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国资报告》杂志 发布时间:2018-12-29
2013年秋,“一带一路”掀开国际合作的新页。如今,在又一个收获的季节里,中外企业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纽带,以各种合作项目为桥梁,在共商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了让社会各界对企业参与的情况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11月15日(星期四)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见面会,请中外企业项目合作方围绕“企业共建‘一带一路’”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本次见面会由国新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袭艳春主持。参与本次见面会的中方发布人分别是: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子宇;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曾港;万华化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霍澎涛。
来自外方的发布人有: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务局副总裁安吉洛斯·卡拉科斯塔斯;肯尼亚标轨铁路项目监理联合体副总监詹姆斯·米楚古·卡兰贾;宝思德化学公司人力资源和公共关系副总裁贝拉·瓦尔加。
合作共赢,既锦上添花更雪中送炭
企业共建“一带一路”,首先体现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共赢。对于中方企业来说,是一个投资和成长的过程,对外方企业来说,这其中既有锦上添花,更有雪中送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整个中交集团在境外的投资总额不到5亿元人民币,目前在手的境外投资项目总规模已经近200亿美元。
中远海运对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投资,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案例。
在2008年的时候,中远海运获得了比雷埃夫斯港2号和3号集装箱码头35年的特许经营权,并据此成立了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公司。2016年,中远海运收购了比港的多数股份,整个港口24平方公里长的海岸线都交给中方来经营。
中远海运接手经营以后,给码头带来了业务,为当地创造了大概1000多名码头工作人员的直接就业,另外,还间接为当地比如说拖车工人等,创造了将近一万人的岗位。
“在合作之初,也就是2010年的时候,我们的集装箱吞吐量只有88万标准箱,当时在世界排名只有第93,经过几年的发展,2017年吞吐量达到了415万,在世界上排名第36。”安吉洛斯·卡拉科斯塔斯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不仅仅给希腊带来了投资,也赢得了希腊对中方的尊重,中远海运集团在希腊赢得了世界各国航运企业的尊重,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合作,是给我们国家带来了希望和未来的项目。
万华化学通过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做到全球聚氨酯领先地位,在中国拥有了独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技术,同时获得很多国家级科技创新大奖。
2011年,万华化学投资约12.3亿欧元,收购了匈牙利的宝思德化学,注入了资金、技术、管理,克服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困难,成功地将宝思德扭亏为盈。
“当时我们公司已经连续三年亏损,资产流动性状况非常脆弱且不稳定,所以我们感谢万华拯救了我们公司,拯救了3000多个工作岗位。”在贝拉·瓦尔加看来,这是非常良好的共赢的例子。
在中国和匈牙利双方肩并肩的努力之下,在过去的两年,企业的利润率达到了历史新高。在这个过程中,万华利用这次机会成功布局欧洲,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市场份额在欧洲快速上升,同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典型的双赢结局。
民意相通,由质疑到认可转变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警惕到信赖的过程。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坚持的原则和采取的行为,也影响着国家关系和民众关系的改善。
在比雷埃夫斯港,中远海运的管理人员创造性地按照我们国内的模式,给他们办职工食堂,使1000多名员工每天中午都能吃到非常可口的食物。
另外,中远海运非常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在圣诞期间也专门给职工开圣诞Party,请他们14岁以下的这些家属跟子女到职工食堂和公司欢聚,受到当地员工的欢迎。
“这些都是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除了在经营方面取得成效,在打通中国到欧洲之间的通道取得成效之外,在人心相通方面、在劳动就业率方面收获的成果。”俞曾港说。
安吉洛斯·卡拉科斯塔斯表示,当初,比港刚开始进行私有化的时候,希腊国内的还是有一些不同声音,但是经过8年的合作发展,现在希腊国民变得更加的积极,大部分的希腊民众都非常支持中国在希腊的投资。
中交集团参与建设和运营的蒙内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所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以前没有蒙内铁路,需要花10个小时去穿梭这两个城市,而现在只需要5个小时就到了。
在这条铁路的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46000多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GDP的贡献超过1.5%,同时本地化率超过40%。现在从蒙巴萨到内罗毕有40列火车运行,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环境,同时也能变得更加低碳。
“蒙内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所建设的第一条铁路,最初大家有很多疑虑、有很多不理解,但是在中国和肯尼亚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条铁路现在已经进入运营,大家都非常高兴。”在詹姆斯·米楚古·卡兰贾看来,“一带一路”毫无疑问是深受欢迎的,因为它是促进民心相通的一种新的方式。
相向而行,共同面对困难与挑战
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企业间的合作亦如此。关键是如何共同面对、相向而行、携手并进。
2011年,万华收购宝思德化学之后不久就发生了欧债危机,当时面临的情况非常艰难。正是对这次“婚姻”的不离不弃,一起度过难关,才有了后续的扭亏为盈和高速发展。
而中远海运对比雷埃夫斯港的投资,期间也经历了希腊债务危机。正是中远海运集团的执着与坚持,既取得了对方的信赖,也而且也向国际社会证明,希腊是一个可以投资的国家。
除了自身所面临的挑战,企业还要面对来自国际社会上各种负面流言。比如,有观点就认为,中方在推进“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会造成部分国家的债务负担。
对此,孙子宇认为,“一带一路”不要短期地看,要长远地看,中国有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路通了,经济才能得以发展。而且投标建营一体化之后,有效地缓解和减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债务,使它更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讲,我认为‘一带一路’恰恰是有利于相关国家发展,而不是增加它的债务。”
实际上,“一带一路”不仅是国际间企业合作,还有国内企业间的合作,也需要共同面对困难与挑战。
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央企业有境外单位10791家,分布在185个国家和地区,境外资产总额超过7万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7万亿元,利润总额1064亿元。
目前,中央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承担了3116个项目,已开工和计划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中,中央企业承担的项目数占比达50%左右,合同额占比超过70%。
可以说,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人才等方面也有相当的优势。
在霍澎涛看来,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最大的问题是人才。国有企业有一定的人才积累,而一些民营企业发展速度非常快,有的企业人才储备跟不上。所以中国有很多大型的民营企业没能“走出去”。
对此,有专家表示,下一步,在推进“一带一路”和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要“抱团”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在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上下更大功夫,在加强境外风险防控上下更大功夫,在坚持市场化原则加强协同发展上下更大功夫,与国际企业一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一份力量。(国资报告记者 任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