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18年做技术难忘初心 向未来求创新步履坚定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7-03

为人随和开朗,爱笑,谈起技术来眼神里散发着光芒,这是初见周翔时,他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现任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的周翔,是2014年“全国杰出工程师”的获得者。他作为总负责人曾成功研发了包括奥运场馆安保科技系统、智慧城市平台、数字一体化单兵、边境管控系统等多个产品,获得26项专利,在国家大型活动安保、智慧城市、应急反恐信息化、国土边境管控等领域均有突出贡献。

与随和的性子相比,周翔对自己的要求甚为“严格”。“可以不做一件事,但做事情就要做好,要有一定的高度。”这是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周翔的身上,有工程师的严谨,有企业管理者的担当,亦有“航天人”的敢于突破、坚韧不拔。

一颗延续了18年的“初心”

1999年大学毕业至今,18年的时间,周翔历经了研究所、外企、创业再回到航天系统的多重经历,在许多身份里,周翔最偏爱的称谓仍然是“技术人员”。

对于电子技术的热爱,周翔的回忆要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那时候,周翔家里总是堆满了自己做的电路、灯泡、开关,令他印象深刻的还有曾随手用秤和加盐的棉花做出的简易“晴雨计”,用来观察家乡的天气变化。

正是这份爱好,将他带上了做电子技术研究的道路。考大学的时候,周翔填报的志愿全部都是电子专业。

1995年,不愿呆在父母庇护下,想去外面“闯闯”的周翔顺利考入了距离家乡2000多公里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进入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学习。然而,在大学中,从零开始的英语学习,成为了他的新难题。

在大学之前周翔一直学习的是俄语,为了不让英语成为“拖后腿”的科目,周翔将几本厚厚的英语词典拆成了10页每本的小册子,每天背两册,再复习三天前背的内容,这样一直坚持了三年,终于赶上了别人学习七八年的水平。

就是这种遇到困难肯坚持、严要求的劲头让周翔在面对日后的技术难题时,总是敢于迎难而上,不解决问题,不做出高质量的产品誓不罢休。

毕业后,周翔仅投了一份简历,用了10多分钟就将工作定在了航天科工二院23所。在所里两年多的时间,用周翔的话说,就做了一件事——载人航天返回跟踪雷达的软件设计。

当时,周翔刚进入23所,便收到了一厚摞任务书,在没有具体的人带领,又要在一年后开始试验的状态下,周翔对自己的“狠劲”又被激发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他几乎每天都要跑到各大图书馆查资料,“发疯”一般地买书去钻研。在试验阶段,由于做的是软件,他所在的团队要等到所有人都下班了,再开始工作。

“那时候,几乎每天都住在试验场,通宵达旦更是常有的事情。有一次软件出了问题,我们反反复复查了十天,运行了无数次,最后终于解决问题。”提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拼命”,周翔脸上绽开一个大大的笑容,他说,想起这一段工作经历,觉得十分自豪。

最终,载人航天返回跟踪雷达圆满完成了任务,作为“功勋”雷达展示在众人面前。

2015年,周翔调到航天长峰公司,顺利完成北京奥运会108个场馆的视频系统联网与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安全保障工作。

奥运期间,周翔创新性地将武器装备科研的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及监视与侦察)理论运用到安保科技系统建设,并结合实际应用与航天科工专家首次提出的C4I3SRT(指挥、控制、协同、通信、情报、信息、集成、监视、探测、处置)理论,集多种报警信息采集、准确警力部署测算、多层次指挥、快速应急联动处置于一体,实现多层级指挥中心关联,构成奥运安保联合作战体系,这套系统不仅成为奥运安保指挥系统架构,更重要的是,为日后大型活动安保科技系统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周翔领导建设了反恐防暴重大现场监测与控制系统,是国内首创的针对反恐防暴重大现场处置的支持无障碍、多维度信息采集和协同作战,满足现场环境控制和多种通信手段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的反恐防暴应急处置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被公安部科技局列为全国警用装备科技成果推广对象。周翔带领团队总结项目管理经验,编制了大型活动安保科技系统建设管理流程规范,在上海世博会安保科技系统中实施,并成为日后大型活动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

与周翔一起参与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的房浩回忆起来,令他印象最深的也是周翔在技术上要求甚严。“作为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和总工程师,在涉及到技术攻关、执行细节上他从来都是亲力亲为、严格把关的,即使人不在现场,也要过问到每一个细节。”房浩说。

由于世博园区横跨黄浦江,在保证通航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水下探测防护成为了当时安保的难点。房浩回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翔提出了实地演示的方法。通过亲自在现场对3家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司进行严格甄选和比对,问题最终得以高效解决。

在周翔自己看来,他在30岁之前把该“折腾”的都“折腾”了一遍,但是不管在哪种环境下,对于技术持续的学习和实践都没有停止过。

一个非典型的“杰出工程师”

在许多人看来,周翔并不是典型的“工程师”,他身上有着特别的人格魅力。

周翔曾有一个有趣的外号叫做“老头儿杀手”,这是因为他总能与一些老前辈、老专家成为“忘年之交”,能够向他们请教学习到许多“独门经验”。对此,他自己总结了两个原因,他概括为“一高一低”,“高”就是专业能力和水平要足够高,“低”就是做人的姿态要足够低。

