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9-10-16
三峡集团已经开始从“开发长江”向“保护长江”转变。
2018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三峡集团新的战略发展定位文件,明确三峡集团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
这也意味着,三峡集团在新时代有了新的战略发展目标。按照三峡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的最新提法,“三峡集团要在水资源相关产业大显身手,两翼齐飞,不仅要做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而且要做最大的生态环保集团。”
为什么是三峡集团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作为后来者,三峡集团为什么要举全集团之力,进军生态环保领域?三峡集团的加入,为长江大保护带来哪些改变?
6月底,《国资报告》记者探访长江中游岳阳、九江、芜湖等沿江城市,试图寻找三峡集团的治水新经。
治水困境难解
人类文明离不开大江大河的哺育。与之相对,许多文明的消亡也与水资源的持续恶化紧密相关。
“南方有水皆污,北方有河皆枯”,这句话或有些许夸张,但却是人们对当前水危机的生动描述。
中国人跟洪水搏斗的历史极其长远,从大禹治水到现在,历朝历代。如今,我们能够抵御大洪水,但却迎来了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等新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实情况是,长江母亲河病了,而且病得不轻。以长江为例,全长6300公里,沿线11省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超过了45%,人口占比也在40%以上。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指出,长江流域“接近30%的重要湖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43%、37%、43%”。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对于治污治水的认识水平和主观意愿参差不齐。财政承受能力普遍有限,经营性资产历史复杂、利益交织,部门之间、区县之间协同困难、效率不高。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
为什么要选择三峡集团这一环保产业新兵呢?“三峡源于长江,生于长江,长于长江,是长江之水给予了我们源源不断的能量资源和效益,现在要回馈长江,这是三峡义不容辞的责任。”雷鸣山说,作为长江流域最具实力的央企之一,三峡集团始终坚持服务长江、反哺长江,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共抓大保护工作要求一脉相承。如今,水资源已经从公共品变成了稀缺的商品,靠传统的政府职能已经解决不了优化配置问题,必须发挥市场作用。未来,三峡集团要在水产业大显身手,两翼齐飞,不仅要做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而且要做最大的生态环保集团。
环保新兵的新模式
长江经济带水环境存在“4+1”污染源,即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化工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船舶污染以及尾矿库污染。其中最难治理的是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和农村面源污染。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相关部委统筹指导抓好“4+1”污染治理行动。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筹部署,三峡集团以城镇污水治理为切入点推进先行先试,逐步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全方位开展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和清洁能源替代等工作。
三峡集团举全集团力量投入到长江大保护工作中。三峡集团2019年度工作会议上,雷鸣山用将近一半的时间和篇幅部署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作为三峡集团推动共抓长江大保护的业务实施主体,长江环保集团于2018年底在湖北武汉组建,按照公司化、市场化方式运转。据该公司总经理王世平介绍,今年初公司只有员工60多人,现在已充实到200多人,年底将达到300人。
通过调研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尤其是中游四省的水环境现状,三峡集团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城镇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落后、欠账严重;城镇污水收集率很低,污水直排,污水处理厂低效运行;河湖水倒灌、溢流,雨污错接混接,地下水入渗,河湖水环境容量严重不足等。
