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起“中国制造”的青春脊梁——“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陈丽芳
挺起“中国制造”的青春脊梁——“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陈丽芳
文章来源: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5-31
一轮雨,一轮晴。5月17日,重庆的清晨阳光和煦,在西南铝锻造厂模压车间,传来爽朗笑声和指挥声:“来,就是这个面,尺寸再过去一点,再往右边挪一点。”
眼前,说话的这位就是陈丽芳,西南铝锻造厂主管工程师,今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在参加完共青团中央颁奖典礼、各大网络平台的专访直播后,她又风尘仆仆赶回重庆,全身心投入到新一轮的高性能环件研制中。
陈丽芳和她的团队深耕锻造领域15年,攻克了多项自由锻件、锻环、模锻件产品的生产难关,解决了成型和性能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完成了国家急需的开发近1000项。“我最大的梦想就是研制的东西能上天。”陈丽芳“一句话梦想”的背后,背负了太多外人不知道的汗水与付出。
肩挑科技强国的使命担当,她说:“不忘初心,才能一路坚持。”从15年前在车间不喊苦、不喊累的小姑娘,到后来主动请缨、勇挑重担,独立承担研制任务,再到现在对航天航空、高强高韧产品的研发和国产化关键材料的潜心研制,陈丽芳的每一步都怀抱激情、步履坚定。
超大规格铸件,成品重量达三吨,实际投料四五吨重,要求加工变形在1毫米以内。2016年,经过领导商讨研究,任务落到陈丽芳头上。从产品设计、研发,到用户调试、反馈,改进,陈丽芳全程跟了下来。但是,第一款产品生产出来时,却偏偏多了0.2毫米。“研制的过程就是这样,辛辛苦苦一两个月,3吨重的产品,0.2毫米的差池,就全部报废了,如果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真的会瞬间崩溃。”
整理好思绪,重新开始。陈丽芳做到每个锻打点都不放过,把自己全程跟踪亲手记录的所有工艺参数拿出来反复研究,固化、改进工艺。工人们一天24小时三班倒,她一个人紧盯工序,工人师傅们什么时候干活,她就什么时候在现场。反反复复实验,反反复复试制。“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的,这一轮做合格了可能在下轮的重复验证当中又有新的问题出来。研制之路,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有时以为成功了,却突然出现让人痛苦的问题。有时以为可以从这条路走,觉得有一点曙光了,当开展验证时,却发现前面一片黑暗。”陈丽芳解释。
经过两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西南铝提前交了合格产品。四五米长的金属产品,误差不超过1毫米,实现了锻件的批量生产并成功装机。“看到客户出具的机加工合格报告那张纸,真有想哭的感觉。为了这薄薄的一张纸,做了两年,纠结了两年。”陈丽芳说,因为西南铝完成了这项产品的研发,后续几个规格锻件,客户全部交给西南铝来做,实现销售收入5000多万元。
这个项目只是陈丽芳参与研制的众多项目中的一个缩影。“每一项研发任务都是一个挑战,研制过程中我们会遭遇痛苦,但是一旦完成那些看似难以完成的事,也就成了最大的乐趣。”也正是源于对最大乐趣的追求,陈丽芳争做勇于技术创新的先锋,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的材料研制任务,下功夫解决新材料的关键技术难题,加快新材料的研制,提升技术创新实力,拓展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针对某型号舰船用的重要支撑部件的模锻件,她采用全新的模具设计,成功地研制出大量非加工面的模锻件,实现了系列模锻件的批量生产;在常规的纺织经编机用盘头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新型防爆裂盘头,年销售量达2000件;在新型三片式盘头的开发中,仅凭用户提供的一张照片,在无样品、用户未见实物、无任何参考数据的情况下,通过100多个日夜的摸索,成功地设计出国内第一件三片式盘头,为中铝集团在日益激烈的民品市场中抢占先机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掌握核心技术,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新形势下,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要在技术含量高的重大装备等先进制造领域勇于争先。尽管近年来我们在先进航空铝材的研发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国际先进航空材料相比,在使用率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快提高国产化率是未来大飞机发展的目标,这对铝加工企业提出了迫切的升级要求。陈丽芳说:“现在国家提倡自主研发,核心材料、核心技术买不来,在发展航天航空材料上也有非常多的进展。但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心中有阳光,脚下才有力量。”
“群雁高飞头雁领,她用无声的敬业与默默的付出,影响和带动着一个个青年伙伴,逐梦路上不懈怠,她用创新的思维和精湛的技艺,填补了一项项技术空白,为‘中国制造’谱写了青春之歌。”这是颁奖典礼上对陈丽芳的一段描述。目前,陈丽芳正带领着她的团队积极站在国产化材料研究的前沿,致力于关键锻件的研发。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洒青春热血,铸大国重器,用务实创新的精神为国防、航空航天“中国造”“重庆造”贡献自己的力量,以优异成绩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梦的青春篇章。
【责任编辑:李巨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