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故事 > 正文
鏖战高原筑天路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09-17

147公里长的线路,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一年不到4个月的有效施工工期,80%路段无通信讯号……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镜头,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支英雄队伍不断“登高”,留下一段佳话。

印象一:高反

高反,即高原反应,这是一个让人望而生却的名词,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高反犹如一道天然屏障,隔断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脚步。许多初上高原的人,都深感高反之苦,已在此奋战1年多的筑路人,他们是如何适应的呢?

由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一局一公司施工的日喀则市仲巴县G219线至仁多乡公路工程位于日喀则市仲巴县境内,该地区最低处海拔4660米,最高处5500米,全线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空气中的氧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属典型的高海拔缺氧地区。如何克服高反这一难题,成为悬在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项目经理仇诗远和党工委书记王海龙心头的一件大事。

积雪中的施工便道。金伟 摄

其实,工程刚开始施工时,王海龙高反严重,整整两个月都在吃药和吸氧中度过。但他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带领着弟兄们,在筑天路的过程中,与高反作斗争,奋勇跋涉。

针对员工初来乍到,担心身体扛不住等实际情况,仇诗远与王海龙组织建立了监督机制,如安排专人监督员工吃饭和就寝,督促大家多喝水、多检测血氧含量,多穿衣注意保暖等。同时投入1台医疗车,购买药品、氧气瓶和制氧机,全力做好员工医疗保障工作。针对仲巴当地食材缺乏的现状,他们从内地带回咸菜和腊鱼腊肉等干菜,满足员工不同口味需求。为避免来项目探亲家属发生高反等症状,他们安排员工在拉萨等海拔相对较低的地方与家属会面,解决探亲难的问题。

一个月没有洗澡,这对常人而言简直难以想象。不是不爱干净,而是怕感冒,对奋战在高原的人来说,感冒是最大的禁忌,也是对健康的最大威胁。为此,他们定期安排员工到有条件的地方洗浴,并嘱咐做好保暖的措施,谨防感冒发生。“只要平时做好保暖工作,多吃饭少运动,多喝水少吃盐,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高反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仇诗远道出了克服高反的秘诀。

后来,除了1名员工患了严重肺水肿不得不离开这个团队外,其余员工早已克服了最初的高反和畏惧心理,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建设中。

印象二:乐观

“刚来的时候,吃两口饭都要歇一下,爬楼梯上二楼,都会累得气喘吁吁。”王海龙向笔者描述了这番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场景。

“由于缺氧的缘故,一些员工初上高原,普遍存在这样的反应。”王海龙说,他们当初建拌和站,从开建到投产,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员工干一点活就特别累,身体状况都不是特别好。为此,他们专门配备了医疗室和药物,以备不时之需。后来,医疗室也成了当地牧民的救助站,牧民们感觉身体不适,都会来这里寻求救助。“他们发自内心感谢我们的到来,为他们铺设了一条幸福路。”说到动情处,王海龙不禁泪光闪烁。

即使前路崎岖,他们从不畏惧。而是用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难题。

雪域高原施工忙。金伟 摄

乐观,体现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2018年8月,仲巴县遭遇百年一遇的强降雨天气,形成的洪水恣意冲毁了工地便道,施工现场一片狼藉,好在项目部及时将人员和设备撤离到了安全地带,避免了人员和财产的损失。可施工如果停滞,项目的进度就会受到制约,怎么办?8月29日,项目部紧急召开“大干50天劳动竞赛”动员会,针对现场实际情况,他们倒排工期,优化工序,将任务细化到班组,开展冬休期来临前的剩余施工任务的攻关。为保障现场施工,他们根据雪水消融的时间,错开洪水期抢修变道,同时做好沿线施工队伍的输送补给工作,抢抓晴好天气推进施工,最终保障了年度施工任务的完成。

乐观,也体现在为当地民众排忧解难的帮扶中。2019年3月31日,也就是复工后项目人员抵达仲巴县的第二天,项目接到驻地附近罗康村村支书打来的求助电话,春节期间,阿里地区至仲巴县境内遭遇百年一遇的雪灾,罗康村的牧民被大雪困在营地无法返回。项目立即安排人员和设备,前往救援。经过10天的连续作业,4月10日,项目部成功清理出80公里便道,顺利抵达牧民营地,帮助被大雪围困的牧民脱困。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牧民的褒扬和赞许。上场以来,项目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多次主动投身当地民众生产生活援助和困难救助当中,践行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擦亮了中铁十一局品牌。

印象三:温暖

这是一个温馨充满友爱的团队,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5岁,最年轻的才20出头,为了共同的梦想来到了高原。他们相互依存,用心呵护,彼此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去年发洪水那段时间,当时桥梁全部冲毁,我们只能一次次维修。项目领导、技术干部每天坐挖机过河上工地,慢慢坚持了下来。最终,大家团结一致,克服了洪水的危机,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体会到了彼此的关怀与帮助。”在项目技术人员座谈会上,技术员刘嘉华动情地说。

与刘嘉华一样,其他技术人员也敞开心窝,畅谈自己对项目大家庭的看法,其中一个叫陈宝峰的测量小伙,也让人记忆犹新。他说,刚来的时候复测,只有两名测量员,他们一大早从项目驻地赶到工地,大概9点样子,天气特别冷。他们扛着10多斤的仪器一直往前走,一直喘气,一天不知道走了多远,就这样过了两个月坚持下来,顺利完成了复测任务。让他感触最深的是遇到了较厚的冻土层,打桩打不下去,只能用温水消融的方式,将表层的冰雪融化,来解决这一难题。“这里条件虽然艰苦些,但在项目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下,我们齐心协力克服了困难,既收获了自信心,又锻炼了意志力,这比什么都重要!”小伙子目光中透露出坚定。

工作人员在测量工作中。金伟 摄

“最近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和压力?”“家里情况怎么样,在这里工作,家人是否会担心?”……在仇诗远和王海龙的交心谈心记录本上,密密麻麻记录了这些与员工谈话的内容。他们深知,弟兄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这里并不容易,只有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才能使项目的各项工作步入正轨。

贴心的关怀不止于口头上,还付诸于行动中。据王海龙介绍,刚来时工地上没有电和网络,项目便自建了3个电信基站,安装了发电设备,满足大家的工作和生活所需。针对项目作业环境恶劣的实际困难,项目党支部积极与公司工会沟通,为员工发放了防寒服、保温靴等防寒用品,加强了对员工的作业保护。

感受到温暖的还有当地的民众。项目上场以来,不遗余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人次,带动当地群众勤劳致富。此外,他们在雨季组织全员开展草地复耕活动,购买了适应当地气候的优良草籽,对受侵害的草场及临时便道占地进行了植被恢复。“我们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向当地民众进行宣贯,带领他们在发展致富的同时,保护好西藏宝贵的自然生态环境。”仇诗远深情地说道。

如今,仲巴公路已全线完工,这支英勇的团队,他们秉承铁道兵的“登高精神”,克服艰难万阻,为当地民众建设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责任编辑:李子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