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中国节能:以绿色“一带一路”造福沿线人民

文章来源: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11-02

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时强调,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节能)结合自身主业特点和优势,以沿线国家民生、援外和环境项目建设为重点,扎根海外、辛勤耕耘,奋力谱写了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动人篇章。

常驻菲律宾:峥嵘岁月里的迎难而上

1997,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年份,对于来自太行山区的崔斌华而言,也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他离开祖国,踏上了赴南国菲律宾的征程,至今已20余年。崔斌华本是地质勘探出身,到菲律宾后从事工程管理工作。面对全新的岗位,崔斌华从头学起,从现场工程师一步一个台阶地晋升到分公司总经理之职,并为实现“走出去”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

右一为崔华斌

阿基诺就任菲律宾总统后,中菲关系持续恶化,中资承包商在菲业务开始萎缩。尤其是世行制裁后,部分中资企业退出菲律宾市场。随着2009年卡塞南多功能灌溉发电项目的移交,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地集团)菲律宾分公司同样进入严冬。此后3年,公司无任何在建项目,人员不得不撤离,机械设备也仅仅维持在最低限度。

2012年,中地集团菲律宾分公司不得不降为办事处,只剩崔斌华一人留守,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这种境况下,崔斌华没有气馁,而是另辟蹊径,大胆转变市场开拓方式,4年中逆势而上竞得4个项目,合同总金额达9000万美元,形成了分公司在菲发展的新高潮。崔斌华竞得的第一个项目是民都洛西海岸道路改造项目,投标价格仅比第二标低两万美元。精彩的投标报价拉开了公司华丽转身的序幕。此后,崔斌华采取和中资企业抱团取暖、与菲律宾承包商联合等方式参与竞标,并将中标项目整体分包给当地实力较强的承包商,极大地降低了风险。其中中标的长期维护道路项目,是分公司、也是集团公司首次参与的项目类型,为各分公司参与此类项目积累了宝贵的资质经验。

深耕孟加拉:艰苦环境中的追梦之旅

对很多人来说,孟加拉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人口众多,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不适合工作与居住。但在秦勇看来,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才能带领孟方员工实现致富的梦想。

2002年,秦勇怀着对海外工程项目的美好憧憬,带着新奇和兴奋走进了中地集团孟加拉2B公路项目营地,开始了在孟加拉的追梦之旅。他从一名普通的绘图员做起,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十几年一路前行,从一名劳务派遣人员成长为中地集团南亚一公司总经理。在远离祖国的异国他乡,他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带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属下,始终走在一条充满挑战、激情、勇气、智慧的寻梦之路上。

右三为秦勇

孟加拉工程承包市场国际巨头众多,竞争异常激烈。2013年秦勇就任南亚一公司总经理时,在建公路项目刚刚完毕,没有后续项目,公司一直在亏损。面对困境,他没有退缩,而是积极研究市场信息,寻找突破点。经细致调查分析,他发现除第一大城市首都达卡市和第二大城市吉大港市的部分城区建有集中供水系统外,孟加拉其他城市都没有集中供水系统,家家户户靠自打井供水。他敏锐地意识到,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持续流入,孟加拉城市供水领域将大有可为。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南亚一公司成功签约第三大城市库尔纳供水主管道和供水管网项目,签约总金额7396万美元。2016年又成功签约库尔纳取水口设施及原水管线项目、吉大港卡纳夫利供水工程二期输水管线项目,总金额2.09亿美元,在孟加拉新兴水务工程市场竞争中一炮打响。

随着项目一个个开工,如何确保工程质量、开源节流、创造效益、树立品牌成为摆在秦勇面前的首要问题。由于外方设计人员没有现场考察,库尔纳供水主管道和供水管网项目的施工图纸和量单都存在大量问题。秦勇安排人把问题进行详细汇总后,与业主进行深入沟通和商讨,最终通过图纸的修改和优化,为项目的顺利施工和成本节约创造了条件。两项目原设计中有580多公里的HDPE管线和UPVC管线,全部采用道路明挖方式。而库尔纳城区大部分道路狭窄,行人密集,车流量大,施工中很难做到封路明挖。秦勇请英国总监罗斯一起现场考察,并建议将UPVC管线全部改为HDPE管线,这样大部分管线就可实现非开挖施工。在项目总监的协助下,秦勇成功说服业主更改设计。在施工过程中不仅降低了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加快了施工进度,还降低了成本,树立了中国公司的良好形象。

