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国资报告  >  重磅信息  >  2019·04·总第52期 > 正文
央企发力养老产业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9-07-23

2019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首次超过了0-15岁的人口。国务院参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马力表示,这是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表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以及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成为了当务之急。

几年来,放开养老市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成为大趋势。但是,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国养老产业尤其是普惠型养老项目盈利难度较大,不少项目处于亏损之中。与此同时,多地的养老机构出现了“一床难求”的局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优化养老产业的供给质量,解决供需矛盾,已成为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人民有需求,央企要出手。

近几年,华润、国投、中国诚通等中央企业接连出手,布局健康养老产业:

2016年12月,华润置地成功获取华润集团首个康养地产项目,并与沈阳市铁西区政府首批合作20个社区养老服务点;

2018年3月,国投在北京、广州城市核心区布局的养老机构开业运营,可提供养老床位近650张;

2018年12月18日,中国诚通与中国宝武在武汉举行楠山康养划转中国康养交接仪式;

2019年2月22日,在国家发改委,中国诚通所属中国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首家入选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的中央企业与武汉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

2019年2月25日,国投运营的上海市虹口区彩虹湾老年福利院正式开业,多位区内老人入住,国投董事长王会生前往看望福利院老人。

……

历史上,一些大型国企曾承担过本企业离退休职工的部分养老职能,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沉重负担。随着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剥离,这些职能逐步移交给市场化机构。

当前这一轮央企养老,并非重写历史,而是相关央企看中了健康养老产业的巨大市场前景,在履行社会职能的同时,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手段,带动尚处在发展初期的健康养老产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王会生表示,国投做养老就是要聚焦养老产业短板,探索惠及千家万户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树立央企养老品牌。

中国诚通副总裁、中国康养集团董事长朱跃说,“养老与民生息息相关,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诚通应该把发展养老产业作为重要使命。”

华润集团则提出,把“养老与健康”产业作为“十三五”重要发展方向,以“为每一位中国老人创造幸福晚年”为愿景,努力成为大众满意的高品质健康及养老服务提供商。

链接: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从国情出发,在应对老龄化过程中,各级政府职责定位是保基本、补短板,重点满足“特定人群”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比如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对经济困难的高龄老年人给予一定的养老补贴,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给予护理补贴等。人数更多的“非特定人群”普惠型养老,主要由市场机制解决,政府给予一定的床位补贴。一般来说,普惠养老服务的价格须与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退休金等挂钩,确保大多数工薪阶层负担得起。

前景广阔,挑战重重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

这一数字接近美国总人口,是日本总人口的两倍,相当于五个中国人之中就有一位老年人。

在从业者眼中,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国投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国投健康)业务发展部经理高婕在接受国资报告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相关研究报告,当前养老服务业每年增长率超过9%,预计2020年养老服务业市场规模将接近3万亿元;2030年将突破10万亿元;2050年市场规模将达48万亿元。

朱跃表示,当前养老产业占我国GDP总量不足7%,而发达国家占比一般在25%左右。“如果养老产业占比能达到25%,那么到2050年,这一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00万亿元。”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几年来,各类社会资本纷纷发力健康养老产业,大批社会养老机构相继建成。相关统计表明,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养老服务床位为746.4万张。

然而,时至今日,除少数面向高端消费者的养老机构外,绝大多数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普惠型养老机构盈利困难,不少处于亏损之中。

朝阳产业为什么赚钱难?

