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品牌新国企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  人物志 > 正文
扶贫一线的格桑花开——四郎多吉

文章来源: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5-28

万物复苏,春回大地。早在新冠肺炎疫情刚发生时,四郎多吉就主动申请回到帮扶村,他时刻牵挂着雨托村的群众和扶贫工作。从2月到现在,四郎多吉一直驻守在帮扶村,开展卡点值班和入村入户排查等工作。群众们说,四郎多吉像朴实的格桑花一样充满温暖与希望。

像格桑花一样扎根高原

四郎多吉是中国铁塔驻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龚垭乡雨托村的扶贫干部。2018年,根据地方政府脱贫攻坚的统一部署,他主动请缨来到雨托村开展驻村帮扶。雨托村藏语意为坐落在绿松石上的村落,然而自解放以来,一直是穷山沟里的“五不通”村,最远的居住点离公路48公里,村里人缺乏致富门路,一度成为了“老大难”村。整村易地搬迁对改变穷山村面貌既实际又有效,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四郎多吉刚到雨托村时,村民已初步完成整体搬迁,可许多人的情绪却不稳定,每当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拿搬迁说事。比如进入秋季老人布根家牦奶牛产奶量减少,就找到村里责怪是搬迁之后水土不服造成的。刚搬来时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这说起来让人啼笑皆非,问题的根源还是心中守住“穷窝子”不放的思想观念在作祟。

面对村民的“思乡”情结以及抱怨指责,四郎多吉没有气馁。他每天面带微笑,用暖心服务村民。雨托村地处高山河谷地带,可利用资源少,整村搬迁后,致富增收成为摆在脱贫攻坚路上的一道门坎。带领村民致富,首先自己得有真本事。刚参加扶贫时,四郎多吉对农村工作不熟悉,经常忙得脚不挨地,还理不清头绪。于是他只好白天干工作,晚上忙充电,恶补“三农”知识,熟悉村规民约等。村民听说来了个驻村干部,开始以为是个很严厉的人,可看到他憨厚的模样、微笑的面容后,大家都愿意和他唠叨,就连爱抱怨的村民也会打开话匣子。田间地头、农家炕头,他和村民面对面、心贴心拉家常,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把身心融入农民群众。

四郎多吉的“随身本”密密麻麻记下了驻村生活的点滴,简单的数字、常规的走访、平凡的座谈、透明的公示,凝结了驻村工作的辛勤和汗水,“随身本”变成了他的“护身符”。经过多次思考和讨论,在他和3名党员致富带头人、1名优秀返乡青年党员的带动下,村里先后创建了党建引领示范项目,建设了党员示范棚,为大家开辟了一条新的脱贫道路。

“产业+文化”滋养格桑花盛开

如何帮助贫困户持续脱贫,让大家搬得下来,稳得住人,留得住心,必须有产业支撑才能长久。四郎多吉经过走村访户以及与第一书记、村干部谋划,决定大力发展雨托特色产业。经过多方努力搭建了蔬菜大棚,有效克服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种上了白菜、青笋、萝卜、苕尖等蔬菜。在党员示范棚的影响下,加上不断地宣传动员,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把以往各自的土地用于村集体产业建设,以集约方式“腾出”建设用地,着力打造集农家体验、农业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雨托产业园区。群众纷纷参与到美丽新村和观光农业相互匹配的产村融合中,走出了一条农家乐产业发展的路子。通过将雨托村花园农家乐租出去,帮群众栽了“摇钱树”、养了“下蛋鸡”,2018年至今村集体收入每年达到10万余元,117户523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走向了脱贫奔小康之路。

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之后,在四郎多吉的推动下,邀请学校老师、技术人员、机关党员干部,以“课堂理论教学+线上网络教学+基地实训”的教学模式,对村民进行政策法规宣讲、基础知识学习、实用技术培训等等。当村民提出“村里种土豆的人多,有好些个病不知道该咋个弄,咱夜校能不能开个这个课?”四郎多吉便主动衔接开办起了农牧民夜校,不仅是简单组织,还定期对村民和教师开展考评,奖优罚劣。

他还推动建起了文艺演出队,专门请老师教授龚垭乡特有的锅庄。因为特色鲜明、节奏感十足,很快便有20多名村民参与其中,因此组建了“雨托歌舞团”,经常受邀参加一些文艺活动,在全县小有名气。这既丰富村组活动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与当地乡村旅游形成互补,推动乡村振兴。

四郎多吉在村里用广播宣传国家对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当了解到该村日巴组有一户贫困户居住于山上,因为身体残疾无法下床走动,基本生活都成问题。第二天四郎多吉就走进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当即利用现有政策打电话帮她申请到了一个轮椅,还亲自帮忙取回来。因为开车不能到达,他只好大热天背着轮椅上山,亲自送到对方手中。对方看到他一身大汗淋漓,感动得竖起了大拇指,眼里泛着泪水“泽仁,卡卓(谢谢之意)”。可是紧接着问题又来了,那家的院坝坑坑洼洼轮椅无法正常使用,四郎多吉于是又求人帮她修院坝,才铺就了舒心路。

“既然来了,就要踏踏实实干点事,好有个交代。”四郎多吉经常这样勉励自己。除了扶贫在日常生活中他乐于助人,每天早上开车从家到单位,路上会碰到去西藏朝圣嗑长头的人,便停下车子帮忙把东西用车带下去。有群众到单位办事,遇到不会说汉语,工作人员不能理解对方要做什么的时候,他总是主动走过去帮忙翻译。有的群众因为到村里办事,回去时天色晚了,他就自己开车把对方送回家,成了村民的暖心人和贴心人。

雨托村曾是德格县最贫困的村之一,现已成为了全县有名的脱贫示范新村,实现了从“填饱肚子”到“过好日子”的蜕变。雨托村党支部先后荣获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先进示范村”称号、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好村”称号、甘孜藏族自治州“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等荣誉中。幸福不忘感党恩,从村里的主题设计,到文明公约、村民公约、普法知识和惠民政策进农家,无不透露着雨托村民饮水思源,对不忘党恩的理解与诠释。

在藏语中“格桑”是“美好时光”或“幸福”的意思,所以格桑花也叫幸福花,长期以来一直寄托着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高原的格桑蓄势待发、春暖花开,四郎多吉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尊重,获得了“四川省优秀驻村干部”的荣誉称号。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格桑花必将绽放,生如夏花之绚烂。

【责任编辑:赵艺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