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8-09-10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国企改革则是东北振兴的“重头戏”。长期以来,围绕东北经济和国企改革的讨论很多,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
比如,东北经济的衰落不是短期问题,而是长期现象。1993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例为11.01%,2003年为9.53%,十年振兴之后的2013年为9.19%,2016年则进一步降为7.05%。显然,虽然历经改革、脱困和振兴,但东北经济边缘化的趋势并未改变。
再如,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不仅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落后,部分传统支柱产业亦出现优势不明显的情况,而成熟产业则呈现缺位状况。东北地区的高技术企业数仅占全国高技术企业数的5%左右,且呈下降趋势。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吉林的汽车制造业近年的产值和利润增长低于同行业全国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起来的许多成熟产业,如手机、电脑等高技术领域的成熟产业,家电等消费品中的成熟产业,东北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位的。
有人将东北经济失速简单归结为国有经济占比过高。不过,从统计数据来看,2003-2013年,东北三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占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辽宁降幅最大,从2003年的61.3%,降到2013年的23.87%。然而,2007-2013年,重庆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占比高于辽宁,但经济增速高于辽宁。同样的例子还有贵州,2011-2013年,贵州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占比高于辽宁,但经济增速亦高于辽宁。
东北不仅是国企大省,也是央企大省。特别是吉林和辽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央企的产值明显高于地方国有企业。2015年,吉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地方国企的产值仅为中央企业的4%。辽宁这一比例为26.1%。因此,在东北振兴过程中,央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过去依靠拼资源、拼环境,外延扩张型增长的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取而代之的是依靠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投入的新技术、新生态、新经济为代表的质量效益型增长。东北唯有进一步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厘清认识,则可以让改革有的放矢,从而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改革已入山海关。如今,在多方努力之下,从兼并重组到混合所有制改革,从处置僵尸企业到管理模式变革,东北的国企改革发展正呈现出一系列亮点,东北经济也已经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2018-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新一轮东北振兴和国企改革相关政策的指引下,东北地区一定会把产业振兴、区域合作与国企改革对接融合,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