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中央企业战疫总结表彰  >  战疫群英谱  >  战疫榜样  >  优秀党员 > 正文
国机集团 黄锡璆:“医院建筑设计师就要为老百姓服务”

文章来源: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9-10

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机集团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顾问首席总建筑师黄锡璆在会上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会见黄锡璆(前排右一)等受表彰代表

黄锡璆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的学习贯彻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精神座谈会上作为中央企业受表彰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代表发言。 

作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机精神楷模的黄锡璆博士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医疗建筑事业,已经79岁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小汤山非典医院总设计师。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黄锡璆第一时间写下了请战书,带领团队迅速整理好小汤山非典医院的全部图纸,“火速”发给武汉的设计团队,为医院快速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一切设计都要从病人和医生的角度考虑”

“按照传染病医院最严格的规范设计,坚持卫生隔离、医患分区,一切设计都要从病人和医生的角度来考虑。”这是2003年非典暴发时,作为小汤山非典医院总设计师的黄锡璆定下的“设计规矩”。

黄锡璆(前排左)和设计团队成员及施工方在讨论小汤山医院建设方案

彼时,面对毫无经验可借鉴的重重难题,眼疾初愈的黄锡璆带领中国中元设计团队临危受命,连夜投身设计一线,边设计边施工。从特殊患者就医流程,到医务人员诊疗流程;大到各类检测设施、手术室规划与布局,小到医院马桶的选择,他都严格设计、仔细把关,经过7天7夜的不懈努力,一座高标准的非典专科医院拔地而起。在之后的51天里,这座在紧急情况下采用标准化、模式化,快速拼装、快速建成的传染病医院,共收治了680名患者,病死率不到1.2%,1383名医护人员零感染,创造了医学史上的奇迹,用事实证明,“集中收治”能有效阻断疾病疫情的蔓延。

时隔17年,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黄锡璆又一次拿出了当年建设小汤山非典医院的图纸。

2020年1月23日,中国中元接到武汉市城乡建设局的紧急求助函,请求对武汉市应急医疗设施的建设提供帮助。没有丝毫犹豫,已是79岁高龄的黄锡璆说:“我知道应急传染病院的样子,我来提供图纸。”

在接到求助函后的78分钟内,黄锡璆带领团队修订完善了小汤山非典医院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并详细标注了一些注意事项,火速交给了中信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图纸发出去之后,黄锡璆并不放心,想着小汤山医院建设时总有一些不尽完善之处,于是回家后连夜手写了修改意见,第二天一早再次交给了火神山医院设计团队。

“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比较特殊,我建议要将病区与病区之间的间距再拉大些,室内要增加通风量,防止医务人员感染;武汉和北京的气候条件也不一样,患者通道在外廊,最好加个遮雨棚。同时,院内垃圾要坚持定点焚烧的原则,集中收集消毒后,送到武汉专门处理医疗废弃物的焚烧厂处理。总之,要最大限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全力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黄锡璆说。

拿到图纸后,火神山医院迅速开始集结建设。而此时远在北京的黄锡璆和中国中元设计团队也一直坚守在岗位,时刻关注着前方的施工进展,“24小时待命”,只为及时研究、讨论、解答前线传来的各种设计问题,为建设一线提供技术支持。

不仅如此,他更是向党组织提交了抗击疫情请战书,主动请缨前往抗疫一线。

“1月22日,我就写好了请战书,23日一早交给了领导。看到医务工作者冲锋陷阵,面对面与病毒作斗争,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对病人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令我对他们充满敬意。我想,我们作为后方支援力量,应该主动申请去前线,尽自己所能为医务工作者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谈及提交请战书的初心,黄锡璆如是说。

1月27日,火神山医院设计单位中信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给中国中元发来感谢信,感谢黄锡璆为医院设计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的重要作用,完美诠释了郢匠挥斤的大师风范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其实,对黄锡璆而言,无偿捐赠图纸,写下请战书都不是第一次。在汶川地震时,他也曾向党组织申请去救灾一线。黄锡璆表示:“在大灾大疫面前,要有民族团结精神,面对兄弟单位的请求,我们要无私提供帮助,这也是我们作为中央企业应有的使命担当和为民情怀。”

鉴于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应急医疗设施提出的更高要求,黄锡璆急国家之所急,春节期间率领技术专家组夜以继日地工作,并于2月3日及时公开发布了《中国中元传染病收治应急医疗设施改造及新建技术导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等一系列设计指导性技术文件,为全国各地应急医疗设施快速建设提供了技术路线和技术规定,确保了应急医疗设施工程建设质量,再次把医疗建筑设计师的“初心和使命”书写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我是新中国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更要贡献一份力量”

熟悉黄锡璆的人都知道,“图纸、放大镜、书”是他随身携带的三件宝。作为我国医院建筑规划和设计的领军人物,黄锡璆参加工作45年来,参与设计、指导了200多所医院,一张张泛黄的手绘设计图纸,不仅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也记录下我国医院建筑领域的进步。

