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央企社会责任数据库  >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0)  >  央企海外蓝皮书 > 正文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助推社区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1-11

摘要:秘鲁圣加旺水电站项目是三峡集团中水电公司以EPC模式在秘鲁市场承建的第一个水电站项目,项目秉承新时代三峡集团精神中“为民造福、敬畏自然、开放包容”的理念,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发挥表率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绿色水电站”、“和谐水电站”,致力与当地社区民心相通、发展成果共享,助力当地社会可持续发展、造福当地百姓,树立三峡集团中水电公司良好的企业和品牌形象。

关键词:海外履责  社区融合  疫情防控  可持续发展

背景

秘鲁圣加旺水电站项目位于秘鲁南部PUNO大区CARABAYA省SAN GABAN区,项目范围包含5个社区,总人口1321人,居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为农业种植、家禽饲养、外出务工。社区基础设施不足、教育水平低,整体发展比较落后。项目建设为当地发展带来机遇,居民也希望能够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项目以“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践行新时代三峡集团精神中为民造福、敬畏自然、开放包容的理念,把项目建设与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促进当地就业、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关爱弱势群体、开展应急救援、加强社区融合、疫情联防联控等方面开展了丰富的实践,为当地社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行动

(一)打造专业团队,做好工作规划和协调工作

作为项目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项目聘请秘鲁社区专家组成了社区工作团队,负责项目与社区及相关方的协调、履行项目社会责任。项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社会工作做规划》并将规划目标细化到每一年,为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指导。此外项目还构建了多边协调机制,对内协调项目内部各单位社会工作步调,对外及时了解社区诉求,调整工作重点。

(二)促进当地就业,提升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项目所在社区经济发展落后,虽然有大量青年劳动力,但是因为缺少工作机会,大量劳动力背井离乡前往大城市通过提供劳动力维持生计。项目的建设为当地发展带来转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项目将重点放在提高社区的“持续造血能力上”。

为此项目制定了社区青年培训发展计划,为当地青年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并将技能考核合格的人员吸纳进项目,为其提供就业机会;在其工作后还安排中国师傅以传帮带的形式提高其工作技能。2020年3月份项目陆续开展了模板工、钢筋工、混凝土工、仓库管理员、安全管理培训,累计培训300余人次。

仓库管理员培训

模板工培训

混凝土工培训

颁发培训合格证书

中国师傅传帮带

为社区食堂颁发合格证书

(三)提供建设支援,提升社区基础设施水平

当地社区学校、运动场等公共设施老旧简陋,居民多生活在破败的小木屋中,饮用水设施缺乏导致居民难以获得清洁饮用水,项目区域基本无通讯设施,需要驱车半小时到下游圣加旺镇才能收到手机信号。基础设施的落后阻碍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积极提高社区教育、饮用水等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并为社区提供场地平整、建筑材料支援,有力的提高了社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项目建设的EPC营地获得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中国海外工程杰出营地”称号。项目还先后为社区新建足球运动场1座、新建社区幼儿园1座、翻新社区小学1座、新建蓄水池1座;引进了通讯服务商。

新建运动场

新建蓄水池

社区学校教室翻新前

社区学校教室翻新后

获得“中国海外工程杰出营地”称号

新建社区幼儿园

(四)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社区均衡和谐发展

项目将弱势群体作为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为儿童送去圣诞祝福、提高其安全意识;为老年人、妇女送去温暖和祝福。

1.关爱社区儿童

当地居民的房屋、学校普遍建在公路两侧,儿童上下学面临非常大的安全风险。为了提高社区儿童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项目推出了儿童的道路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由项目安全工程师为孩子们讲授安全知识,培训覆盖了社区四所学校的80多名学生。

社区儿童安全培训

每年的圣诞节前夕项目都会为当地社区孩子们送去圣诞节礼物。这时工作人员会换上圣诞老人的服装,将礼物送到每一个孩子手中。一个小小的圣诞礼物,带给大山里孩子的是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也为他们走出大山提供了希望。

圣诞节儿童捐赠

2.关爱社区老人

项目每年会对社区年龄超过75岁的老人组织开展一次慰问活动,送去项目的关怀,每年有44人受益。针对2019年雨季较长、气温较低、老人们御寒衣物不足的情况,项目迅速反应,特别为老人们送去御寒衣物。

圣诞节儿童捐赠

慰问社区老人

3.关爱社区妇女

当地妇女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得到的关心却很少,项目以每年5月份的母亲节为契机,为社区的妇女们送去节日的问候,每年约200人从中受益。

母亲节捐赠

母亲节捐赠

(五)提供应急救援,危急时刻凸显责任担当

项目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应急处置能力,并在社区发生紧急情况时第一时间提供紧急援助,用实际行动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知识培训,提高社区居民应急处置能力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应急处置能力,2019年项目为当地居民组织了4次针对常见的割伤、烧伤、伤口处理以及心肺复苏急救的知识培训,共有150人受益。