高婕表示,一是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所需负担的成本高。“公办养老机构往往有现成的土地物业资源,不必考虑建设成本。而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养老机构要承担土地出让金、物业租金等高额的建设成本,而且投资回收周期较长。”二是普通家庭养老支付能力不足。据统计,2018年,我国企业退休职工月人均养老金为2600元,总体上低于社会养老机构月均收费,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其他城乡老龄人口自然更加难以负担。三是养老服务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除长护险试点城市外,现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养老支付渠道尚待完善。

华润置地助理总裁张伟解释说,目前养老产业正处在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转型的过渡期,相关的政策尚不完善,多数老人的支付意愿、支付能力有待提升,相关社会资源分配机制有待完善。

朱跃则分析说,普惠型养老项目盈利难包括基建成本高、土地成本高等因素,需要政府在养老产业引导方式和作用方面更加精准,通过老龄事业与产业的协同发展,更好的使市场在养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得以有效发挥,从根本上解决养老服务体系有效供给不足、配置效率不足、养老服务质量不高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上述现象的存在,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党的十九大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统筹推进。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16次提及养老。

为了加快养老产业发展进度,国家卫健委成立老龄健康司,民政部专门设立了养老服务司。

当然,仅有政府的参与是远远不够的。

朱跃说,要加快推动普惠型养老产业的发展,需要出台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并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实现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3年起,国投就开始开展健康养老产业投资机会研究及管理模式探索。2016年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国投健康,作为国投集团在健康养老产业的专业投资和运营平台。

中国诚通从2007年起便开始探索将所接收的改革资产转型发展健康养老。2017年,其以100亿元的资本注册成立了中国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将发展健康养老作为履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职责的重点领域,探索多层次普惠型养老产业发展模式。

华润集团把“养老与健康”产业作为十三五重要发展方向,旗下的华润健康、华润医疗、华润医药、华润置地等板块均在发力。华润集团是国际性民生类央企,华润置地面临向城市综合投资开发运营商转型。华润置地“十三五”期间的商业模式为“销售物业+持有物业+X”,康养业务已成为X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伟表示,从业者都在加紧筹备,积蓄能量,准备迎接行业的大爆发。华润置地致力于构筑康养业务新基建——综合赋能,打造华润康养综合服务商。

重任在肩,优势明显

央企发力健康养老产业,既是责任使然,也是优势所在。

中国康养致力于提供工薪阶层享受到买得到、买得起、买得好、买得放心的养老服务,受到当地老年人的青睐和赞扬。

“健康养老产业事关国家发展大局和百姓福祉,中央企业布局,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高婕表示。

张伟说,健康养老产业正处于孵化期、过渡期,需要也适合央企进入,“因为央企不会过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关注社会责任,有足够的担当和信心,熬过当前的阶段,不断探索、创新商业模式。”

多年来,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诚通承接了大批低效无效、闲置等改革资产。朱跃说,“这些资产多是无偿划拨,现在我们把相关资产用于发展普惠型养老产业,是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正因为在常年的改革资产盘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相关资产解决了养老产业面临的土地、建设成本高等问题,所以朱跃表示,

“中国康养作为改革、闲置资产的专业管理、运营平台,通过对接收、管理资产的快速盘活、统筹规划、有效利用,广泛借助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大力培育发展健康养老现代服务业,将为推动我国健康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树标杆、立样板、作表率。”

张伟则认为,中央企业多是全国布局,有规模优势,产业链长,能够聚集更多企业内外的资源,便于提供多样化的养老产品和服务,降低运营管理成本。加之当前养老产业尚处在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过渡阶段,中央企业显然在整合地方资源,与政府双赢发展方面更具优势。“加上养老是民生工程、人心工程,央企的品牌形象能够很好地打消民众的疑虑,得到更多的认可。”

高婕也表示,中央企业具有资产规模大、资金链稳健、资源整合范围广、协同发展力强等优势,信誉度和良好口碑被社会广泛认可,能更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国投作为中央企业,将健康养老产业作为新时期战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摸索新路径,寻找平衡点

当前,进入健康养老产业的企业虽多,但能找到清晰盈利模式的,尚无几家。

“解决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试点能成功,找到可推广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比我们公司的发展本身还要重要。”朱跃表示。

在参加虹口区彩虹湾老年福利院开业仪式时,王会生强调说,希望国投健康团队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央企的、可复制的发展路径,赢得政府和百姓的赞誉,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以便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