为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秦勇忙碌的身影经常穿梭在各个项目之间,连休假的时间都没有。在他看来,能让库尔纳人民喝上干净健康的饮用水,再苦再累也值得。2017年7月,孟加拉北部发生特大洪灾,很多人无家可归。秦勇当即表示,以南亚一公司的名义向灾区捐赠十万孟加拉币塔卡。正是秦勇胸怀坦荡、爱憎分明的性格和乐于助人的品德,让他收获了大量孟加拉朋友,也在孟加拉水务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赢得了业主的信任与支持。

2016年和2017年,南亚一公司分别实现产值5052 万美元和5961万美元,利润总额连续两年在中地集团各分公司名列前茅。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秦勇还积极探索在孟加拉新建实体产业和进入节能环保新领域。在秦勇的带领下,南亚一公司齐心协力,向着更远大的目标追梦前行。

坚守科特迪瓦:危难之处的忠诚担当

2002年9月19日凌晨,西非国家科特迪瓦发生未遂政变并爆发了内战。战乱中社会秩序混乱,各国纷纷撤侨,情况十分危急。

就在此时,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科特迪瓦分公司总经理张明辉却决定亲自逆向北上,通过层层封锁、历尽千辛万苦,到北部施工地区抢救本公司价值几百万美元的机械设备。“几百万美元的设备,那都是国有资产哪,抢不回来必然会损失,我实在心疼。”张明辉感慨万分地说,“当年在战乱中抢回来的这批设备,在我们分公司此后的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有好几年吧,我们没买新设备。”

没有从科特迪瓦撤退的中地集团公司,赢得了新的市场机遇。世界银行、欧盟、西非发展银行及一些国际组织,对广遭破坏的科特迪瓦进行了不少紧急援助,涉及恢复民生的工程项目增加了。有着丰富施工经验和对非洲人民充满诚信与感情的中地科特迪瓦分公司有了新机会。在内战延续进行的2003年至2005年,张明辉领导下的分公司修筑土路600多公里、打成乡镇供水井200多眼、铺设供水管道数百公里……

在战乱环境中施工,风险极大。分公司成立了由总经理张明辉任组长的安全应急小组,与中国驻科使馆保持最紧密的联系,并随时与科国各方面广泛沟通。张明辉强调项目施工灵活管理,保证安全第一。张明辉说:“干成一件事,靠的是人,是我们这个团队。我从不要求争分夺秒,更不提倡加班加点,但是质量检查是严格的。

从2006年起,科特迪瓦分公司进入了一个更为健康的发展期。打水井、修水塔、建水坝,在市场中屡有建树,使CGC(中地集团公司英文缩写)的名声在科国鹊声四起。多年来,包括战乱时期,他们完成的工程项目质量全优。没有收到过一封监理警告信,没有一个项目返工,没有一个赔偿。

2013年初,中国进出口银行优惠贷款项目阿比让供水一期项目开工。张明辉作为分公司总负责人,组建了一个高效的项目部,建立起一支能打硬仗的施工队伍。2016年3月,在科特迪瓦阿比让供水项目一期工程竣工暨二期工程开工典礼上,总统和经济基础设施部长均对中地集团员工为保证项目按时优质竣工,加班加点、夜以继日地施工表示了感谢。

2017年底阿比让供水二期项目,按期、高标准完工。阿比让供水一期、二期项目建成后改变了阿比让南部地区居民长期以来缺水局面,社会正面评价影响巨大,受到科特迪瓦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此时,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张明辉总经理,已经在非洲工作了24年。他始终忠于职守,坚持将个人利益融入国家、集体利益之中,把责任感和事业心看得最重要,为中地集团海外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援建苏丹:家锁在,万事兴

家锁,总给人以安全与稳固之感。在中国启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苏丹项目部,张家锁就是这样一个可以托付、值得信赖的人。

援苏丹阿布欧舍医院改扩建项目是中国政府援建苏丹一座门诊楼。为解决工程前期无序施工和管理资料缺失等棘手问题,公司临时决定让张家锁火速赶赴施工一线加以解决。接到通知后,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收拾行囊赶往机场,此时距农历新年只有8天。男儿有泪不轻弹,临上飞机时,望着依依惜别的家人,想起阖家团聚的春节,他愧疚地流下泪水。

