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央企社会责任数据库  >  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0)  >  央企抗疫案例 > 正文
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发挥技术优势 贡献科技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1-09

摘要: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国资委党委部署安排,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党委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肩负职责使命,积极发挥在建筑标准、办公建筑、医疗建筑、住宅等领域的技术优势,组织专家力量,通过编制发布办公建筑应急措施指南、系统整理建筑标准文件、科普防控知识、撰文提出健康建筑、健康社区的思考、呼吁加强“抗疫设计”、技术支持“方舱医院”建设等方式,向政府提供出台标准的专业支撑、向地方提供专门的技术资金支持、向社会普及建筑防疫的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居家防疫的专家意见,有力体现了集团作为科技型中央企业的责任担当,全力服务支持全国疫情防控大局。

关键词:建筑标准 技术支撑 助力防疫

(一)直接服务抗疫一线:编制技术方案,全力支持疫情防控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积极参与武汉市重大应急防疫保障工程——武汉塔子湖体育中心方舱医院、客厅方舱医院建设,成立党员突击队,连夜完成武汉市交给的2所方舱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方案编制工作,获审核专家组高度认可,被武汉市领导要求在全市推广经验。同时,积极承担改造武汉市青山区北湖名居小区为临时传染病医院后的医疗污水处理任务,包括编制园区内部加药消毒方案,新建污水提升泵站及压力管道将院区污水送至附近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等。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张家口市中医院疫情预备治疗中心装修改造工程”,在突发疫情的情况下10天时间内,完成了医疗领域几乎是医疗流程最复杂、医院感染管理最严格的隔离病区改造,以设计牵头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性的提出了“设计预案-设备采购-设计深化-现场施工-设计优化-施工完善”的工作流程,保证了项目在巨大时间压力下的顺利实施。该项目时间短、省工期、省造价,得到张家口市卫健委、住建局、中医院充分肯定,为张家口市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设计人员踏勘现场

(二)专家撰文:提出健康社区、健康住宅的设计改进建议,提出综合医院建筑引入“抗疫”设计的建议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首席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专门撰文《大瘟疫提醒我们要思考什么》,从人居环境建设角度思考改善人居环境中的薄弱环节、调整技术路线、探索新的研究方向等问题,提出了健康建筑、健康社区的设计改进建议,比如,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新视角下,如何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让人和自然生物之间保持宽松的距离和友善的关系,而不是一味的占有和侵扰;比如,在大力推动城市化时应避免过度集中、功能区划和摊大饼式的以往的规划模式,而更应发展组团式,混合功能,更有韧性的簇群结构;比如,在城市更新中更关注城市开放空间的嵌入,更关注社区环境的提升以及体育、卫生和医疗设施的配套水平;在城市治理中更关注各类临时应急设施的配备和预案规划等。

针对医院建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有效启动应急响应体系、及时提供医疗救治服务、减轻疫情危害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医疗科研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海宇等多位专家近日积极参与审查《呼吸类临时传染病医院设计导则(试行)》,并撰文呼吁行业深度思考医院设计的“抗疫设计”,提出了“建设传染病大型专科性综合医院”、“在综合医院建设适度规模的传染病诊疗区”、“预留应急场地,配置野战医院模组”、“修订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形成综合医院建设抗疫标准”等四条具体建议,为今后新建和改扩建综合医院建设项目提供“抗疫设计”的解决方案。

此外,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杜志杰、张建斌两位建筑师接受《中国建设报》采访,在《多面“小汤山”:专家建议加强公共卫生防灾规划》中发表专业意见,为医疗建筑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导。

(三)标准先行:系统整理传染病医院及装配式建筑标准文件

标准是速度的前提。传染病医院及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标准,为工程快速高质量建设提供了参照和依据。为全力支持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政府机构公开发布的标准,系统梳理了传染病医院相关标准文件19项、以及装配式建筑标准文件5大类、49项,为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单位提供了及时且详实的技术参照。

由集团所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分别编制了《应对突发疫情的建筑弹性策略》、《既有建筑应对突发疫情安全运行管理指南》、《排水管网安全运营数字化平台建设标准》、《重大疫情期间城镇污水系统运行管理及暴露风险防范技术指南(标准)》、《关于在相关设计标准中增加有关入口消毒空间规定的建议》、《关于在重大疫情防控期间利用邮政物流行业充实生活保障线的建议》等6项技术标准,目前正在申请国际标准,致力于为科研领域技术攻关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建筑领域:编制办公建筑运行管理应急措施指南

