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25
老一井,它是中国石油梦的起点,也是中国石油魂的支点。
老一井,即老君庙油田1号井,玉门油田的发现井。老一井的出油翻开了玉门油田开发的序幕,揭开了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第一页。
1938年12月26日,一阵阵驼铃声穿过大漠戈壁的漫漫黄沙,穿过祁连雪山的凛冽寒风,中国石油工业的先驱——严爽、孙健初、靳锡庚,历尽千辛万苦,来到甘肃河西走廊西北端的石油河畔。
石油河像一盏明灯点亮了石油先辈的实业救国梦。
他们在海拔2400米的石油河旁的老君庙安营扎寨。冒着摄氏零下20多度的严寒,开始了玉门油田早期的地质调查和石油勘测。
47天后,1939年3月23日,由孙健初确定的第一口井即老一井,开始人工挖掘,27日挖至23米时出油一吨多,
在这之前的1938年5月,时任甘肃油矿局总经理孙越崎向翁文灏建议,调延长钻机到玉门钻探。随即,翁文灏拜访在汉口的中共代表周恩来,商量调用延长两部德国进口的顿钻到玉门钻探。周恩来当即表示“同心为国,决无疑义”,并指派钱之光具体办理此事。
两部钻机历时九个多月,于1939年5月运抵玉门。这是国共合作史上光辉的一页,成为玉门油田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
延长运抵玉门的木制顿钻是玉门第一代钻机,钻探能力200米。5月6日,老一井就改为调运而来的顿钻钻进,8月11日钻至115.51米时发现K层,日产原油10吨左右。由此揭开了老君庙油田开发的序幕。
自老一井开始,玉门油矿又用木制顿钻先后钻井10余口,至1945年,玉门油矿累计生产原油25万吨,所产油品源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直接支援了抗战,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特殊贡献。
从老一井出发,中国石油的种子在大江南北开始遍地开花。
先驱创业万难不易其志,功绩卓著令人肃然。1987年,玉门油田为1号井立碑以垂永久。
如今,老一井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工业遗产。
【责任编辑:王占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