二局已成为我国核系统外唯一一家独立承建核岛土建工程的建筑企业、核系统外唯一一家“常规岛-核岛土建施工一体化”的建筑企业,同时,具备CPR、EPR、VVER-1000/428、AP1000、HPR1000(华龙一号)等多种核电技术路线的施工管理能力,成为与我国核电事业共同成长的一支核电建设主力军。
中国核电虽然以吸收引进技术为起步,但自主创新、打造自主核电技术的步伐从未停止。“核”携中建的30年,中国建筑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从常规岛到核岛土建施工的跨越,完成了核电业务施工能力和施工领域的“双突破”,一项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在中建人手中诞生,一个个首开先河的核电工程在中建人手上完美落成。
“我们30年前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时,几乎所有先进设备都需要进口,技术也要依靠外国企业,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了自己的核电技术、施工能力和人才队伍,从这里出发的每一步都会很踏实。”站在广西防城港核电站的施工现场,中建二局核电建设分公司总经理胡立新感慨地说。(光明网记者 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