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9-10-16
我国经济新常态步入新阶段,为适应经济结构性调整趋势,中央企业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经营业态多元化,新的产品、业务、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围绕核心主业,整合资源,组建多领域专业化子公司,以集团化形式经营;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海外业务进一步扩张。
面对竞争激烈的全球化市场和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央企的管理者们也投眼于管理模式的创新,期望形成应对全球竞争的管理能力。财务部门应主动转型求变,从战略高度及经营视角提供管理决策支持,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财务共享服务为财务转型提供了先决条件,通过流程再造与技术创新,在成本节约、合规内控、风险管理、以及变革推动等多方面有效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对标世界一流,为央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央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况
在中国,共享服务模式最先应用于中兴通讯、华为、海尔等全球化企业。2013年,在财政部和国资委的政策鼓励下,央企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呈快速发展趋势。截至2019年5月31日,国资委出资的97家央企中,48家已建立或正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49%),49家尚未建立(51%),几乎各占一半。
从建设阶段来看,我们将央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分为如下四类:
已建立(31家,32%):已完成集团或多个下级单位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并上线运营。
初步试点(6家,6%):在集团层面或下级单位中,仅完成个别单位的试点工作,还未推广;或仅上线了信息系统,人员与业务未集中。
规划中(11家,11%):集团或下级单位已启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但未上线。
未建立(49家,51%):没有任何资料表明该企业建立了(或规划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从37家已上线的企业来看,央企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呈现出三个特点:
共享服务中心运营时间较短
由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中国企业中应用时间不长,从2013年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央企共享服务中心运营时间普遍较短。已上线运营的37家央企中,65%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不到3年,运营5年以上的只有19%。
半数以上央企选择下级单位各自建立共享服务中心
央企建立共享服务中心采用不同的战略布局,多数央企的下级单位各自建立共享服务中心(23家,62%),或者集团层面建立统一的共享服务中心(9家,24%),少数企业分区域建立多个共享服务中心(3家,8%),或按业务板块建立多个共享服务中心(2家,6%)。
1.集团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集团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9家,24%):将整个集团各单位的财务流程集中至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来处理。以东方航空为例,集团建立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直属集团管理,便于总部管控和统一标准。
建立集团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利于财务流程、数据标准、信息系统在集团内的统一,更能发挥规模效应;同时管理难度大,管理者更有动力提升运营管理和自动化水平。但在建设初期需考虑各单位的业务差异,全面进行流程再造与系统规划,实施难度最大。
2.区域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团统一管理)
区域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3家,8%):将企业集团不同单位按照地理分布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将财务流程集中至就近区域的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以中石油为例,北京共享服务中心承担管理职能,西安、大庆、成都三个区域中心负责不同区域的财务核算工作,同时,设置多个服务部为区域中心提供辅助支持。
区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标准化难度相对较小,较充分地实现规模经济。同时,共享服务中心靠近所服务的业务单位,沟通便利;在建设初期,实现人员的集中相对较容易。
3.下级单位单独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一些企业选择下级单位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试点,成功运营后逐渐推广至全集团。有23家央企选择此模式,占比约62%。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各下属单位成立单独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自身提供服务。
这种模式下,各业务单位可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业务流程,建设难度相对较小,能快速建立样板店,有利于成功经验在集团内的迅速推广,但难以充分发挥规模效应。
4.按业务板块建立多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一些企业经营范围广、产业链复杂,根据业务相似性,建立业务板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华润集团为例,各业务板块分别建立共享服务中心,为自身提供服务。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选择此模式,占比约6%。
这种模式易于进行同类业务流程的重构与优化,在同一业务板块中,易于复制和推广。
多数共享服务中心尚未成为子公司
央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集团或企业内部的组织模式可以分为三类:
(1)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一个部门,属于财务部下属部门或平级部门。
(2)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事业部,独立于财务部门,通常不仅提供财务共享服务,属于多职能中心。
(3)集团下属独立公司,作为法人形式独立运营,集团内部各个单位提供服务,需要与被服务对象签订服务水平协议并进行结算。
据可获得的资料来看,大多数央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是集团或下属单位的一个部门,极少数已经成为独立公司。例如,中石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已成立独立公司并进行结算。而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交一公局)、中国航空油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的共享服务中心属于集团(企业)内部事业部,并进行内部结算。成为独立公司后,共享服务中心在组织结构、信息系统等方面有更多自主权,更关注客户服务及经营管理,进而促进成本降低、提升效率和质量。
与世界一流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对标分析
世界一流企业需要卓越的财务管理能力加以支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让跨国企业能够整合全球资源,从而促进流程标准化,强化风险管控。
在跨国企业中,如IBM、GE(通用电气),Shell(壳牌)、Siemens(西门子)、Schneider(施耐德)、ABB等均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成熟运营多年。以下将从五个方面对标分析,为央企建立共享服务中心提供借鉴。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战略布局
外资企业中成熟的共享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全球分支机构,其战略布局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专长型共享服务中心,设置单个或单类业务流程的共享服务中心。IBM在全球设置22个流程中心,提供财务、HR、IT等服务,例如其在都柏林建立全球现金管理中心、在斯洛伐克建立全球固定资产中心等。
