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监管动态  >  社会责任 > 正文
邵宁在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提升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研究局  发布时间:2012-08-02

同志们:

  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提升专题培训班,是按照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进行的。从今年3月起,国资委决定用2年时间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并制定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和管理提升工作的总体安排,我委明确了13个管理领域作为专项管理提升的重点,社会责任管理是其中之一。为确保专项提升工作取得实效,委里要求每个领域都要举办专题培训班和研讨会。采购管理专项提升培训班刚刚结束,这是第二个专题培训。听华岗同志介绍,前两天的培训采用情景式培训方式,通过学员参与和专家指导点评,对社会责任理念如何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作了比较全面的培训,大家反映形式新颖,收获很大。刚才听了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远集团三家企业关于社会责任管理的经验介绍,很有启发,希望中央企业认真学习借鉴。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我就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谈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 充分认识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企业社会责任呈现全球化趋势,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潮流和商业规范,成为企业管理战略和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国资委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中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央企业普遍建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理念进一步深化,制度进一步完善,实践进一步丰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了表率,树立了负责任的良好社会形象。但我们也要看到,从管理的角度社会责任工作系统化、流程化、规范化、制度化还有很大差距。新形势下,加强社会责任管理对于系统推进社会责任工作、提升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中央企业的需要。

  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是“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无论是“做强做优”,还是“世界一流”,企业社会责任都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强和优”既体现在经济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等硬实力上,又体现在和谐的利益相关方关系和良好的企业形象等软实力上;“世界一流”既要实现管理、技术和经济指标的一流,又要实现价值观念、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的一流。围绕实现中央企业“十二五”改革发展目标,我们提出要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五大战略”,其中和谐发展战略的宗旨就是要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更好地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是贯彻落实“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改革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

  (二)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中央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发展的历史伴随着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中央企业管理提升不仅要加强现有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持续改进,还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要求,不断探索管理提升的新途径、新方法,通过管理创新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要求将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全过程,用社会责任的理念梳理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审视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将企业对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责任纳入管理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也是管理创新的重要体现。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美国学者借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提出全面责任管理体系,日本学者研究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系统,探索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框架和工具,在社会责任管理领域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中央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但是总体上看还不够,一些企业研究得比较深,多数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国资委将社会责任管理列入中央企业管理提升重点领域,就是希望通过此次管理提升活动,使社会责任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成为提升中央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三)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适应国际国内社会责任发展趋势的需要。

  随着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度的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呈现标准化和刚性约束的趋势。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的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已经成为跨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准则。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提供了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社会责任指南(ISO26000),建立了系统、完整的社会责任体系,对社会责任融入组织提供了框架。目前,全球社会责任自愿性标准已达300多个,制定者包括全球组织、国家、跨国公司、行业协会等等,内容涉及劳工、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等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议题。这些国际标准对企业管理领域、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踊跃参与、影响和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资本市场出现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体系,投资者出现了责任投资新潮,行业巨头要求商业伙伴或者产业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对企业商业活动的影响和约束日趋严格。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愿门槛不断上升,必尽责任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软约束转变为硬约束,对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调整和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中央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国际社会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中央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国际标准和国际社会的要求,通过加强社会责任管理,提升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

  二、全面把握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按照ISO26000的提法,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是组织将社会和环境考虑纳入其决策和活动,并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承担责任的意愿。我们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为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遵循法律、道德和商业伦理的透明行为,在运营全过程中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负责,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责任管理就是要以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建立一套管理体系,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加强社会责任管理,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社会责任理念选准核心议题。

