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故事 > 正文
一个来自航天科技五院老党员的“秘密”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3-19

1月31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退休职工、老党员袁皎雯逝世,享年98岁。

“如果能熬过2018年春节,袁皎雯就99岁了,可她还是没能跨过这个年关。”508所离退办人员轻声叹息。

袁皎雯一辈子没有结婚,无儿无女。走到人生最后一刻,陪伴她的是508所的领导、同事——一群关心记挂袁皎雯、早已把她当成家人的人。

“她是一个善良的人,乐于助人,始终在为别人着想。”大家无不对袁皎雯竖起大拇指,也无不惋惜她的离去。百年之后,袁皎雯的遗体被捐献给医学研究机构,兑现了她早在2001年就作出的承诺。

老党员的“秘密”

袁皎雯生前是508所的退休职工,祖籍浙江,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上世纪60年代随508所迁来北京,一直工作到退休。

如果不是4年前的那场大病,老党员袁皎雯的“秘密”可能还会再瞒下去。

2014年春节,袁皎雯生病住院,甚至到了病危的程度。病榻上,她找来党支部书记刘惠兰说:“我怕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有些事,想跟组织有个交待。”这时大家才惊讶地发现,袁皎雯一直在资助6个“希望工程”的孩子。此外,2014年,她还与湖北省罗田县大崎镇花河边小学达成资助意向,捐款40万元。

原来,袁皎雯的一位亲属到湖北的贫困小学支教。这所贫困小学处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有220名学生和12名教师。袁皎雯知道后,毅然决定向学校捐助40万元。

40万,是袁皎雯一生的积蓄,直到去年,这笔钱全部到位。

花河边小学受到资助的同学们给她写来了厚厚的感谢信,虽然一次奖励只有200元甚至50元,孩子们还是开心极了,他们把钱交给父母、交给爷爷奶奶,攒学费、补贴家用。袁皎雯的爱让孩子们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他们立志要成为袁皎雯一样“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至今,教育基金已经连续发放三届,袁皎雯播种的爱在千里之外生根发芽。

一生践行“为别人着想” 

老人们往往对身后事讳莫如深,袁皎雯却早在2001年就向相关部门申请了遗体捐献和角膜捐献。袁皎雯常说,自己一个人,这么多年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无论做点什么事情都是应该的,“捐赠遗体,能够对别人有所帮助”。

在《北京市公民志愿捐赠遗体申请登记表》上,捐赠人一栏写着袁皎雯,受委托人一栏则写着杨培培。杨培培也是508所的退休职工,由于之前在离退办工作,对袁皎雯的情况比较了解,一直帮忙照顾她,即使后来退休了也没有间断。

杨培培几十年的照料赢得了老人的充分信任,她嘱咐杨培培:“一旦我身体不行了,就赶紧把我交给医院,这也能给人家留下一套干净的房子。”生死面前,她想的依旧是别人。

她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为别人着想”。

年轻时,袁皎雯总是热心肠地帮助刚有孩子的同事们工作,主动加班加点,让她们能有更多精力照顾家庭。退休后,袁皎雯喜欢读书、看报、织毛衣。就算近些年精力没那么足了,她还是每年织出三四件毛衣,为山区的孩子们送去温暖。

这几年,虽然身体欠佳,但只要知道老同事们谁生病了、住院了,袁皎雯一定会去医院或者家里看望病人。每次党支部组织活动,袁皎雯更是会积极参加。“心里想着大家,想为组织做点事。”她说。近两年,党支部考虑她的身体情况,提出要接送她,但她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还是拒绝了。

“好人精神”接力传承

袁皎雯的行动一直感染着身边的人,老人居住的大院里的爱心接力也从未停止。30多年来,杨培培如亲生女儿般坚持悉心照顾着袁老,为她张罗装修老房子,陪她住院拿药,用耐心、细心、真心照顾老人,大院里的老人们都亲切地称她“培培”。

当然,大院里不止一个“培培”。在后来袁皎雯离不开人照顾时,刘惠兰亲自跑去家政市场,给老人找来了24小时的保姆。袁老生病住院期间,大院的邻居、老同事都不约而同给她送去热腾腾的饭菜,这种关心一直到她出院后都没有间断,变成了送餐到家。

退休职工间也常常互相帮忙,这家捎着给大家一起买点菜,那家主动给孤寡老人做顿饭,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已经蔚然成风。

送别袁皎雯那天,508所一名青年党员发起了要延续袁老好人精神的倡议,得到大家的一致响应。“好人”虽已离开,但“好人精神”永存。后续,508所将通过党团组织,以“雷锋志愿服务队”为载体,用“道德讲堂”“航天公益行”等不同的活动形式将这种大爱正能量播撒得更广、更深,感染更多人,也惠及更多人。

【责任编辑:李巨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