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7-27
2000年7月,陈宝进入航空工业气动院,扎根到风洞试验第一线,投入到众多航空型号的风洞试验中。其所负责的首个风洞试验项目“民机后体风洞试验”是其他单位没能试验成功的“硬骨头”,为了将微小的民机后体阻力识别出来,达到验证不同设计方案优劣的目的,他请教了众多前辈,翻阅了大量材料,最终采用差量法、底阻测量法等多种创新技术,在国内率先解决了民机后体气动力准确测量的问题。
为了满足我国风洞建设高峰的需求,陈宝将研究工作进一步扩大到低速风洞气动设计。2006年,年仅28岁的他承担起我国首座回流式8米低速风洞气动设计的重任。为了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型低速风洞、确保气动设计上的先进,在国内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陈宝翻译了国外5万字的技术资料,分析世界同类风洞的设计特点、优缺点,对众多方案进行了反复优化设计和计算,采取多项创新技术,形成了先进的气动总体方案。在风洞建成后,又接棒标模试验工作,带领项目组从试验全流程进行梳理、精益求精,通过反复调试、试验,解决了影响试验数据精准度的多项技术难题,流场品质指标和标模试验精准度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试验数据质量获得主机厂所高度认可。“十年磨一剑”,该风洞已经于2016年投入使用,成为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低速风洞,已经在我国飞机、飞船、导弹、航母、高铁等装备研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0年,面对大型客机研制对气动噪声手段的急迫需求,陈宝勇敢地将研究方向整体转向航空声学领域,带领航空声学团队白手起家,开始攻克科技高峰的新征程。为了使团队能在高起点上起步,陈宝对国内外航空声学领域需求、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等进行调研,建立十年规划、年度计划、季度考核组成的执行体系。在他的带领下,航空声学团队主动作为,积极申报国家预研项目,广泛调研、充分认证、字斟句酌形成了质量项目申请书,3年内成功申请到3项民机课题,经费达3600万元,为团队核心技术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在较短时间内,突破气动噪声源定位、数值模拟、飞机降噪等前沿技术,开发出了多款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填补了国家空白。团队主动将发展的技术用于解决型号实际问题,承担某遥感飞机等多个军民机型号的噪声问题攻关任务。2017年,我国研制的某遥感飞机由某型飞机改型而来,改型是否造成声学更改、如何控制适航取证飞行试验成本,成为研制部门、适航部门共同的心病。陈宝发挥团队研发的飞机气动噪声高精准度数值模拟软件优势,在我国率先将数值模拟方法引入民机适航取证,计算结果获得适航部门认可。
军有良将威震四海,学因名师流传千载。陈宝高度重视为新人快速成长创造条件:努力发挥传帮带作用,不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交流会,组织汇编一套气动人员学习手册,将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新人;将常规尾撑测力试验流程进行标准化、数据处理参数计算规范化并形成手册,提高新人工作规范化程度。
在一线工作的18年中,陈宝整日在风洞中摸爬滚打,与风洞、模型、设备、各种试验数据为伴,早出晚归已成常态,通宵达旦时有发生,其所负责的试验项目多达几十项,为我国多个航空航天型号研制及时提供了试验数据。
【责任编辑:李巨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