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国资报告  >  目录  >  2018·11·总第47期 > 正文
“工匠精神”纵横谈

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9-02-26

日本著名家具企业“秋山木工”创办人、代表理事秋山利辉写了一本名为《匠人精神》的书,讲的是如何培养具有日本特色的合格“匠人”。秋山木工成立于1971年,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家具厂家,秋山木工的订制家具常见于知名大饭店以及高级名牌专卖店乃至日本宫内厅、迎宾馆、国会议事堂等。由于其重视人才品格的独特工匠培养制度,在业界及海内外受到瞩目。秋山利辉通过列举秋山木工的“匠人须知三十条”,阐释了其心目中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对一个人品格的重视远高于对其技术的要求。同时讲述了自己从进入木工行业开始,努力自我培养,直到成长为一名行业领袖的人生历程。秋山利辉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现身说法,即: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若想实现真正的自我,社会若想恢复凝聚力,重拾失落的“匠人精神”势在必行。

秋山利辉讲的“匠人精神”与我国当下倡导的“工匠精神”当是同义语。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纵观历史,中国并不缺少工匠及工匠精神。春秋时期的木匠鼻祖鲁班,他不仅技术精湛,造福乡里,还是传说中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工具的发明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 “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则是对卖油翁手法娴熟的生动描述。明末清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被达尔文称之为“权威著作”,其中大量篇幅反映了“盖人巧造成异物”的工匠精神。创建于康熙年间的北京同仁堂,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成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产品行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及至当下,各行各业也能见到出类拔萃的“工匠”。自2015年“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大国工匠》系列节目,讲述了长征系列火箭发动机焊接专家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不同岗位劳动者用自己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其可贵的工匠精神在社会引起积极反响。

汉语言中含有诸多带 “匠”字的词语,如工匠、匠者、匠军、都匠、意匠、宗匠、渊匠、大匠、巨匠、硕匠、巧匠、匠心,匠门弃材、匠石运金、神工意匠、匠心独运、良工巧匠等等,足见工匠及其精神在中国源远流长。工匠精神堪称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制造砥砺前行的精神源泉,更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

但客观地讲,曾几何时工匠精神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产业结构上,重虚拟轻实体,基础产业高付出、低回报,特别是“全民炒房”的畸形发展,无情伤害着“专注”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扩展的土壤越发贫瘠;在人才育成上,重技能培养轻职业道德教育,使得离开学府进入职场的新员工缺乏职业操守,工匠精神先天不足;在分配机制上,重技术管理轻生产一线,特别是制造业生产线上的员工,较之研发销售和管理岗位收入过低,其劳动没能得到相应的尊重,工匠精神失去了内生动力;在舆论导向上,电视、报纸等众多媒体充斥着明星私情、一夜暴富、急功近利、摆阔显耀的负面报道,恶化了工匠精神生存的环境。

更为严酷的现实是,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动机驱使下,一些企业不但不着力于倡导和培养员工的精益意识,反而热衷于剽窃抄袭、投机取巧,缺少对工匠技艺的保护和保障,久而久之,员工就难免失去提升劳动技艺的追求,也失去对认真尽责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的追求,整个社会就陷入一种不以精益求精为荣的消极状态之中。

有劳动学家、社会学家就此开展了大量的比较调查与研究,其结果令人震惊。在尽责尽职意识与行为方面,中国大陆员工比日本、韩国乃至香港的员工要差许多;在劳动技艺的学习与掌握方面,国内员工的积极性也远不如德国、日本;在精益求精意识和行为方面,国内员工也远远落后于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员工。这都说明,当今中国社会的工匠精神已严重缺乏乃至面临消解。

仅从实体经济看,工匠精神的缺乏已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严重瓶颈,难以在产品及其服务的中高端市场获得应有的份额,由此就出现了中高端消费市场长期为欧美、日韩等国垄断。令人担忧的不止是中高端产品,就是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在全球市场竞争力也不显优势,乃至国人自己都对国货缺乏自信。中国人到德国特别是到日本旅游购物,岂止是“买买买”,简直就是扫货,甚至用“疯狂”也不为过。这就是工匠精神缺乏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的严重掣肘,而不是凭感情用爱国不爱国这顶政治帽子就能解决的问题。相对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低劣质量产品所损坏的国家形象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在国际贸易舞台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地位。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既反映了中国严重缺乏工匠精神的现实,也反映了技术领域和经济领域里政府治理存在薄弱环节,这实际上已经成为严肃的政治问题。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亟需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令人鼓舞的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讲话,号召全国职工在工作中秉承工匠精神。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此基础上,宏观上一是全社会要形成共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充分认识弘扬工匠精神对于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及时将党中央的意志转化为具体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就当前来看,一方面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去年6月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要求,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夯实工匠辈出、工匠精神出彩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住建部等七部委今年6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在部分城市先行开展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违法违规行为 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拿实招出重拳,切实解决土地财政,有效遏制炒房,降低民生成本,营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让各行各业广大劳动者及千千万万工匠体面劳动,爱岗敬业,乐于创造,奉献社会。

三是虚心学习,强化教育。恰如任正非2016年2月在巴塞罗那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我们要回到世界文明的主航道,还是要回到理性上来。我们在创新上,第一要向美国学习,第二个要向德国、瑞士、日本学习工匠精神。”在初等教育的教材里,大中专院校的教学实践中,企业员工培训时,均把工匠精神列为教育培养的内容。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使之成为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四是客观反映当今中国发展的现实,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借鉴古今中外人类社会优异成果,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扬工匠精神,让学习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将欺上瞒下、假冒伪劣、投机取巧、严重失信等恶行曝光于众,使之无隐遁之所。

微观方面,企业要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把工匠精神列为核心价值观,引导、激励员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践行工匠精神;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用人制度和薪酬制度,为员工成长成才搭建平台;精心培养、倾情关怀各类工匠,努力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能工巧匠提供用武之地。

秋山利辉在《匠人精神》一书结语中写道:“在我看来,任何工作的人手中都有一项‘技能’,不光是我们家具工匠,那些商务人士、做买卖的人、学校老师、医生、农民,世上每个人都是手中握有‘技能’的专业人士”。言下之意,各行各业的人都是准“匠人”,我们人人都需要弘扬工匠精神。

(安徽省国有资产管理协会副秘书长、《安徽国资》副主编 李继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