而在周翔身边的同事眼中,他是一个既能够在大处着眼,又能够在小处着手的人。

现任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政府事业总监的蔡功与周翔共事多年,一起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与武汉智慧城市的投标工作。在蔡功眼中,跟着周翔干事“很踏实”,“他从来不会搞‘假大空’,在做事上,具体到每一个细节,都知道应该做什么。”

2011年,武汉智慧城市面向全球招标,与一起竞标的IBM、惠普等著名国际企业相比,当时的周翔所在的长峰公司可以说是初出茅庐的新手。面对这块“硬骨头”,周翔带领团队迎难而上。

周翔对全国各地的物联网项目深入研究,清晰地阐述了北京物联网公共安全平台的总体架构和实施路线,是国内首次将物联网概念落实到公共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和项目实施中。

在成功构建北京物联网公共安全平台的基础上,周翔率领团队将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和丰富的安保和信息化建设经验与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完成国内首个智慧城市整理规划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让蔡功印象深刻的是,在去武汉投标之前,周翔会根据武汉的政策、政府文件来把握每一个环节,针对每一项业务的范围制定规划,然后再将各个环节的任务分解给团队,甚至包括场馆、公安等每一个专项的投标书写到多少章、多少页他都会具体把控。

“他对业务的理解能力及转化到行动指导的能力很强,在当年‘智慧城市’对大家来说都很陌生和抽象时,周翔把它落到了实处。”蔡功说,也正是这种务实、高效的工作能力,让公司在后来的杭州智慧城市招标中又一次获得成功,并且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

2014年,航天智慧产业公司正式成立。如何领导公司,对于搞技术出身的周翔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

比如如何建设一支队伍、统一思想,如何在考核指标的压力之下,既打好基础,又能够做出比较满意的业绩,解决眼前和长期发展的问题;如何面对新市场、新客户等等,这都需要周翔转变自己单纯的“技术”思路,站在统筹与经营一家公司的角度,重新出发。

带领一个公司应该有所长,同时也不能“偏科”。在大学曾经辅修企业管理的周翔,工作期间又在人民大学学习了两年的企业管理。但在他看来,企业管理仍需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领悟。

对于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每一个新问题、新知识,周翔都会找到相关书籍去了解。在高峰时期,周翔每周会买五本书,就连出差的时候也会带上一到两本。

在看书的时候,他会“挑重点”,即使书的一章甚至一个小节对实际工作有用,他都会去买,然后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思考,最后形成自己的思想。

从2014年公司成立至今,“摸着石头过河”的三年,对于周翔来说,着实不易,“每一个成功企业背后都可能有十件没做成的事情”,周翔如是形容道。

顶着压力,周翔带领公司探索出一条以技术为基础快速发展的路径。三年来,航天智慧产业公司的营收持续强劲增长,完成了苏州、宁波、合肥等多地的智慧城市系统的搭建,实现了交通路政、环境监测、智慧安监、智慧社管等多领域项目的落地。

这三年,对于公司来说,是不断摸路和聚焦的过程,对于周翔来说,亦是走出“舒适区”,完成身份角色转变的过程。“做技术,我会兴奋于‘高手对决’时的状态,而面对公司的发展,则更需要系统、冷静和理性。”他说。

一位有理想的年轻“老同志”

早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周翔曾经给自己定下这样一个目标——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信息技术公司,培养世界顶级的信息技术人才。针对这个目标,他给自己提出了四点要求,即要拥有广博的行业知识、卓越的战略眼光、娴熟的管理技能、成熟的人格魅力。

他说,广博的行业知识会带来出色的洞察力,要把企业做好则需要懂管理,但一个企业的内在灵魂要依靠人格魅力。这个看似超乎当时年龄般“老成”的目标与要求,被周翔记了20年。

“有一些人对我的评价就是年轻的‘老同志’。”周翔笑着谈起。一方面是因为他总是比常人思考得更多、更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对于工作所奉献的时间已远超常人。

18年来持续的加班和高强度的工作,使他工作的时间达到别人的两倍,23岁毕业至今,他工作经历的“年龄”算起来却已经快到60岁了。时刻打着“鸡血”,保持战斗状态,是周围同事对周翔的印象。

“在他的团队中工作,要有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他平时一直强调,做事情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一方面要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房浩说。

然而,在很多人的眼中,周翔完全没必要这样拼命。“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杰出工程师’鼓励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几十项的荣誉和奖励,本可以让他走得更加从容和放松。

但在周翔看来,做好企业一定要有“做事”的态度,而非“做官”的心态,“我对于物质、对于当官没什么欲望,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只是不断发挥出自己的技术优势,执着地做自己的事情而已。”

当下,周翔离自己定的目标越来越近,而对于未来,他初心依旧。

“作为航天企业,灵魂一定是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不断先人一步的精神,这应该成为我们企业的内在驱动力。这个过程会很难,但是路径一定不会改变。”周翔这样说道。

【责任编辑:李巨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