左一为张家锁

在张家锁心中,“大家”永远放在“小家”前面,他常说:“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哪里从事何种岗位,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对党最大的忠诚。”

几经辗转,来到苏丹达喀土穆施工现场已近傍晚,张家锁顾不上休息,立即进驻现场投入工作。

那一晚,张家锁和同事奔波在位于炙热大漠的施工现场。他顾不上喝一口水、吃一口饭,和同事在闷热的环境中对工程各部位进行巡视检查,工作服由干到湿,又由湿到干,衣服上泛出一层白色的汗渍。那一晚排查出4大类问题,开专题会2次,落实20多项工作。回到宿舍已是次日凌晨三点,疲惫不堪的他刚躺上床就发出了鼾声。

阿布欧舍医院项目位于苏丹杰济拉州小镇,这里临近沙漠,气候异常炎热,虽已进入所谓的“冬季”,但多个区域中午可达43度以上。

当地基础设施差,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高温停电并不罕见,曾有一度连续停电10天的经历。10天烈日的炙烤使张家锁和同事精疲力尽,眼睛肿胀,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当地多风、沙尘漫天,加之卫生条件恶劣,蚊虫大量滋生,施工现场时常可见毒蛇、毒蜘蛛、毒蝎子的身影。蚊子在苏丹全年繁殖生存,是传播疾病的主要载体。它可携带疟疾、淋巴丝虫病、黄热病、登革热等病毒,人被叮咬后患病风险极大。援外期间,张家锁由于被蚊虫叮咬三次患病,高烧超过40度。体虚的他仍然坚守岗位,兢兢业业,毫不马虎。用他的话说:“轻伤不下火线,病痛藏于心中,责任重于泰山。”苏丹时局不稳,时常出现武装冲突,土匪、黑社会横行,枪炮声不绝于耳,援外人员的安全受到极大威胁。为保证工程正常实施和人身安全,苏丹政府为此项目派遣维和部队。即便如此,也不能杜绝工程物资损失和人员伤亡,曾经发生过60万元工程物资被抢,两名维和士兵死亡、多人受伤事件。

就是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张家锁精心策划、严格要求,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在前期工期严重滞后83天的不利局面下,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了任务。

张家锁的突出表现得到了商务部的认可,当地政府特地为他颁发了嘉奖状,并颁发牙买加孔子学院项目授权书,委托他全权处理工程及合同有关事项。

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张家锁扎根施工现场管理一线已20余年,从一名技术人员成长为公司响当当的项目管理专家。经他管理的项目有8个,累计造价近30亿元,其中2个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家锁在,万事兴。站在新的起点,张家锁坚守援外建设一线,以更高效的服务、更精湛的技术、更务实的作风,为全力服务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百姓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服务尼泊尔:任劳任怨的“杨翻译”

2012年夏,杨涛自西安外国语大学毕业,从没有海外工作经验的他毅然选择了驻外翻译的工作。随后的几年中,他的足迹踏遍了非洲大陆的多个国家,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工程经验。2017年4月,对于杨涛有着特殊的意义:他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中国启源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一员,加入了有着丰富国际业务经验的国际工程部。五年的工作经历,已经让他在海外工作中驾轻就熟,公司的援外平台,更让他如虎添翼。

右一为杨涛

入新职不到一周,部门急需援外项目驻外英语翻译。面对临产的妻子,杨涛没有只顾自己的小家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而是满含不舍地离家前往尼泊尔,着手援尼泊尔总理府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开始了为期10个月的驻外工作。该项目计划在总理府院内近20栋建筑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安保要求,施工难度大,与尼方协调繁多。因为有长期国外工作的经验,杨涛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这些对外沟通与协调难题。2018年2月,项目顺利移交尼泊尔政府,在尼泊尔新能源应用方面树立了一个标杆。凭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出众的专业能力,杨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获得了尼泊尔能源部、中国商务部合作局、中国驻尼使馆经参处及工程总承包商的高度认可。

