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9-01
还有一个多月,世界上海拔最高、国内海拔跨度最大、自然条件最为复杂的藏中联网工程就要竣工投运。工程建设者顺利完成工程建设,陆续离开工地、告别藏区,部分建设者讲述了他们建设云端上的电力天路的故事。
吉林送变电公司张云良的施工地点在西藏波密县玉普乡一个叫米堆冰川的地方,可以用“仰头就掉帽”来形容那里的山势陡峭。他略带哽咽地说:“在这陡峭的山脊上,我们依靠绳索攀岩前往施工地点。虽然落差只有400米,但山脊实在太陡,上一次工地要攀爬4个多小时。为节省体力,大家采取分班制,轮流在山上居住,吃饭和饮用水全靠索道运上去。在米堆冰川施工,是我以后最值得回忆的经历。”
张云良说,以后有机会要带家人到他工作过的地方看看,在海拔3300米的山上建起的两基铁塔,不用详细介绍,他们一看就知道施工的难度。
在八宿项目部,四川送变电公司廖勇说:“在怒江大峡谷海拔3700多米的施工现场,真是危险重重。工地在风口处,若安全帽没系紧,就会被狂风吹落,更不要说在塔上作业,刮大风时安全帽的系带在脸上都能勒出明显的印记,到现在没有消除。”说到这儿,几位同事都不由自主地用手摸着自己脸上被帽绳勒过的地方。
有人风趣地说:“这算啥子呦,走在那似刀背一样的施工道路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坠落山下。”“还好,咱们搭建了2.8公里的天梯栈道。想想当时在这里作业,有多么艰难。”另一位员工接过话茬。“可咱这支铁军还是以顽强的战斗力,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个艰难的施工任务。”廖勇说着,脸上露出自豪的微笑。
作为一名驾驶员,来自甘肃送变电公司的郝应文激动地说:“在海拔5295米的东达山施工,是咱甘送人最值得骄傲的。那里是工程全线的最高点。施工期间,秃鹫、乌鸦常在我们上方盘旋鸣叫个不停,好像是我们占了它们的地盘。施工期间,大家因缺氧而呼吸困难,干起活来非常吃力,睡眠也受影响。可我们硬是挺过来了,咱西北汉子就是这样硬!”说话时,郝应文不时地竖起大拇指,为同事们点赞。
由湖南送变电公司承建的500千伏许木变电站,坐落在西藏桑日县境内海拔3900多米的地方,在临时搭建的宿舍里,技术员孙俊敏跟室友们调侃着:“我们都在与高寒缺氧、强烈紫外线为伴儿,我和老婆视频聊天时,她见我的脸一次比一次黑,说我越来越像包公了,不时叮嘱我进县城买些防晒用品。”
在一年多的施工时间里,参与藏中联网工程建设的员工们吃住在施工现场,顶寒风、踏冰雪,在野外立塔架线、变电站内安装设备,奋战在雪域高原,架设电力天路。电网建设者一张张黝黑的面孔和脸上的“高原红”,像是雪域高原颁发的参战证书。
国道318线上的72道拐是游客向往的景点,但对运送工程物资的运输人员来说,这里是最危险的难关。物资运输负责人蒋斌在圆满完成运输任务后欣慰地说:“物资运输沿途的风景的确美如画,可我们无暇观美景、赏风光。这一路翻山越岭,过弯下坡,可我们没有发生一次交通事故,是我最难以忘却的。”话还未说完,他的眼角已湿润。
“我们不属于国家电网公司管辖,可我们很荣幸能参加藏中联网工程建设。在海拔4700多米的色季拉山施工段,风大雪深,但没有击垮我们这些来自内蒙古草原上的‘雄鹰’。工程结束了,我们要把国家电网公司的先进工程管理理念带回去,日后再有这样艰巨的工程,我们还会参建、能做得更好。”内蒙古送变电公司刘志勇说。
在藏中联网工程中,有40个医疗保障小组分散驻守在工地上。四川电力医院的彭天国说:“哪里有施工人员,哪里就有后勤医疗保障人员。我们上坡下坎儿,蹚河过桥,细心照顾患病的电网建设者,全力以赴,确保每位建设者都生龙活虎,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
这项伟大的工程就要投入运行了,建设者们远离家乡来到雪域高原参与工程建设,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功绩将永远镌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责任编辑: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