在这方面,彩虹湾确实花费了一番心思。该福利院创新推出了一项“时间银行”的举措——义工为老人提供服务的时间,会存储到“时间银行”里,以后自家老人或者本人可以凭此享受其他义工提供的免费服务。

发展过程中,国投健康坚持城市核心区域布局的原则,致力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除上海项目之外,国投健康当前已在北京、广州、常州、贵阳、厦门等城市核心区域建设养老机构,床位总规模近3000张。

一般来说,老年人及家属对于核心城区的养老院需求较强烈,但同时中心区域机构所需承担的土地出让金、物业租金等成本高、利润微薄,导致养老机构分布不均的现状。

此外,国投健康还通过租赁改建、公建民营、与民营企业合资合作、中外合资等方式,积极探索社区连锁式养老、医养寿、旅居式养老等业务模式。

2007年至今,中国诚通积极利用接收改革资产等,来开展养老业务,形成了一批优秀典型案例。

比如,中国诚通所属中商集团下属上海黄浦区蓬莱老年公寓的前身是上海学前街小世界商务酒店,由于多种原因,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08年,中国诚通认为酒店所处位置和周边环境(附近有社区医院)非常适合养老服务,决定对其进行改制和设施改造,进行酒店宾馆型养老服务尝试。这是上海市第一家正式注册、以市场化运作、提供养老服务的老年公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刚刚移交中国诚通的武汉楠山康养。该项目是宝武集团改革过程中,为了精干主业加快企业办医疗职能剥离的产物,也是中国康养构建普惠型养老产业的示范性企业。

楠山康养公司负责人表示,在划转之前,由于养老不是武钢的主业,所以得到的支持有限,“划转之后,公司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中国康养养老部经理张婧说,楠山康养是首批入选“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项目中,唯一一家央企的项目。“当前入住率已超过80%,不久将达到90%”,张婧说,15年内,楠山康养的床位将增加到一万张。“武汉公办院的平均收费标准是4200元每月,我们确定的价格是4000元。”

当前,中国康养旗下已有部分医院、物业类资产等存量资产。随着国家相关改革的积极推进,还会有大批相关资产划入,成为其发展健康养老产业的硬件基础。朱跃说,得益于此,中国康养日后将积极探索会员制、连锁化、候鸟式的养生养老旅游一体化的项目,同时,构建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智慧养老互联互通的模式。

在相关央企的受访者看来,当前的普惠型养老兼具事业和产业的特点:一方面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一方面也要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朱跃说,“国外一般会进行价格限定,确保企业利润不高于8%”。

在这样一个特殊行业,如何持续走下去,并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点,十分考验相关央企的运营管理能力。

在现阶段,华润置地养老产业的布局原则,一是传统业务已经布局的地区,二是老龄化比率较高、老人养老意愿和支付能力较强,三是养老政策相对较为完善,所以当前布局以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武汉周边等五大城市群为主。

对此,张伟说,当前养老产业盈利难是行业发展早期的阶段性特殊状态。“未来一定能实现市场化良性发展,这是可以预见的。”他说,我们可以多承担一些社会责任,不把经济效益看得那么重,盈利也可以慢一点,但不能没有,“当然,另一个维度来说,我们自身主业的现金流能够扶持养老业务的稳健发展。”同时他提到,现在的一些项目,只要做的足够好,也能实现盈利。

国投则明确提出,进入健康养老产业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而是发挥国有资本的优势,在微利的基础上探索健康养老的各项标准、业务路径和经营模式。

在覆盖人群方面,王会生说,国投将解决失能失智刚需人群和社会大众的养老问题作为发展目标。

朱跃表示,中国诚通进军健康养老产业,一方面是要践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肩负的国家使命,另一方面是要探索出事业与产业协同,推动普惠性养老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模式。