援外项目的受援国基本都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条件差,尼泊尔也不例外。援尼泊尔总理府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所在的加德满都市,交通十分拥堵、空气污染严重、饮水质量很差,体质较差的人容易引发哮喘病和腹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杨涛每天要步行往返于驻地和现场,加上饮食条件的影响,导致10个月消瘦了15公斤。但他没有临阵脱逃,一直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直到项目通过中尼双方验收后才回国。中国的春节,是举国欢庆、阖家团圆之时,而杨涛依然奋战在工作一线,除夕夜还在为最后的技术验收忙碌。正是有了他忘我的工作、坚持和协调,使得项目在一周之内完成了与尼方的技术验收,为最后的移交奠定了坚实基础。

驻外工作就得舍弃与家人的团聚,不能尽到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女儿在杨涛驻外期间出生,他只能在工作间隙匆匆回国,在家停留3天后便急忙返回尼泊尔工作现场。面对妻子的抱怨和襁褓中哭泣的女儿,杨涛只能舍小家为大家,把这些作为自己工作的动力。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杨涛一样舍弃这么多,他是把援外作为一份神圣的工作来对待,因为援外项目无小事,个人的付出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在完成援尼泊尔总理府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现场翻译工作后,杨涛又马不停蹄,承担了援尼泊尔辛杜巴尔乔克县医院及援坦桑尼亚卡盖拉技术学校的专业考察翻译工作。太阳能光伏电站、职业技术学校和医院分属于不同的行业,专业差别非常大,而要准确地翻译,让设计人员、施工单位、监理人员、受援国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协作,不懂专业就无法开展工作。为了做到“信、达、雅”,使项目顺利推进,杨涛利用一切可用时间刻苦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不断总结与归纳,顺利完成任务,受到大家的赞许。

援外项目的翻译工作不仅仅是翻译,还有大量组织、沟通、协调工作。多年亚非工作的经验,使杨涛能很好地协助项目考察组组长工作,安排好项目组人员的吃住行和工作计划,专业考察组的人员都亲切地称他“杨导”。

杨涛的默默付出、任劳任怨,赢得了公司的认可。公司号召员工向他学习,并在新的援外项目中对他委以重任,希望他能在更重要的项目岗位上得到锤炼,迅速成长为国际工程项目的领军人。

建功新时代:深度融合的中东“红旗班组”

在中地集团中东分公司,有这样一支优秀的生产红旗班——生产一队班组。该班组起初只有3名中方员工和13名外籍工人,如今已快速发展到5名中方员工、120名外籍工人。

生产一队中方人员以项目为主体,在目前开展的四个项目的工作面中,每个项目设立一名中方带班人员。每名中方带班人员积极配合项目,负责该项目上每队小班组担任的生产任务,有困难及问题在第一时间内向管理人员汇报,生产一队管理人员及时配合项目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项目中开启的每个工作面均设立一个外籍小组长,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优势和相同的宗教信仰,带领着外籍工人完成本职工作;中方带班人员则负责每一个小组的安全生产、材料供应,每天下班之后统计当天发生的成本,每天算出盈亏,上报管理人员,探讨办法采取措施,改进工作,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特别对于泵站地下水较高面临突击任务,连夜加班加点,对于单体建筑物从钢筋加工直到混凝土浇注、防腐、防水完成为止。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全班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工作主动性,为其他班组做出了良好的榜样。

生产一队班组作为辅助项目服务部门,虽然不是生产工作的中心,但很大程度上影响与制约着整个生产流程。自成立以来,生产一队班组始终坚持“团结、协作、安全、奉献”的工作理念,把配合生产和安全管理作为班组工作的核心,做到从我做起,从细节入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项目交给的各项任务,为公司的经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公司员工竞相学习的红旗班组。

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中国节能涌现出越来越多扎根海外、建功立业的模范员工,不断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目前,集团公司已有23 家二级公司在39 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境外总计107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民生、援建和绿色发展领域的投资、工程、贸易、咨询等多项业务,有力提升了中国节能及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和影响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实质朴又鼓舞人心的“一带一路”建设者,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前方的道路,激励着一代代人砥砺前行。扎根海外的中国节能人将始终牢记总书记“走深走实、造福人民”的嘱托,深入落实中央和国资委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工作要求,继续聚焦民生、援建和绿色发展合作,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实施,一点一滴抓出成果,为造福沿线国家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王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