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06-24
交通船一大早从涠洲12-1A平台出发,将操作和维修人员送至各个采油井口。
有时遇上风浪,拖轮靠泊也是一件困难的事。
6-8井口平台仅有两名固定人员,平台长和操作工。吊装作业的时候,操作工梁康海还要兼职吊车司机。
炎热的天气里,船上的等待无疑是最难熬的。
早上七点,晨曦拉开了帷幕,海面已经透亮。六月的薄雾里,中国海油涠洲12-1油田第一班交通船出发了。
从涠洲12-1A平台到6-8井口平台,直线距离约4.3公里,是跑井口的“中等长度”。由于涠洲油田群所在海域地质构造“破碎”,油藏断块发育,多年来,涠洲油田群采用滚动开发的策略,以涠洲12-1A平台为中心,逐渐架起了十几座采油井口平台,并通过海底管线串珠成链,形成“众星捧月”的格局。来去之间,他们让井口平台为油田群贡献了70%的产量。
“一年跑井口差不多要五十多趟。”有九年出海经历的李俊澄是涠洲6-8平台负责大修次数最多的机械中级工,几乎每周就要跑一次井口。
40分钟后,拖轮抵达涠洲6-8井口。“三条桩腿、两个人”,是6-8平台的固定配置。平台长朱云洪和操作工梁康海里里外外张罗着平台上的大小事务,为即将登上平台工作的员工做着各项准备。吊装作业、签发人员作业许可证、输送淡水,朱云洪和梁康海配合着,一上午,两人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
拖轮上的甲板工确认好了吊篮上的人员安全,对讲机里一声“起钩”,四周站满了员工的最后一趟吊篮向着涠洲6-8平台缓缓升空。不一会儿,不大的顶层平台就已经被人员和配件占满。20多人,负责四块不同的业务,新增储物间、海管立管管卡安装、闭排泵检修、消防软管测试和保养。从顶层甲板到贴近海面的靠船,从关键设备到消防设施,30多摄氏度的高温里,一项项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这么多项工作虽然忙一些,但能过来这么多的人也是难得的热闹。”朱云洪笑着说。
随着新油田的增多,涠洲油田群油气集输与处理的工艺链不断延伸、分级,油田不断提升井口管理水平,每年投入上万的人工时给相关改造和维修。赶上大修的时候,油田各项作业都要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与时间赛跑。“有一次为涠洲6-8平台到中心平台的海管试压,在那里忙碌了4天,不敢丝毫放松。后来给海管发球遇到卡球问题,加班拆除管线取清管球又忙碌了2天。”机械主操袁亮说。
在没有风浪的晴朗天气,晚上从井口维修回来,一身油污的他们不方便进入船舱休息,累极了躺在甲板上,卸下满身的疲惫,看天、看海,别有一番滋味。
【责任编辑: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