社区应急知识培训

急救知识培训

2.应急救援,危急时刻凸显责任担当

2019年2月14日,项目下游的PUERTO MANOA地区的过河索道被洪水冲断,一艘载有13人的小船被洪水掀翻,人员失散。项目得知该情况后立即派出救护车并携带无人机帮助社区搜救。经过紧急抢救,救回一名小孩和十余名大人。

使用无人机参与社区救援

疏浚堆积物

(六)增进社区融合,真心诚意获得社区认可

项目充分尊重当地习俗。积极组织支教、共度佳节、交流美食、体育运动等活动。

1.共享运动,体育运动增强中外员工凝聚力

当地居民非常热爱足球运动,项目以足球运动为媒介拉近与社区的关系。每年5月份项目都会组织开展员工足球赛,2019年7月还组织了项目部与社区的足球友谊赛,项目新建的足球场为项目员工及社区居民提供了纵情驰骋的场地。

员工足球赛

项目部与社区友谊足球赛

2.分享美食、交流饮食文化推动社区融合

当地人民热爱美食,项目下游的圣加旺镇每年都会举办美食节,项目部积极利用这个平台展示中国美食,推广中国文化。项目部针对秘鲁饮食习惯精心准备了如宫保鸡丁、糖醋排骨、西红柿牛腩、饺子等中国特色美食,获得评委和居民们的极大好评,项目制作的中国美食获得美食节二等奖。美食是一座桥梁,在满足味蕾的同时,交流了双方的饮食文化,增进了双方的理解和认可。

参加圣加旺美食节

社区居民品尝中国美食

3.文化推广,履行社会责任之义务支教

项目所在的社区教育资源贫乏,教育水平很低,为推动中秘世代友好,为孩子们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意识,项目组建了支教队,为当地社区儿童教授科学知识、汉语和中国文化。2020年1月,第一期共18名学生通过初级水平结业测试顺利毕业,该工作得到社区家长们的极大欢迎,项目将继续开展下去。

结业合影

支教培训

4.共度佳节,以文化为纽带推动中外员工融合

中秘两国的节日也成为双方交流互鉴的载体。项目部在元旦、妇女节、母亲节和圣诞节等重要节日为当地员工发放礼物;在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等中国传统重要节日,邀请当地员工、居民体验中国文化、共度美好佳节;社区则邀请项目参加当地泼水节、农会节等节日。

邀请社区居民共度中国年

分享中国美食

5.尊重传统,提高当地员工归属感

项目部始终充分尊重秘鲁当地风俗,,每月为当地员工庆祝生日,并依据当地习惯为怀孕的女员工举办Baby shower活动,受到当地员工的一致认可。

项目为当地员工举办baby shower

(七)推动联防联控,形成社区疫情防控机制

3月6日秘鲁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病例,为做好疫情防控保证稳定生产,圣加旺水电站项目主动作为,于当地时间3月9日,组织项目周边的9个农会以及圣加旺镇政府共同召开新冠防控协调会,牵头促成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形成抗疫合力,建设安全可控的外部环境。

此外项目还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向社区宣传国内外疫情形势、防控措施,消除不熟悉情况的人员对中国及项目的误解;积极宣传推广中国防控经验,指导开展本地区防控工作,为本地医护、安保、军警等提供“非接触”协助;代表集团向当地政府、卫生中心、社区捐赠防疫物资。

2020年3月31日项目上游的圣加旺Ⅱ电站突发泥石流,导致道路被破坏,圣加旺Ⅱ电站开关站一大半被夷为平地。接到救助请求后项目派遣设备和人员参与救援,获得了当地政府和上游圣加旺Ⅱ电站的由衷感谢。

介绍疫情情况,促成联防联控

捐赠防疫物资

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履责成效

通过技术培训不仅将就业机会留在了当地社区,促进了社区发展,使当地社区居民掌握了更多就业技能,提升了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社区员工占项目秘鲁籍员工的比例大幅上升到71.46%,达到348人。

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当地人民都享受到项目建设带来的红利。项目带动了当地餐饮、设备租赁等服务业的发展,并新增间接就业岗位约200多个;使当地居民彻底告别了通讯不便的时代,方便居民及时获取外界信息;带动了居民收入增长,很多居民新建了住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文体活动推动项目与社区民心相同、人心相融,构建良好外部环境。防疫举措确保地区整体防控可控,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充分认可。

展望

2019年-2020年,圣加旺水电站项目以“共商、共建、共享”精神为指引,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让当地居民从工程建设中受益,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广泛欢迎。未来,项目将继续以民心相通、项目发展成果与当地社区人民共享为抓手,通过文化交流互鉴、社区融合、提升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式推动构建更加和谐的企业社区关系,让当地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项目建设带来的实惠,打造项目建设与社区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造福当地人民。

【责任编辑:伍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