  理念是企业行动和决策的指南,是推动企业目标实现的内在动力。相对于其他工作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理念的树立和深化更为关键。这几年许多中央企业结合社会责任工作的开展,下功夫梳理企业使命、愿景和价值观,逐步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社会责任观。南方电网提出的“万家灯火、南网情深”,聚焦于“情”,以服务客户之情、关爱员工之情、回报社会之情来体现南网人的真情。中国五矿提出的“珍惜有限、创造无限”,阐述了公司负责任地利用有限资源,为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社会责任观。航天科工提出的“放飞神剑、收获和平”,非常好地道出了作为中国军工企业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中国和平、促进世界和平的本质存在。中国石化提出的“每一滴油都是承诺”,将企业对利益相关方和环境的责任凝聚在“每一滴油”上,作出庄严的承诺。这些社会责任理念生动感人,紧密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特点,反映了企业的高尚追求。多年来,各中央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价值理念。要结合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要求,在与利益相关方广泛沟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更好地引领企业社会责任工作。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并不是要求企业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而是要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关注与企业经营活动最为相关、对利益相关方具有重大或潜在影响的实质性议题。许多中央企业结合自身业务,关注重点议题,社会责任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宝钢根据钢铁行业大量利用资源和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特点,提出“环境经营”的构想,从设计、采购、生产到销售、物流、服务全流程推进绿色管理。中国中铁根据建筑行业劳动用工比较密集、大量使用农民工的特点,推行农民工与职工同学习、同劳动、同管理、同生活、同报酬的“五同”管理,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中央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选准与企业主营业务发展密切相关的责任议题。一是要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理解企业的特征,包括从事的行业、经营规模、所处的环境、员工的特点等等。二是要充分了解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选择对利益相关方具有重大或潜在影响的议题,确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点。三是要在企业主营业务优势和广泛的社会问题之间找到结合点,通过业务创新解决相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将社会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有机结合。

  (二)完善社会责任管理组织制度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涉及企业的各项业务和日常运营的各个环节,健全的组织和制度体系是加强社会责任管理的基础。为加强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指导,国资委成立了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目前,大多数中央企业建立了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企业社会责任领导决策机构,国家电网公司率先建立了自上而下覆盖公司各层级的社会责任组织管理体系,中国石化在董事会设立了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董事长担任主任,委员由董事组成。中央企业普遍明确了社会责任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兵器工业、中国电科、南方电网、鞍钢集团、上海贝尔等多家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社会责任工作部门。许多中央企业明确了企业运营过程中各部门、各岗位,以及下属企业的社会责任工作职责,有效落实了工作责任。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治理层面社会责任工作的领导决策机构,切实发挥在统筹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方面的核心作用。要进一步完善社会责任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要清晰界定各相关职能部门社会责任工作职责,指导各分子公司社会责任工作,统筹推进社会责任管理。

  社会责任管理制度既包括专项的社会责任工作制度,也包括企业运营过程中与社会责任工作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近年来,有30多家中央企业编制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明确了社会责任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制度流程等。不少中央企业基于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全面改进、丰富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标准和程序,使公司日常运营和管理的各项制度更加符合社会责任的要求。各中央企业要结合实施和谐发展战略,以这次管理提升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制定完善社会责任工作部署、报告、沟通等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梳理完善与履行社会责任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制度,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努力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与实践的长效机制。

  (三)强化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的有机融合。

  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企业战略和日常运营中,实现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的有机融合,是推进社会责任工作,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和关键。从这几年中央企业的实践看,社会责任的融合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融入企业战略。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进行重大决策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理念,不仅要分析对企业自身发展的影响,也要综合分析对利益相关方和环境的影响,努力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二是融入企业日常运营。要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到研发、设计、投资、采购、生产、销售等日常经营的各个流程和环节,融入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风险管理、业绩考核等企业运营各个职能体系,实现全方位融合。同时,还要将社会责任融入全体员工的日常工作,使得社会责任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提高广大员工履行责任的意识、能力和水平。三是要融入供应链管理。要把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传导到供应链,通过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安全环保、合同履约率、员工权益保护等社会责任议题的评估,择优选择社会责任感强的供应商,促进供应链共同履行社会责任。四是积极开展社会责任专题实践。这方面我们很多企业都有很好的经验,2009年和2011年国资委两次开展优秀社会责任实践征集活动,有153个案例入选。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工作,结合本企业社会责任核心议题,选择最能体现公司业务优势,能够有效解决社会环境问题的项目,集中优势资源开展社会责任专题实践,做成精品,做出亮点,做出成效。

