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国资报告  >  重磅信息  >  2018·10·总第46期 > 正文
中国石化:打赢天然气保供战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8-12-11

8月15日,北方的海风还未褪去夏日的炎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下称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天津LNG接收站,迎来了合资建设的首艘LNG船舶——“中能福石”号。随着“中能福石”号到来,天津LNG接收站接卸量突破了100万吨。

与天津相呼应,中国石化沿海岸线由北至南分别在山东青岛、广西北海布局了两座LNG接收站工程。3座LNG接收站与陆上天然气管道连线成网,构成中国石化天然气产业的“神经中枢系统”。

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是我国能源革命的重要抓手。LNG则是气态的天然气冷却至零下162摄氏度后凝结而成的液体,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便于运输,是我国进口天然气的上好选择。随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天然气需求量不断增长,LNG的应急调峰保供作用愈加明显。

天然气发展关乎社会民生和经济稳定。加大天然气市场布局力度,确保资源的稳定供应,已经成为能源央企积极践行责任使命,培育未来效益增长点的内在要求。作为三大油企中的天然气市场后来者,中国石化在上游气田储量和管网建设并不具备天然优势,但面对急剧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中国石化不断克服油气资源、LNG接收站中转建设、管网运营体制等挑战,在量价齐升的市场环境下坚定打赢天然气保供战。

强弱项,气田增产提效

同样以天然气的勘探开发、销售、存储为主业,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和中国石化共同构成了我国天然气供给的主力军。但受制于我国化石资源“富煤、贫油、少气”的禀赋特征,以及国内天然气“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总体分布格局,“三桶油”之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上游竞争格局。

从油田勘探、开采、存储、运输等上游业务起家的中国石油,在我国北方油气资源重地有着深厚家底。在持续保持油气资源优势的基础上,2017年,中国石油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1033亿立方米,占到国内天然气产量的70.1%、消费量的44%。

“中能福石”号

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国海油不断发力海外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较早与BP等国际能源巨头合作扩大气源量。经过多年积累,中国海油2017年全年经营气量341.5亿立方米,继续巩固国内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商的市场地位,LNG进口量2046万吨,继续保持国内LNG行业领先地位。

对比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各有优势的天然气发展战略,中国石化受制于天然气田开采难度大、成本高、海外LNG规模小等弱势条件,天然气发展进程步履维艰。

资源紧缺、基础薄弱,是中国石化天然气发展的现实挑战,但面对全球能源格局、未来市场需求、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企业天然气战略转型迫在眉睫。

2016年,中国石化提出“天然气大发展”战略,加快布局天然气业务。近年来,针对天然气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特点,中国石化通过加快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加快海外LNG(液化天然气)等途径,加大资源开发和获取力度。

通过上游油气资源的不断布局,中国石化天然气产量不断创下历史新高。2017年,中国石化国内上游在顺北、济阳潜山等地区获得一批油气新发现,胜利海上、川西等油气产能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增石油、天然气经济可采储量分别为4106万吨、205亿方,新建原油、天然气产能分别为200万吨、41.2亿方。

中国石化将四川盆地作为页岩气勘探开发主战场,自2012年12月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建设以来,短短5年多时间,累计探明地质储量6008亿立方米,建成首个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勘查开发示范基地,到今年10月6日,累计产气200亿立方米,销售192亿立方米。

自2015年起,涪陵页岩气通过川气东送管道,源源不断地输往华中、华东等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清洁能源,惠及沿线6省2市70多个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业、2亿多居民从中受益。

上游天然气开发的跨越性增长,为国内终端消费市场的稳定供应提供了坚实基础。随着国家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大力实施,在四川、鄂尔多斯、塔里木三大盆地等天然气勘探开发重点区域中,中国石化基本上都有大气田分布。放眼未来,中国石化上游天然气资源开发依然潜力十足。

广开源,长协、现货合力调峰

天然气资源长线开发,是缓解中国清洁能源供应矛盾的重要环节。然而,气田的勘探、开采和输配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仅仅依靠西气东送、南气北供、川气东送等传统渠道,已无法满足天然气消费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去冬今春,波及全国多地的“气荒”事件的持续升级,正是天然气供需失衡的真实写照。

“去年天然气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是需求侧超预期规模的增长和供应侧始料未及的减少造成的。”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原热能工程系主任姚强表示。

2018年8月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已经达到23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6%。天然气消费“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增长势头依旧延续。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全年天然气供给存在约150亿立方米的缺口,供需缺口将主要通过增加LNG(液化天然气)进口量来弥补。

为防止2018年气荒再度上演,中国石化加大天然气供应量,提前进入“御冬”模式。在加大国内自有气田开采力度的同时,增加海外LNG资源供应量成为中国石化调峰储配的理想之路。