(2)区域型共享服务中心,负责区域内相关或相似业务的处理,更能发挥规模效应。GE、Shell、Schneider、ABB、Citibank等在全球建立了多个区域型共享服务中心。例如,GE在辛辛那提(美国)、蒙特雷(墨西哥)、布达佩斯(匈牙利)、上海(中国)、利雅得(沙特阿拉伯)设立了五大运营中心,分别对北美、南美、欧洲、亚太、中东及非洲地区提供共享服务。
(3)全球型共享服务中心,为全球业务提供服务,最大程度发挥规模效应,实施难度也最大,例如Whirlpool(惠而浦)、中兴通讯等。中兴通讯在西安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分支机构和分子公司提供财务服务。
央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国际化部署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共享服务中心倾向于采用下级单位单独建立的模式(62%,23家企业),也有部分企业在国内建立了区域型共享服务中心。总体来看,央企集团内部存在多个共享服务中心,为实现不同中心间的统一与协调,需要总部统一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流程的标准化和运营的协调,但会制约规模效应的进一步发挥。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
随着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与成熟,其服务范围会逐渐扩大至企业集团各业务单位,甚至对外提供服务。SSON 2019年关于全球共享服务中心的调研报告显示,69%的共享服务中心服务范围是区域或全球,基本上覆盖了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业务单位。而在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央企中,63%的企业选择下级单位单独建立的模式,仅覆盖集团国内的部分单位,全球覆盖范围较小。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范围
相对企业其他职能来说,财务工作更容易进行标准化和流程化,因此共享服务最早集中于财务职能,后来逐渐拓展至其他职能。根据ACCA、中兴新云与上海财经大学联合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共享服务领域调研报告》,41.6%的企业期望在未来拓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发展多职能共享服务中心。世界一流企业的共享服务中心不仅包括财务职能,例如,GE全球运营中心涵盖财务、采购、薪酬、HR等职能。
央企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主要集中于财务,仅有一小部分建立了多职能中心,如中石油、宝武钢铁的共享服务中心提供财务和HR共享服务;中石化的共享服务中心提供财务、HR和IT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址
关于选址,根据《2018年度中国共享服务领域调研报告》(如图1),外资企业侧重于考虑可接受的人力成本(50.7%)和接近服务对象时区、语言、文化(49.3%)。例如,IBM、Siemens、等,主要考虑人才供应、以及语言、时区和文化等,力求在提升效率、质量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而中国企业更多地考虑靠近公司总部(70.8%)或公司办公场所(56.7%),便于总部管控。据已获得的资料来看,约94%的中央企业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在集团或下级单位所在地,便于依托公司后勤保障等综合资源。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上线并不是终点,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才能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营,促进企业财务转型。世界一流企业更关注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采用多种管理工具进行评估、优化。GE采用六西格玛管理、精益管理以及FastWork(GE根据精益创业的思想开发的快速工作法,其核心是敏捷试错与快速迭代,适用于产品的推出、新模式或新策略的规划调整等。)等对共享服务中心进行运营优化,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央企共享服务中心运营时间较短,现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初步建立了回访机制,尚未构成完整的运营管理体系,但部分企业逐渐开始关注运营管理的优化。
中央企业财务共享实施难点
中央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过程中,会面临人员难以集中、财务信息系统难以统一、以及运营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特殊考虑。
人员难以集中
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要进行业务集中、流程再造等系列调整,从而带来人员工作地点的变化。人员集中涉及员工观念的转变、转岗及离退人员的安置、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等问题。人员问题容易引发企业内部矛盾,企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人员的积极配合和观念转变,能否妥善处理人员集中的问题,关系到共享服务中心推进顺利与否。
财务信息系统难以统一
统一信息系统是企业实现财务共享的重要基础之一,助力企业提高数据质量和流程自动化水平。中央企业下属单位众多,内部信息系统多样。如果信息系统不统一,数据的共享与利用、财务工作效率都会受到制约,进而影响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运营管理体系不完善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创新的财务组织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确保业务规范执行、保持组织健康活力。目前央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管理活动相对简单。如果不能建立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针对不同建设阶段选择性关注重点维度,持续评价并改进业务流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未来的发展将受到重大影响。
中央企业财务共享实施建议
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进一步集中
集中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能凸显规模优势,更有效地支持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央企出于自身情况的考虑,大部分选择了下级单位单独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易部署,易实现,但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难以在全集团统一标准。央企应逐步建立集中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流程标准化,分工专业化,全面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加强财务管控。
向多职能共享服务中心拓展
随着企业规模的增长及组织架构的调整,HR、IT、财务等职能部门面临频繁调整,导致人员复用成本高、业务需求响应慢、总部管理难度大等系列问题。央企应不断拓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将HR、IT等基础职能纳入共享服务中心的范围,逐渐发展成服务全球的多职能共享服务中心,促进核心运营能力的标准化,形成业务中台,提供快速、合规、稳定的业务支持。
借力财务共享服务推动财务数字化进程
央企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需要具备全球化竞争力,应逐渐建立企业级数据库,洞察机会,预警风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财务是企业天然的数据中心,央企应借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搭建完整的信息系统架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新兴技术,实现财务管理的智能化、移动化。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推动企业数据精细化、全面化管理,助力财务数字化转型。(深圳市中兴新云服务有限公司 郭奕 赵旖旎 刘雅琼 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