比如,前文提到的蓬莱公寓,定位为市区型准公益性综合养老机构,收费接近公办养老机构,主要面向75岁以上有看护需求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文化娱乐等一体化综合服务。朱跃说,蓬莱老年公寓设立8年来,主要承担周边老年养老需求,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也为社会资本发展养老产业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再比如,中国诚通所属诚通资产公司,为充分利用存量房产资源,扶持发展当地公益养老事业,发挥中央企业社会效益,于2000年将所持有的位于武汉市硚口区荣华东村32号约700平方米的房产进行改造,并作为公益性社区养老设施,提供给武汉当地父母村作福利院。福利院地理位置属中心城区,周边道路畅通,出入方便。服务对象主要是面向社会低层次收入的老人,入住的人群几乎是瘫痪、痴呆、低保的老人;收费相对较低,常年入住率达95%左右。福利院先后照顾了4700余名老人,有2000多名老人颐养天年、安详辞世,许多痴呆、半身不遂的老人在福利院的精心照顾下活得舒适、有尊严。

对于未来,朱跃表示,在社会力量做不了的时候,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要勇于布局,积极探索。“既要有遏制随意投资的冲动,更要有坚定前行的信念。”

聚合社会力量,探讨行业标准

当前,涉足养老产业的企业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不过,在张伟看来,他们中的大部分面临着公司治理、融资能力、项目获取方面的难题。“这些恰恰是央企的优势。相应的,他们浸淫行业多年,有一定的运营经验,恰好跟我们形成互补。”

基于此,华润置地在武汉、攀枝花等地入股了民营企业,谋求共同发展。华润医疗在上海则选择了与社区医养服务领域前列的颐家(上海)携手合作。在华润集团内部,目前形成了以养老服务、养老地产、养老科技、养老金融四大板块13个服务产品为主的多元布局,初步形成了产业生态圈。

聚集更多资源参与,而不是包打天下,是当前央企进军养老产业的共同思路。

2018年,中国康养完成了对首厚康健(北京)资本投资有限公司(简称首厚康健)的注资,并合资成立了服务运营公司,合作方是首旅集团下属的首旅置业以及厚朴投资。

前不久,首厚康健旗下的养老项目友谊社区已正式开业,另有一处则即将开张。据了解,友谊社区的临床照护服务由日本最大的养老服务公司——日医学馆提供。

朱跃提到,中国康养的定位,是养老资产的管理平台,也是健康养老的服务和培育平台。“在资产完成盘活以后,我们将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开放产业运作,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专业化、市场化运营。”

国投同样坚持内外协同发展。对内,国投健康积极促进与兄弟单位的业务协同。在对外层面,国投健康积极与政府、企业、医院、高校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当前国投健康采取多种模式建设运营养老机构,包括自建自持、公建民营、租赁物业、委托运营等方式。

当前国投健康运营的养老项目中,既有有中外合资运营模式,如广州长者公寓是中日合资;也有混合所有制模式,如彩虹湾老年福利院是由上海市虹口区投资建设,国投健康与民营企业康乐年华联合运营。有媒体评论说,这种城企联动、公建民营的创新养老模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在发展过程中,相关央企不仅注重与社会资本的合作,也非常注重与主管部门的互动,致力于以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行业标准。

张伟说,当前养老产业的国家标准有待完善,各地标准并不相同,有些标准跟实际的痛点是矛盾的。“我们希望实践找到一些东西,同时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定过程之中,提高标准的科学性、针对性、时代性。”

国投健康致力于在失能失智老年人入院评估、照护服务、医养结合、健康管理、预防保健等领域,积极探索建立具有国投特色的企业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与社会各界专家、相关企业合作,推动国家标准的出台。

中国康养则正在与中装协探索居家养老的装饰标准制定问题,应对养老行业的过度装修等问题。此外还与科技部联手进行多项研究。

张伟表示,推动行业发展也好,建立行业标准也好,离不开持续的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日美等国之所以做得好,就是因为管理体系完善,这恰恰是我们缺乏的,也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国资报告》记者 刘青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