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25
当港口遇上劳模,当创新遇上智慧,科技自立自强便有了最坚实的脊梁。在同事心中,他是一位贴心的朋友;在领导眼里,他是辛勤工作的“长安”;同行看来,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自控专家,常年穿梭在生产现场,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国家能源集团天津港务公司创新工作室主任李长安。
2000年,中专毕业的他,面对很多来自德国的全英文设备和从未涉足的大型港口装卸机械设备领域,他凭借着吃苦耐劳、不断创新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2004至2012年间,先后取得了全国自学考试英语专科学历、电子工程本科、燕山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成功翻译了公司在用的德国PLC英文控制程序和人机界面近万行的软件资料,在生产实践中,他逐渐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运用积累的经验和掌握的设备原理技能,解决了很多生产中的难题。工作之余,他潜心攻读高等数学、自动控制、软件设计等专业理论书籍,注重学以致用,逐渐实现了从传统电气领域向自动控制和电脑软件智能化控制领域的跨越,全天候悬臂三重防碰撞、翻车机雷达料位检测等相关技术受到了业界一致推广。
工作20余载,他几乎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和学习中。在全天候高效散料堆场单机无人操控系统项目研发初期,为了降低成本,带领团队自学数学建模技术;为了争取时间,他们不分昼夜的加班加点;为了掌握精准数据,他们反复测试、调试,无论严寒酷暑,在十几米高的煤山不知攀爬了多少次,双腿累得麻木酸胀,但是他们依然坚持,就是凭借着这股劲头,经18个月研发,项目研发成功,在集团内45台堆场单机上实现了推广,生产效率提升5%,年节约操作人力成本60%,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该技术成果首次在华南钢铁行业实现了跨行业输出,实现由“买技术”向“卖技术”的历史性跨越。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长安深知,工作靠大家,团队的力量才是最大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带徒方面,他结合电气知识和设备实际,手把手地教学,模拟各种事故现象,让大家多动手多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将自己的所知所学倾囊相授,帮助青年技术人员成长,提升团队战斗力。
李长安带领的创新工作室团队研究开发的柔性生产管控系统,开创了下一代智慧散料港口抽象模型和最佳实践;装船机智能作业系统具备“一大亮点三大国际首创”,开创了国内散料行业流程智能化控制的先河,通过公司上下同心协力,逐步形成了“智慧港口”建设自主研发体系,累计拥有专利151件,增效达5000余万元,为公司荣获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奖,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二十年磨一剑,李长安以科技强企、科技报国为己任,凭借着刻苦钻研的钻劲儿和独具心裁的匠心,一次次对生产瓶颈大胆攻关,一次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回望来时路,启航新征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李长安表示,今后将扎实践行“实干 奉献 创新 争先”的企业精神,立足岗位做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责任编辑:王占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