  (四)探索建立社会责任绩效评价体系。

  和其他各项工作一样,绩效评价对社会责任工作能力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不少中央企业根据国际国内社会责任有关标准和规范,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本企业实际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并在实际中开展与行业内社会责任领先的国际标杆企业的对标,发现短板指标,持续加以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中国石油设立和披露了涵盖经济、环境、员工和社会四大责任领域的118个社会责任指标。南方电网构建了战略与治理、电力供应、经济绩效、绿色环保、社会和谐5大系列、146个方面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并将核心绩效指标纳入公司关键业绩指标管理,在经营业绩考核中予以明确。中远集团建立了由789项指标构成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通过中远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平台进行指标的采集、汇总和考核评价。目前,国资委已经专门设立了课题,研究建立中央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条件成熟将建立社会责任评价机制。中央企业要在现有的统计体系、信息管理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完善社会责任指标体系,逐步推进社会责任绩效评价。社会责任指标要重点关注涉及核心议题的社会责任工作开展情况,力求清晰、可懂、实用、可比、准确,不仅要有可统计的量化指标,也要有包括描述观点、趋势、条件或状况的定性指标。要定期汇总、统计、分析,并对利益相关方关注做出回应。要通过指标的考核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不足,全面提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社会责任沟通。

  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工作体系不仅包含企业各个系统,还涵盖各个利益相关方。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推动利益相关方参与,是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不仅能够增加运营透明度,增进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了解,增加共识,也有利于企业听取和吸收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改进各项工作。近年来,国资委通过召开工作会议,开展专题培训、责任调研、课题研究和优秀社会责任实践案例征集,加强社会责任国际交流等多种形式,建立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交流平台,促进中央企业之间经验共享,增进全社会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扩大国际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中央企业积极探索创新加强社会责任沟通的形式和途径。大多数企业建立完善了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制度,目前已有83家中央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有的企业还发布了国别报告、省市公司报告和专题报告,不少中央企业的报告获得了国内外有关机构的高度评价。大部分企业在公司主页开设了社会责任专栏,很多专栏信息完整、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可读性较高,并提供了历年社会责任报告的下载链接,建立了社会责任信息交流平台。一些企业创新与利益相关方有效沟通的机制,通过建立社会责任示范基地、设立社会责任日、聘请社会监督员、举办公众开放日等形式,主动邀请利益相关方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增进理解和共识。许多企业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社会责任组织的沟通交流,通过参加社会责任会议或论坛,及时把握当前国内外社会责任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广泛宣传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和成效。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央企业在社会责任沟通方面还有不少挑战,企业运营透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加强社会责任沟通,一是要加强利益相关方的识别和参与,要根据企业的特点确定主要利益相关方,努力构建信任关系,探索采取信息告知、研讨会、对话交流、共同行动等多种交流方式,及时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形成共识,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二是要建立完善社会责任报告制度,没有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要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在年内发布报告;已经发布报告的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增强报告的完整性、实质性、可比性、平衡性、可读性和时效性;国际业务比较多的企业要创造条件发布社会责任国别报告,增强在国际社会上的运营透明度。三是要建立健全社会责任日常信息披露机制,通过公司网站、报刊文章、内部刊物等多种途径,及时准确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

  三、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企业的实践也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在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统筹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对现有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目标、管理对象、管理价值、管理机制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对内涉及企业各部门、全体员工,对外涉及各利益相关方,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推动社会责任管理的重要性,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责任管理的内涵和主要内容,高度重视、协调各方、统筹推进,确保社会责任管理的各项工作真正得到落实。推进社会责任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和持续改进完善的系统工程,企业要在组织、人员、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证和支持,为推动工作提供保障。

  二是与现有管理体系紧密衔接。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不是一项新的工作,不是要求企业开展正常运营以外的业务,而是要以新的理念、新的方式开展工作。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要以现有的管理体系为基础,将社会责任理念、标准、要求融入现有管理体系,处理好社会责任管理与战略管理、决策管理、流程管理、运营管理和其他专业管理的关系,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是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社会责任管理没有成熟的理论和模式可供借鉴,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复杂性和探索性,如何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体系和日常运营还需要深入探索和实践。中央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管理基础不同,每个企业推进社会责任管理的方式都会有一定的差异。中央企业要立足自身实际,进一步研究确立社会责任理念,制定社会责任战略,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开展管理提升活动,是中央企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社会责任管理是管理提升活动的重点专项领域之一,要根据中央企业管理提升的总体部署,按时间、按步骤、按要求完成各项规定动作。希望今天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将会议要求及时向公司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报告,及时制定本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提升的工作计划,层层落实工作要求,推动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