1941年,黄锡璆出生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华侨家庭。“长大后当医生”和“回到祖国学习本领,参加祖国建设”是他儿时最大的心愿。1957年,16岁的黄锡璆毅然决然放弃印尼国籍,经过5天5夜的“海上漂流”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国。

因为在印尼期间接触生物、化学等知识比较少,回国之后,黄锡璆发现自己无法完成当医生的梦想,所以考大学时选择报考医院建筑这个看似“冷门儿”却是国家急需的专业。大学毕业后,他满怀热情地投身国家建设。1984年,黄锡璆考取公派比利时留学资格,主攻医院建筑领域。1987年,他获得中国第一个医疗建筑博士学位后义无反顾地再次选择回到祖国。

“其实留在比利时的机会很多。但想到我们出去留学的费用相当于好几个农民几年的收入,国家花这么大代价培养我们,我们理所应当回来为国家做点事。”黄锡璆说,“我是新中国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更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再次归国“创业”,黄锡璆也曾面对过困境和质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整体医疗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医疗建筑的设计理念十分落后。他提交给医院的设计方案,常因“设计理念过于超前”而得不到用户的理解和采纳。

但黄锡璆没有退缩,不论是小面积医院的设计项目,还是“老破小”医院设计改造项目,他都坚持深入一线,亲力亲为。同时,不放过任何一次与基层医生、护士甚至是施工队交流的机会,他认真求教,仔细研究探讨医院工作流程,并因地制宜地寻找让国外先进理念与国内医疗建筑相结合的机会,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建筑设计新路径。

2009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为黄锡璆博士树立铭石

这其中,不得不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这座1992年建设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拥有门诊大厅、多通道式影像中心、生物洁净手术部、下沉式广场、自动扶梯、200多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库等众多“超前设计”,都是中国的“第一家”。时至今日,这些“超前设计”早已成为全国各地新建医院的“标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是获得“中国最美医院”的称号。

“黄博士开创了中国医疗建筑设计领域的基本规范,率先提出医院系统工程的综合优化理念,从空间布局、诊疗流程、医疗环境、环境安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装备的配置等全方位实现医院的现代化,这些如今成了通行做法,形成了中国现有的医院建筑格局,极大改善了老百姓的看病条件。”中国中元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建说。

黄锡璆获梁思成建筑奖

多年来,在主持国家级综合医院设计的同时,黄锡璆也一直关注规模较小、投资受限、标准较低的城镇基层医院的建设发展,比如陕西宝鸡、湖南宁乡、河南辉县等地的医院,着力推动改善贫困地区基本医疗设施工作,提高我国医院的整体设计水平。当基层医院慕名而来寻求帮助时,黄锡璆往往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不管多忙都抽空认真审阅图纸,提出修改意见。考虑到基层医院建设资金有限,他甚至劝经营管理人员少收些设计费。他说:“在设计建设基层医院时,我强调要重视实用性,一定要满足和保障老百姓基本的看病需求。”

近年来,在黄锡璆的影响和带动下,中国中元在改善我国医疗条件方面持续发力,向国内外600多所医院提供咨询、设计等工程建设服务,为持续改善我国医疗环境和服务水平贡献着国机方案、国机智慧和国机力量。

“建设祖国需要我们一代代人接续奋斗”

走过春夏,如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生活正逐渐重归平静。黄锡璆依旧保持每天早上8点半准时上班的习惯。最近两个月,他在审阅、修订近期在建的医院项目设计图纸,整理相关资料,推动我国应急医疗设施通过国际标准组织认证。他还在为9月下旬召开的印度尼西亚建筑学会会议准备视频发言,重点介绍小汤山非典医院的设计理念和积累的经验,宣传我国的抗疫经验。

即便工作繁忙,每日抽出时间读书依旧是黄锡璆的必修课。“我最近在看《致命流感》《西医来华十记》两本书。非典、新冠肺炎这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是对公共卫生体系的挑战,也是对医院建筑领域的挑战,所以我们建筑设计师要多学习了解一些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服务病人的方式。”

对于近几年我国医院建筑领域的发展,黄锡璆表示:“医院建筑设计师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资源、就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与老百姓的期待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医院设计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在人流、物流、信息流这三大流程还有很多细节性的东西有待探讨,所以我们设计人员、技术人员一定要狠下功夫、共同探讨,努力为病人和医护人员创造更好的环境。”

从春节至今,仍然忙于工作的黄锡璆并不知道自己在微博上“火”了,成为90后、00后“后浪”崇拜、热捧的偶像。

黄锡璆做客央视节目《我的艺术清单》

“我确实没想到自己身为一线设计人员可以成为‘网红’。面对疫情,我想每个设计人员都会选择这么做。”黄锡璆笑着表示。“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当代青年机会太多、条件太好。”他勉励当代青年,“应该把握当下、珍惜机会,在校生要努力学习、不断夯实学科基础;走向工作岗位的青年要脚踏实地把每一项工作做好,同时密切关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新时代的青年必将大有作为,建设祖国需要我们一代代人接续奋斗!”

 

点击图片 直达专题

【责任编辑:伍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