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9-11
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洪湖电网经历了从村民集资办电到国家投资建设改造的发展历程,电网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环境建设,洪湖生态环境越来越美。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秋风轻拂,碧波荡漾,红菱绿莲香,鱼虾螃蟹肥。电网改造升级让百里洪湖越来越美,可靠的电力供应为上岸渔民就业创业提供保障。“有了党的好政策,我们拆网退垸,洗脚上岸,重新就业,收入更稳定了。”9月6日,多年来靠打鱼为生的洪湖市螺山镇渔民徐保生深有感触地说。
集资办电圆了村民梦
洪湖是湖北省最大的湖泊,位于江汉平原流域的下流,有1.2万专业渔民,是湖北省专业渔民最为集中的聚集区。由于是湖区,底子薄,发展慢,1978年前,洪湖市只有一座110千伏高潭口变电站,担负农业排涝供电。当时城镇通电率只有50%,农村仅有160个大队通电,农村用电客户2800户,通电率只有2.1%。湖区渔民主要靠点煤油马灯照明。
1978年,洪湖县委、县革命委员会在新堤镇、小港农场和龙口区,举办群众集资办电站试点,兴建了新堤、小港、龙口3座35千伏变电站。新堤变电站是城区兴建的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主要担负大型工厂、政府机关和街道居民的供电任务。小港变电站是农村兴建的第一座35千伏变电站,主要承担农业排灌、农村居民供电的任务。
“1981年,村民集资办电热情高,从临近的变电站接入10千伏线路,村民自愿参与线路架设。”洪湖市供电公司退休职工刘烈宽说,当时由村民集资,各村购买变压器、电杆、导线和金具等材料,聘请懂电力技术的专业人员架线,村民们负责抬杆、挖坑、扛线等,供电人员负责杆上作业、现场指挥等。湖区架线更难,电杆用船运,立杆架线全靠人力,没有施工机械。村民自己掏钱买绝缘线,仅供照明,一户最多装3个灯泡,有的家庭只在卧室里装一个灯泡。
“这时期虽说家家有了电,但一个村只有一台变压器,只能说是通了电。万全镇永丰村600多户人家共用一台160千伏安的变压器。电压很低,电灯的光如萤火还常常停电,村民用15瓦、25瓦的白炽灯照明。”刘烈宽回忆说。
直到1980年,洪湖市供电公司在高潭口新建一座110千伏变电站,主供洪湖西边用电,这也是洪湖当时唯一的电源点。1981年,洪湖市供电公司新建的110千伏南套沟变电站,主供洪湖东边区域。1985年,该公司投资100万元将原35千伏府场变电站改造增容为110千伏,这才基本上实现村村通电。到1993年,洪湖20万户村民实现“户户通电”。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但电仍然很紧缺。农村主要保证抗旱排涝用电,居民生活用电经常被拉闸限电。“农民翻了身,半夜点电灯。打开电视机,电视说再见。”村民们的这段顺口溜是对当时用电情况的真实写照。
洪湖市供电公司一份资料中记载:1978年,洪湖市全社会用电量2319.75万千瓦时,人均32千瓦时。2017年,洪湖市全社会用电量8.52亿千瓦时,人均用电916千瓦时,翻了30多倍。“以前,电视看不了,电风扇转不了;现在,村民家中添置了空调、电饭煲、电冰箱、微波炉等大功率电器,电足、电压稳,生活品质有了改善。”刘烈宽乐呵呵地说。
电网改造升级助发展
1993年,洪湖市27个乡镇512个村、分场和生产大队20万户村民实现了村村通电。
随着乡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用电量增长迅猛,工农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1999年9月21日,洪湖市吹响了第一次农网改造的号角,万全镇永丰村2号台区成为第一个试点改造台区。
“第一轮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第一批项目主要是增加台区,更换电杆、粗导线。当时永丰村从一个台区增加到3个台区,供电半径由过去2千米以上控制在1千米、500米以内。”刘烈宽如数家珍讲述参与改造的经历。
从2002年开始,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第二批项目主要针对10千伏线路的新建或改造以及居民户表工程改造。2002年12月10日,根据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精神,统一执行《湖北省电网销售电价表》,城乡实行同网同价,居民电价每千瓦时0.508元。
“过去,全村当月总用电量和电费由村民平摊,按灯头数量、灯泡功率计算照明电费,按户主田亩面积收取农业生产电费。村里每年要补贴近万元电费,村民也为每千瓦时1~2元的电价而苦恼。”徐保生说。
改造后,电杆由过去5米、6米高的木杆换成8米、10米高的水泥杆,主干线的导线截面由原来的10平方毫米、16平方毫米导线,换成35平方毫米、50平方毫米甚至70平方毫米的导线,供电半径从1~2千米缩短至500米。村里的变压器台数增加了,村民用电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2005年,110千伏龙口变电站、110千伏文泉变电站相继建成,并与盛家岭、洪湖变电站互联,实现了10千伏线路主干线和分支线间的互联,城区范围内实现110千伏变电站和10千伏配电线路间“手拉手”供电,供电可靠率大幅提升。
2010年10月31日,洪湖市第二轮农网改造大幕拉开。经过本轮改造后,洪湖市低压线路供电半径控制在500米以内,低压电杆全部换成10米高的水泥电杆。2013年,全市30多万客户全部换成智能电表,由过去上门抄表,变为远程抄表、远程监测电压、远程停送电等智能化操作。
2010年,洪湖市已建成35千伏、110千伏变电站24座,架设35千伏、110千伏线路39条764.84千米,新增配电变压器2972台,容量47.50万千伏安,架设380伏和220伏线路6260.68千米,形成了以220千伏盛家岭变电站为中心,8座110千伏变电站为支点、15座35千伏变电站为主的供电格局。
坚强的电源网架,可靠的电力供应,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也拉动了电力消费升级。2017年,洪湖市全社会用电量达8.52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820千瓦时。
从围网养殖到拆网还湖,从过度捕捞到渔民上岸……如今,洪湖水生态修复效果显著,水清了,鱼多了,重现了“浪打浪”的美景。“激活绿色发展基因,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好洪湖自然生态环境。”洪湖市供电公司负责人叶立楚说,供电公司将继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建设,大力实施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为洪湖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坚强的电力支撑。
【责任编辑: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