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9-04-01
一线城市进入减量发展期后,二线城市,尤其是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愈演愈烈。仅在山东省,就有省会济南和经济强市青岛相继提出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青岛如何更大、更强?一条连接青岛主城区和胶东国际机场的地铁线——地铁8号线,被纳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承载着推动青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使命。
为了保障青岛新机场转场后的接驳问题,应业主要求加快8号线建设。这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后来者中国建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从慢到快
青岛地铁8号线工程起自胶州北站,终点至五四广场,是连接青岛新机场、北岸城区、东岸城区的快速骨干线路。中国建筑承建的项目B1包(工程北段),由中建系统内八个工程局(专业公司)和青建集团共计九家单位参建。
这条60余公里的地铁线路对青岛和中国建筑,都有着重要意义。
对青岛来说,8号线是青岛市迄今投资额最大、线路最长、涉及人口最多的核心线路。近年来,青岛市提出拥湾发展,从地图来看,大青岛以胶州湾为中心,红岛是胶州湾的心脏,胶州湾以东是老城青岛和崂山景区,以西是黄岛开发区(港口新城)。目前,包括市民健身中心、会展中心、市医疗中心等公共设施均布局在红岛,新机场也设在胶州。
双创小镇、高铁站、公租房……行进在红岛开发区,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未来,以8号线连接新老城区,串起主要交通枢纽,红岛将辐射带动整个青岛大发展。新机场转场在即,只有8号线早日开通,才能成为接驳机场客流的大动脉。因此,青岛市要求8号线加快施工建设。
青岛地铁8号线胶东镇站
对中国建筑来说,青岛地铁8号线是中国建筑突破山东轨道交通市场的第一个项目。尽管已经在转型基建的道路上摸索了十余年,但客观来看,和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几十年的积累相比,中国建筑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内功还略显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工期是重要指标。由于不熟悉青岛轨道交通建设市场,甫一开工,中国建筑就遇上了拦路虎:拆迁难;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组织慢半拍;涉及单位多,资源调配难;技术骨干缺乏;涉铁施工等。诸多问题累积到一起,中国建筑联合体的施工进度相比工程南段慢了不少。
项目现场是最好的练兵场。几番人事更迭,多次资源补给,中国建筑慢慢摸索出了加快施工的门路。
业主方要求加快建设以后,中国建筑趁势而上,逐渐赶超了工程南段的施工速度。
快的缘由
2018年1月13日,8号线项目总部随机对全体职工进行动员宣传,组织技术部门和专家围绕开通运营目标研究制定保障措施。同时,项目总部还要求各工区加大物质设备投入,配齐人员。
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十余年后的今天,轨道交通施工涉及的工艺技术,中国建筑已基本掌握。8号线涉及工法多、地质地貌环境复杂,这些问题依靠科技创新和专家团队,都容易攻克,最为影响工程进度的难点主要在于管理和协调。
除了加大投入、优化施工组织这些基本举措之外,在不同的工区,都有各自的特色做法。
在中建三局工区,项目经理管海龙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中的“云控之家”平台,查看昨天晚班同事上传的各种数据和现场施工突破。对于管海龙来说,一部手机就能掌握整个工区任务完成情况,发布管理指令。
管海龙表示,这一平台的最大帮助是,对现场动态和隐患排查可以不一定非要到现场,通过上传图片可实时了解现场情况。
中建五局工区的施工范围涉及8号线的红岛地铁站和红岛高铁站区域,工地占地面积大,施工队伍多,交叉作业多,在工地走一遍至少也得花上四五十分钟,为推进工期带来不少的困难。为了详细掌握工地周边环境和任务完成情况,合理调配资源,提高施工工效,工区引进了无人机航拍技术,打开手机就能对工地情况了如指掌,有效协调工地现场资源,解决施工冲突。
在中建筑港工区,施工人员在青岛地铁第一个使用上了“盾构云”管理平台。该平台通过十几个探头锁定盾构机,把盾构机运行数据及时上传到盾构监控室,再小的问题也能察觉。
盾构云可以实现对洞内所有部位全覆盖,对所有的土地参数实时反应,随时能在系统检测到盾构机掘进的姿态。中建筑港轨道交通公司负责人介绍,“盾构云对管理提升非常大。要是没有的话,管理人员每天都要来回跑好几百米,而现在只需要在盾构室看参数。”
2018年10月26日,中建筑港两台盾构机先后克服诸多困难,两次安全穿越积水塘重大风险源,日均掘进15米、单日最快掘进30米,成为全线第一个双线贯通盾构区间。
中建筑港工区的加速度之所以能够实现,除了新技术的有效运用,更离不开征迁协调的快速推进。其经验是首先完成盾构机周边的征迁任务,并快速搭建起施工现场,保证盾构机早日下井掘进,以开工促全局。
与中建筑港工区不同,其他工区因为征迁难,延误了好几个月工期的不在少数。不过,通过开展“检企共建”“红色驿家”“党建五方联建”等党建活动,难题一一化解。