LNG之所以能够发挥调峰储配功能,这与其供应来源相对丰富、增长便利,弹性大有关。2009年,中国石化与巴布亚新几内亚LNG项目(PNG)签订了200万吨/年的采购合同;2011年和2012年两次与澳大利亚太平洋液化天然气项目(APLNG)签订了合计760万吨/年的采购合同。据此,中国石化将每年从海外采购960万吨液化天然气。

2014年建设投产的青岛LNG接收站,是中国石化国内首个LNG接收站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一期资源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富气(PNG),远期资源来自澳大利亚贫气。

作为华北天然气保供的重要气源,截至2018年10月8日,青岛LNG接收站共完成175艘LNG船接卸任务,接卸LNG合计1248.30吨,折合天然气约174.76亿立方。

2014年青岛接收站投产以前,华北地区的供应主要来自于中石化内蒙古大牛地气田,产量只有30亿方/年左右,2014年青岛接收站投产以后,天然气供应量在110亿方/年以上,是以前的三倍多。

提前备战可能再次发生的“气荒”,加大LNG进口是主要举措之一。除长约合同之外,目前,中国石化正在加大现货资源采购。

“今年4月以来,北海LNG接收站计划采购五船LNG现货资源作为冬季储备,进入冬季后,进一步加大现货LNG资源的采购力度。到时根据华北地区天然气需求,槽车装运量将增加一倍,达到约200台/日。”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华南天然气销售中心副总经理竺彦表示。

加大LNG长协资源引进和现货采购,成为中国石化有效“御冬”的法宝。据悉,今年冬季,为了让更多的LNG可以进入华北主战区,中国石化将加大进口LNG采购,未来将进一步开展国际LNG现货资源采购,提高资源进口储备规模。

强管网,携手互联互通

确保上游天然气资源的充足供应,犹如为产业肌体注入了强劲动力。不过,如何让天然气如血液般在管道线网中快速运转和流动,成为影响终端供给的关键因素。

业内人士认为,天然气供需失衡一方面是国产气源、进口气源的增长不足以满足下游需求;另一方面则与国内天然气管道、储气库等基础设施能力落后有关。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天然气管网里程7.72万公里,仅为美国(约42万公里)的六分之一左右,管道资源基础建设难以支撑天然气大规模的市场需求。

究其原因,这与我国现行的天然气管网运行体制密切相关。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油气管输市场规模较小,管道技术还在发展中,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建设投资风险大等问题突出。借鉴世界油气管道运输业经验,我国采取油气开发与管道运输一体化发展的管理模式。

在此背景下,我国天然气管网大型干线和支干线工程主要由三大石油公司投资建设,区域内支线主要由三大石油公司和地方资本投资建设。其中,仅中国石油建设投资就逾天然气管网总投资的80%,中国石化和中海油天然气管道资产分别占比约15%和5%。独立管网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运营权空缺,也造成了我国基础设施薄弱,储气能力严重不足,互联互通程度不够的困境。

为突破瓶颈,弥补天然气管道建设短板,2016年,中国石化选择在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增资引进投资者,共同推进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川气东送扩能工程和储气库建设,在开放天然气管网运营中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今年以来,川气东送管道累计输送天然气102.6亿方,整体管存控制在1.05-1.25亿立方米的安全范围内,有效保证了沿线六省两市冬季用气需求。

天然气保供当需不断夯实自身基础。然而,推进天然气管网之间互联互通,实现天然气管道“全国一张网”格局、加大管道输送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天然气调峰水平,南气北输,增强资源的灵活调配性,已成为保供调峰的重要举措。

在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广西天然气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广西天然气管道公司),《国资报告》记者了解到,中石化广西天然气管道自2017年12月开始,正积极推进与中石油中缅管道互联互通建设项目。

来宾、钦州输气站作为两大重要的连接点,分别于2018年5和9月达到投气条件。钦州、来宾两处联通点进行联通后,将具备每天800万方的双向供气能力。截至9月30日,广西天然气管道公司已经通过钦州输气站联通点向中石油供气6060万方,有效实现天然气资源互保互供,对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份用气提供了保障,为深入推进国家“南气北供”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加速推进互联互通进程外,加快向第三方社会资源的开放也是提高油气管道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有效途径。天津LNG接收站首席专家王保庆告诉记者,“目前,天津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联络线已经全部完成,如管道下游部分和城市管网、供气企业都有管道接入,本着共建共赢,集约利用原则,也可以采用互相参股的方式,中石化在此方面推进很快。”

通过产供销一体化的联动保供机制建设,中国石化天然气大发展战略迈步坚实步伐。据中国石化2018年1-8月数据显示,天然气产量约165.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3%;天然气销售量约 241.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2%。面对今冬明春天然气市场需求高峰的步步逼近,中国石化天然气保供持续在行动。(国资报告记者 王倩倩)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