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航天档案馆里的尘封记忆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6-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档案工作要“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新时代的航天档案工作要以这“三个走向”为根本遵循,以“见证航天、记忆航天、服务航天、助推航天”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智能档案为目标,全力支撑航天科技集团早日建成世界一流航天企业集团。

在航天档案馆馆藏的航天专家手稿中,“迹”录了航天事业发展的本来面貌,保留着历史最真实的温度。在第十三个国际档案日,我们打开了这些尘封已久的档案,重温航天前辈们在工作中形成的笔记、书信、报告和题词,细细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刻思想和高尚情怀。这里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有对科学前沿的艰辛探索,有对长远发展的真知灼见,更有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无限热爱。

钱学森给庄逢甘的信

1965年,一院一部四室在某型号任务的弹头壳体结构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压力脉动”等具体问题需要解决。同年3月25日,七机部副部长钱学森写信至七机部三院副院长庄逢甘,要求他就“压力脉动”问题做出估算。这是航天工程研制中各院、各系统间通力合作的具体呈现。

钱学森题写《研究与学习》图样

1960年,国防部五院为促进院内外火箭学术技术交流,在钱学森副院长的指示下,创办了内部学术刊物《研究与学习》。该刊不定期出版,仅转载部分科技报告及院外科研成果,发设计部一级将其作为资料使用。

1961年7月,聂荣臻元帅在院干部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在自然科学学术问题上,我们一定要鼓励各种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见解和对于具体学术工作的不同主张,自由探讨、自由辩论、自由竞赛”。同年9月,应五院科技人员要求,该刊正式改版,由钱学森副院长主持工作并重新为刊物题名。之后,该刊内容得以充实,按月出版,并扩大发行到了工程组一级。1963年,经国防科委批准,该刊向中国科学院、各国防公共院校、国防部各研究院、三机部、部分军兵种院校和高教院校发行并征稿。

据了解,该刊物共出版55期,与院外40多个单位建立了联系,起到了活跃学术气氛,促进研制工作和内外交流的作用。

钱学森用过的会议记录本

1964年9月14日—26日,国防部五院在该院小礼堂召开了党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国防部五院副院长钱学森作了题为《当前几个型号研制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的发言。

当谈到东风三号导弹时,钱学森着重强调,“在设计工作中,要贯彻从现有条件出发,循序前进和积极运用新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但先进技术必须在获得肯定成果后,才能运用到型号设计上,决不能把可能当作现实。”

张履谦《关于发展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的意见》手稿

1989年8月21日—25日,中国宇航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中国首届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研讨会。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常委张履谦在会上提交了《关于发展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的意见》。他针对当时我国在发展卫星技术方面存在的水平不高、品种不全、应用落后和资金不足的情况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对航天在“八五”“九五”期间,应研制的型号、需突破的关键技术以及要实施的技术改造项目等作出了设想。该文章被收录在《中国航天发展战略探讨(二):应用卫星与卫星应用研讨会文集》。

愿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能从这些手迹中汲取到前进的力量和智慧,追寻前辈的足迹,勇往直前,接续奋斗,早日实现航天强国梦想!(本版图片由航天档案馆提供)

【责任编辑:龙静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