为保护办公建筑使用者的健康,防止因人员集中、大楼机电系统不当使用等原因导致办公建筑内的病毒传播,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积极发挥科技型中央企业的技术优势,组成了由赵锂、潘云钢、刘鹏牵头的专家团队,共同编制了《办公建筑运行管理和使用的应急措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于1月29日公开发布,提出了疫情期间办公建筑运行管理的应急措施。

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审定,中国建筑学会于2月4日发布2020年第01号公告,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编制的《办公建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运行管理应急措施指南》(编号为T/ASC 08-2020),自2020年2月5日起实施。该《指南》共包括总则、通风空调、给排水系统、系统清洁和保洁消毒、垃圾收集和暂存等五个章节,旨在指导各地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办公建筑运行管理和应急处置采取的措施,为办公建筑防“疫”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体现了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站位全局、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组织编制《办公建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运行管理应急措施指南》

(五)市政领域:编制城镇污水处理和水环境风险防范的若干建议

由水专项城市主题专家组组长、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郑兴灿参与编制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和水环境风险防范的若干建议》,经住建部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官方发布。针对公众和业界对新冠病毒可能存在粪-口和气溶胶传播途径的疑虑和担忧,从病毒暴露风险防范关键环节、现行排放标准与再生水标准、水专项成套技术支撑、从业人员风险防范工作要点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既为专业人员提供了权威技术参考,为公众普及了专业知识。这是继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编制《办公建筑运行管理应急措施指南》之后推出的又一枚技术重磅,体现了集团作为科技型中央企业服务于行业重大需求和全国疫情防控大局的智慧贡献和责任担当。

此外,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为海东市编制城镇公用基础设施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治理工作,提出技术指导意见;为杭州城西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中的消毒环节管控,提出“紫外消毒和加氯消毒”的防疫建议。九三学社社员孙永利提交的“关于在疫情期间保障城镇排水和污水处理从业者安全的建议”和“关于科学保障接纳定点医院废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疫情防范能力的建议”两项提案,被天津市统战部门采纳。

(六)住宅领域:科普居家健康的住宅卫生安全常识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刘东卫撰写《走向新住宅 :从「致病宅」到「理想家」 —— 住宅建设的卫生防疫与健康安全保障问题、思考与建议》,攻关编制了《居家防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住宅建筑措施建议》,提出了面向广大居住者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防控的系统性建筑措施,明确了住宅户内与住户之间防控分类、内容和关键技术措施。本建议从住宅户内、住户之间、通风与日照、隔离空间、门厅、厨房、卫生间等15个方面,以系统性住宅建筑措施为居家卫生防疫的健康安全提供技术支持与建议,以期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住宅居家防控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组织编制《居家防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住宅建筑措施建议》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所属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专家通过长期住宅排水系统卫生安全性能研究,向公众温馨提示:排水系统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渠道,而水封是保障室内环境不被排水系统内有害物质侵害的最后屏障。为帮助公众更全面的检查住宅排水系统的安全隐患,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专家解释了因水封损失而导致“反臭”问题的危害,详细介绍了检查住宅排水系统的三步骤。在“检查确认排水器具是否有水封”这一步骤中,专家指出要重点查排水管、查地漏、查有浴缸的卫生间;在“检查水封是否有效”这一步骤中,专家给出了“注水检测”的操作方法;在“隔离污染源”这一步骤中,专家提醒要及时消毒、避免对外排风。针对厨房、卫生间“反臭”问题,专家还给出了塑料袋装水封堵、胶带完全覆盖封严等窍门,帮助公众在疫情期间更科学地检查排水系统隐患、确保居家健康。

此外,该中心还通过撰写《切断冠状病毒传播的“隐形”途径,确保居家健康》、《居家战“疫”,要靠“疏堵结合”促进空气清新》、《防患未然,切断排水系统可能传播病毒的隐形途径》、《透过疫情思考健康住宅》《传染病疫情防控应尽快纳入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等一系列专业化文章,向公众普及居家健康防疫安全知识。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将继续发挥科研型中央企业的优势,强化技术攻关、深化科技创新,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有力技术支持,不断将建筑设计、市政设计、规划设计的专业技术转化为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工程实践,积极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赵艺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