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8-11-22
让敢干事会干事的国有企业家得到重用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表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企业家队伍都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要素:好的企业有了优秀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发展会好上加好、更上层楼;困难企业有了优秀企业家队伍,企业往往能扭亏脱困、重获新生。
一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
一重号称国宝,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做出过巨大贡献。但因为改革不到位,企业陷入了困境。在刘明忠为首的企业家队伍带领下,一重展开多项改革,很快扭转了连年亏损的态势,企业重新回到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上。
在此之前,《国资报告》曾报道过,二重严重亏损,被国机集团重组后,在任洪斌等企业家的带领下,短时间内扭亏为盈的案例,与一重的故事如出一辙。
更早之前的海康威视脱困转型并发展成业内领军企业,也是依靠了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不过,国企改革并非易事,企业家往往面临很大压力。一旦改革方案设计不科学,或者执行得不够公开透明,甚至有时改革本身没有瑕疵,也会因为触动个别人的利益,引发质疑甚至群体性事件。
正是出于这样那样的顾虑,新一轮国企改革中,一些国有企业动作迟缓,不敢改、不想改,或者改革半途而废。
这与部分企业家缺乏担当意识不无关系。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一重经验难以复制。说白了,有了刘明忠这样勇于担当、善于改革的企业家,一重的经验就能复制,否则确实很难。
针对改革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中央及时下发了《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规定》提出,对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业绩突出的中央企业领导人员,应当及时提拔重用;要建立维度明确的容错条件,引导中央企业领导人员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
同时,《规定》也要求,对政治上不合格、工作不在状态、能力素质不适应、履职业绩平庸或者作风形象较差的央企领导干部,要及时予以调整。
我们坚信,随着《规定》的深入贯彻落实,敢干事会干事的国有企业家会得到重用,不作为不担当的国企管理者将尽快出局,国有企业改革局面将呈现新的面貌,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必将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