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故事 > 正文
战“疫”日记:凌晨,我确诊了一例新冠肺炎患者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2-25

讲述人:廖钦文 航天科技一院北京航天总医院

时间:2月1日

“外边还有3个病人。”护士辛贺靖一边跟我说,一边拉开诊室门,安排下一位患者进来。我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挂钟,23点 22分。熟练地往手上挤了快速手消毒液,一边揉搓着,我一边想着看完这3个患者,我一定得抓住机会,站起来好好活动活动早已僵直的腰背和肩膀,还得擦拭一下被雾气覆盖到视野模糊的护目镜。

于珊珊漫画《万里长城永不倒》 张欣作

“大夫,我发烧了。”患者 30 来岁,神情坚毅,衣着整洁,话语简练。从发热门诊医生的专业角度来看,患者状态还不错,神志清楚,状态良好,呼吸平稳,无急性病面容。

“低烧6天了。”“有咳嗽,没痰。”“我老婆昨天也开始发烧了。”“家里还有个发烧的老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这应该是病毒感染。

“你最近14天有去过湖北或者接触过去过湖北的人吗?”这是此次疫情出现后,每一位发热患者都会听见的一句问话。

“我1月19号开车回湖北天门老家,24号开车返回,第二天就烧了,在老家没接触过发烧的病人。”

我一激灵,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新型冠状病毒”几个字像过电一样,刺激着我的每个神经细胞,防治指南里的诊断标准一遍一遍在我脑海里闪过。

是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吗?我会不会过度敏感了?短暂的思想斗争后,“湖北+发烧+传染性”3个特点坚定了我的判断:一是必须尽快完成血常规和肺CT检查。高度疑似患者,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防护!我必须立刻、马上、尽一切可能把医护检人员和其他患者的感染机会降至最低,等到确诊再防护,一切都晚了。

有了方向,我加快手上开单的速度,嘴也没闲着,用比平常快一倍的语速跟患者及家属交代他们俩人必须同时做检查,告诉他们如何以最快的速度缴费、采手指血,怎样少走弯路到达放射科。再三叮嘱他们在医院就诊期间全程戴好口罩,去做检查,不要在其他地方逗留。夫妇二人情绪稳定,接受信息能力很强,这让我对处理好这个突发事件多了一份信心。

安排完这一切,我长出了一口气,快速回忆了一遍有没有什么遗漏,患者前脚离开诊室,我“噌”一下站了起来,往诊室门走去,这一刻似乎也感觉不到腰酸背痛了。

“打开窗户,开紫灯,尽快退到诊室外来。”我跟护士交代着,堵住了下一个患者进来的脚步。

“怎么了,大夫?”

“诊室每天例行消毒时间到了,我在外边跟您了解病情吧。”我撒了个善意的谎。

就这样,我以最快的速度询问完剩下两个发热患者的情况,独自返回诊室开出化验单及CT申请单,引导他们尽快离开了。紧接着,之前几个患者陆续回来找我看结果,还好都是普通感冒,交代好注意事项,他们也很快离开了。

时钟指针很快走到了2月1日零点,那对夫妇还没有回来,我和护士辛贺靖、检验员常晓鹏坐在没开紫外线灯的大厅里。大门开着,凛冽的空气扑面而来,很冷。空空的大厅有一种不真实的宁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吗?

“白细胞不高,淋巴比例降低,不太像普通病毒感染的血常规表现,甲流、乙流、支原体均阴性。”常晓鹏打破了平静,这结果预示着患者离疑似病例又近了一步,我忽然有点庆幸自己“绝不放过一个”的想法。

“铃铃铃……”电话铃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很是刺耳。我冲过去接起电话,是放射科值班大夫。经过放射科郑晓风主任紧急阅片,确定病人“双肺多发感染、呈磨玻璃灶、病变多位于胸膜下”。至此,最后一条诊断标准的符合,启动了航天科技一院北京航天总医院门急诊新冠肺炎的应急预案。

作为接诊的第一环,我立刻通知了感染科主任方蕾,然后加入了护士布置隔离观察室的工作。与此同时,方主任提请专家组会诊等后续工作也有序展开了。

等患者和家属回到诊室,专家组研判结果也出来了:确定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我们立即安排患者进入收拾妥当的隔离观察室。由于患者家属肺CT目前为阴性,不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随后她驾车回家隔离。在诊室外处理完最后两名患者,我也彻底消除了所有的后顾之忧,发热门诊暂停接诊,消毒。

穿好“猴服”,加戴上护目镜、面屏、双层手套后,我需要蘸取患者咽部分泌物送检CDC进行核酸检测,这是整个诊疗过程中传染可能性最大的环节。

从刚接诊的犹豫,到后来一步步肯定了我的判断,这个时候的我已经没有恐惧了,只怕操作不当辜负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期望。

“加油!小心!”护士辛贺靖两句简单的话打消了我最后的顾虑,我精准快速地完成了曾经重复过千百回的操作。

然后,就进入了漫长而煎熬的守护和等待。为了减少人员感染的机会,我们3个人待命,通知了下一批值班人员暂不接班,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最终,经过焦急而漫长的等待,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反馈回来,阳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战役打响以来,这是北京航天总医院第一例确诊患者。护送患者进入隔离病房后,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门诊完成终末消毒。闻着满屋的消毒水味儿,看着悠悠紫光笼罩下空无一人的诊室,我们仨关上了门,退出了发热门诊。3小时后,这里将再次迎来发热的患者。

这就是我,一名航天医生与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很欣慰自己不辱使命,做好了一名医务人员的职业坚守,说实话,身处其中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感受恐惧。新的一天是我居家隔离的开始,也许那个时候我会后怕?但不管怎么样,这一班岗我站好了。

【责任编辑:李子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