在中建二局工区,一段时间,经常有对地铁施工不理解的人堵大门,导致工程施工无法进行。由设计、勘查、街道、业主等组成的基层党建“五方联建”,经常慰问老党员,帮扶困难户,宣讲地铁能带来的收益好处,得到当地老百姓理解,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关系逐步融洽,施工进度逐步加快。
中建股份青岛分公司董事长、8号线工程项目总部指挥长刘国平表示,基础设施项目因为是开放式现场,需要多方协调才能推进项目,8号线中建之所以干得快,核心得益于项目管理创新和高效的外部协调。
好的背后
除了加快施工尽量不影响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项目本身牵涉民生,其自身未来运行的安全优质环保同样重要。对于8号线来说,这条设计时速120公里的百年工程,几乎串起了青岛规划的所有地铁线路,更加容不得风险隐患存在。
如何保证施工工期缩短后的安全质量问题,成了8号线项目总部管理人员时常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8号线工程项目总部相关负责人透露,提速以后,项目总部对于全线的把控已经深入到工序管理的层次,总部直接沟通到工点,日常协调已经到了知道各个工区三个月之后应该干什么的程度。
中建三局所在工区涵盖的施工工艺工法堪称8号线之最,高峰时期工人超1000人,对他们来说,压力最大的是进度和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混凝土控制和钢材质量控制,工区安排了每周全面巡查,并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查,实现多重保护。同时,前述提到的手机平台,其录入系统也纳入了劳务队伍,对于违规违章作业,经核实后后台自动统计劳务队伍评分,每季度汇总得分,排名靠后的劳务队伍将暂停承接公司其他业务,仅此一项,对劳务队伍起到了明显的震慑作用。
走进中建八局工区项目部,基本看不到工地常有的硬化路面,而是铺设了透水路面砖,项目完工后可重复使用。
盾构机施工中,出渣车常见的是铅酸电池充电牵引,但不足是充电时间耗时至少5小时,散发酸性气体,占地面积大,需要建设专用充电池,冷却水污染严重。中建八局采用了新能源电瓶快速充电桩,实现了充电半小时,运行40公里。这一改进仅用了较少的投入,但安全性好,避免了充电不及时,盾构机溜车等情况发生。
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中建八局工区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据统计,该工区共采纳使用了各类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共计86项,有效实现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深耕地方
过去,很多人认为中国建筑只会盖房子,干地铁,不行。
房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大不同。刘国平说,房建是在一个点的范围内施工,往上盖追求高度,多年积淀和创新成就了中国建筑在超高层建筑市场的领先地位。而基础设施建设多是动态管理,从管理上讲,难度更大。不过,二者的管理是相通的。精细化、严谨化、专业化是中建管理的特点,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基础设施建设上,8号线是成功的,2019年1月,青岛地铁集团专门发函对中建股份2018年作出的突出贡献进行了表彰。此外,中建还将房建创优意识、科技创新意识带到了地铁施工领域。
以项目为载体不断动态培养,目前,中国建筑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力量已渐成体系。单从地铁市场看,国内地铁整线市场,中国建筑已经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
中建股份青岛分公司,也是中建股份基础设施事业部青岛分部,近年来着力深耕以青岛为核心的胶东半岛区域,其投资运营项目几乎囊括了基础设施的大部分业态,包括机场、地铁、管廊、市政道路、公路、体育场馆、特色小镇、片区开发等。
2018年10月12日,青岛市民健身中心,山东省第二十四届运动会隆重开幕。被称为“海之沙”和“云之贝”的两栋白色建筑同样由中国建筑施工完成,用时19个月,是青岛第一个落地的PPP项目,也是青岛分公司首个正式运营的PPP项目。
自2015年顺利实现零的突破以来,青岛分公司目前已累积实现新签合同约489亿元。
投资运营项目是否存在风险?刘国平表示,运营对中国建筑而言是新领域,PPP项目跨领域跨专业,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主要考虑保证投资和施工利润,争取运营利润,控制运营成本。
以高端项目为引领,创新经营模式,中建股份青岛分公司在山东半岛区域,实现了引领带动中建系统各工程局转型。据不完全统计,与青岛分公司有合作项目落地的工程局、专业公司、设计院有近二十家。在此意义上,跑步前进中的8号线也是中国建筑转型加速度的缩影。
2018年1-11月,中国建筑实现营业收入1.03万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利润595亿元,同比增长9.9%,经营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国资报告记者 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