为此,三峡集团研究提出了城镇污水处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的163字科学系统治水方案,其核心在于以城镇污水处理为切入点,以总体规划为龙头,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依据,通过“厂网河湖岸一体”等模式开展投资建设和运营,促进城镇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以及综合利用,保障城市水环境质量整体根本改善。
厂网一体是核心
2018年1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将长江中游江西九江、安徽芜湖、湖南岳阳、湖北宜昌作为首批试点城市,按照科学系统治水方案,加快推动项目落地。
长江环保集团迅速在上述四个城市组建了项目部或项目公司。四座城市所处的流域环境各有差异,但城镇污水处理的问题基本类似,均存在管网补短板问题。这些城市普遍不缺污水处理厂,缺的是连接污染源和处理厂的管网。管网建设属于基础设施,因其投入高,社会资本方不愿进入,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管网欠账。这也导致了如今很多城市污水得不到有效收集,出现污水处理厂“晒太阳”现象。
核心的解决办法是形成“厂网一体”的治理模式。
以湖南省唯一沿江城市、第二大城市岳阳市为例,作为一座水城,岳阳临江临水临湖,水即是优势,又是忧患。
岳阳市政府副秘书长廖长生表示,岳阳由一座县级城市发展而来,城市设计理念是以行洪排涝为主,城市管网混接现象严重,每年1700毫米的降雨量,污水、雨水、河流形成7万吨水直接流入长江。在三峡大坝建成以前,防汛是重大忧患,如今变成了水环境质量改善成为忧患,其中压力最大的是污水治理。
大保护不等于大投资。据岳阳市城建局副局长程文艺介绍,岳阳的做法不是拼命增加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而是找准城市毛病提质增效,改善错接混接,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需要的地方。
2018年7月,岳阳市明确与三峡集团合作,采用PPP模式运作,按照“厂网河湖岸一体、泥水并重”的治理模式,对中心城区南湖、东风湖(含吉家湖)、芭蕉湖流域开展综合治理。
东风湖水面面积约2.4平方公里,沿湖共有污水直排口34个,最大排污口每天排放污水量约2.4万立方米。水质基本为劣V类,夏季局部水体黑臭。由于过去地下管网雨污合流,加上东风湖近60年未做清淤和生态修复,日积月累导致河岸也变色变味。
记者走进东风湖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现场,几台挖掘机正在为新铺设的管道开出沟槽,湖底沉积几十年的底泥呈灰黑色,几乎从未清淤过,散发出阵阵臭味。
据施工人员介绍,底泥清淤将解决东风湖内源污染,减少黑臭底泥的二次释放,为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提供良好的生境基础,较大程度改善东风湖水质。未来,岳阳市计划将东风湖打造为“洞庭明珠”,成为岳阳市的城市名片。
系统规划 “好水保护”
从岳阳沿江而下,九江市也是江西省内唯一临江城市,位于庐山脚下,长江之滨,鄱阳湖畔。由于人类活动导致自然水体变化,每到夏天,位于老城区中心的甘棠湖和南门湖发出阵阵难闻的味道,而这里正是九江老百姓傍晚集中散步的地方。
九江市副市长孙金淼接受《国资报告》记者采访时表示,水的问题虽然表现为水,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与岳阳不同的是,九江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足现有需求,因此正在建设四座污水处理厂。
九江市三峡水环境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俊表示,长江九江段、鄱阳湖以及从庐山的的水质都是Ⅲ类水,水质较好,因此三峡集团给九江开出治理方案的第一步是“好水保护”,再此基础上策划九江水环境空间治理综合布局,形成“两轴一带、四区多节点”的治理格局。“只有联系起来了,水才能活起来,所以我们特别强调让湖泊水系通过适当的方式联动起来。”
以九江市两河项目为例,围绕黑臭水体治理等突出问题,从源头开始治理,沿着河流流经区域,改造地下管网、建设地下污水处理厂、综合运用河道拓宽整治等措施,解决新区防洪排涝、水质保障、景观打造等问题,带动河道两岸土地开发利用,最终实现“厂网河湖岸一体”。
通过在九江、芜湖、岳阳、宜昌的先行先试,三峡集团初步形成了以聚焦“厂网一体”的治理模式、聚焦价格机制的商业模式、聚焦政企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聚焦产业联盟的共建模式等为代表的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治理“三峡模式”。后续,这一模式将在武汉、南京等长江沿线重点城市,以及沿江市县推广应用。
产业联盟形成“共抓”之势
修大坝,三峡集团世界第一;干环保产业,三峡集团是后来者。短短一年多时间,三峡集团一加入,就形成了污水治理的“三峡模式”。这一新模式为什么能够得到多方认可?
系统工程需要系统治理,三峡集团总结认为,在长江大保护中最重要的是突出一个“共”字。
责任主体多,治理难度大,资金需求高,建设运营周期长,这些特点形成了长江大保护之“难”。三峡集团充分认识到,仅靠自身单打独斗,不可能完成长江大保护的任务,必须动员各方力量。
自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以来,三峡集团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共抓长江大保护战略行动中;与沿江省市、产业上下游的央企集团、地方国企、上市公司、民营及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加强交流学习,组建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汇集规划设计、建设、投资运维、金融、研究、咨询等产业链上下游60余家家致力于共抓大保护事业的龙头企业,已经在先行先试项目中开始发挥共抓合力。
张俊认为,在三峡集团参与长江大保护之前,已经有很多企业参与了相关治理项目。三峡集团加入以后,联合存量企业,带动增量企业形成共同体,吸收已有的经验,解决多头治理问题,有利于项目快速推进。
比如,在岳阳项目实施过程中,三峡集团牵头,联合央企与优秀水务企业组建了联合体(包含两家设计单位华北院、上海院,三家施工单位水电八局、葛洲坝集团、中建二局,一家运维单位北控水务),通力协作,做好项目实施的每一环节。同时,引入地方优秀企业,发挥当地企业的优势和长处,为项目建设提供更加便利的外部条件。
推动“共抓”还体现在资本层面的合作。三峡集团围绕“资本+”模式,与行业龙头企业、地方政府水务平台以及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型企业等相关主体建立股权纽带联系,并为长江大保护业务合作赋能。现阶段,按此模式推进的环保领域投资项目就有14个。
近期,三峡集团入股北控水务等环保上市公司,引来社会广泛关注。雷鸣山表示,现在是环保产业的“冬天”,很多优秀企业由于业务铺得太宽,加上资金面收紧,面临一些困难。三峡集团参股这些企业,不谋求控股,只做第二大股东,“通过三峡集团真金白银的注入,让这些企业能够度过最困难的时期,继续发挥长江大保护生力军作用,这样很快就把社会力量整合起来了”。
政企合作期待共赢局面
得到各方认可以后,最为关键的是“三峡模式”能否持续为改善长江生态环境贡献力量?这其中面临两大挑战,一是政企合作的不确定性;二是三峡集团转型为城市管家的不确定性。
三峡集团的加入,让不少沿线城市看到了水污染治理的希望。目前,三峡集团参与这些项目均采用PPP模式,形成保本微利、可推广复制的回报机制及成本控制模式,实现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三峡集团投入有资金回报要求,以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4.9%为基准,而其他企业参与相关项目,其回报要求一般都在6-7%以上。
廖长生认为,真正要把岳阳水环境改善好,可能400亿元都不够,这是多年历史欠账形成的。在国家对地方隐性债务严格控制的情况下,三峡集团带来了资金和技术力量,解决了岳阳水环境治理的当务之急。
程文艺表示,岳阳市借助三峡集团的资金解决当前的问题,三峡集团投入可以形成微利,逐渐培育出环保产业。这些PPP项目,三峡要运营25年,“要保证资金回报,保证工程全生命周期监管,对三峡集团来说是接受一次全新的挑战。下一步,三峡集团要接手岳阳的城市管网运营,这等于是做城市的管家了。”
以往这个行业多以建厂为主,社会资本方只愿意参与看得到回报的污水处理厂,而把最难的管网丢掉了,三峡集团更多侧重在补足管网短板。“赚钱的做,不赚钱的也要做,这就是央企和其他社会资本的区别。”廖长生说。
政企合作推动项目建设在岳阳、九江等试点城市高效推进。
在岳阳,市里组织成立了先行先试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与专项工作组,协助三峡集团共同推进项目落地,组织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土地征拆、渣场等事宜。
今年5月,指挥部和岳阳项目部开始合署办公,产业联盟成员也在一起办公。程文艺的办公地点直接从城建局搬到了项目部,廖长生每周也有几天时间要驻点项目部。同在一起办公,同在现场解决问题,上下联动,有力推动了问题解决。
雷鸣山向记者坦言,以前治理长江水患,我们做到了,下一步要保持母亲河的清洁美丽,这件事非常困难,目前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一小步,越干越发觉这件事对三峡集团是巨大的考验。“长江大保护,不是一两家企业能干好的,至少是长江流域地方政府、各类企业、广大民众共同的事。我们将像干三峡工程这一世纪伟业一样干好长江大保护,不辜负总书记的信任和嘱托,不辜负长江沿岸老百姓对美好环境的期盼。”(《国资报告》记者 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