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8-03-23
大年初五,当多数人还沉浸在最后两天的长假之中时,一列专列从航天科技集团八院149厂悄悄踏上了行程。一周的奔波之后,一发火箭从上海“出生地”被运抵发射场。
两位50多岁的列车员跳下客车,爬上1米多高的保温车。调度吴鸣秋打开大门,拿出千斤顶,与同事一起将上百公斤重的车钩垫起,将4根数十斤重的过渡导轨架在平板车和保温车之间,等待队员卸车。而列车员潘彩霞则招呼厨师清理餐车、打开仪器车大门、指挥队员搬运仪器设备,直至搬完。连续数天的火箭运输顺利完成了,那是无数次往复的其中一次。
“足迹”遍布25个省市
149厂铁路运输处处长林荷冀介绍,在高强密度发射任务面前,10名航天职工改行从事铁路运输工作。这批“航天铁路人”承担了16个人的工作量,“足迹”走遍全国25个省市,平均每人每年出差200天以上。最近几年,他们在铁路上度过了一个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春节。
“火箭发射窗口是有规定时间的,如果火车晚一天到,准备工作就会少一天。”林荷冀说。因此,列车员特别注意安全运输和准时到达。专列运输时,列车员负责车上几十人的起居、一日三餐等,半夜还要及时调整车上空调。夜间到了中途停靠站,列车员引导队员上下车对产品和车辆进行安全检查。零星运输时,列车员常常因为深更半夜到达一个编组站而从睡梦中惊醒,监督铁路编组作业情况。当空车返回时,路上走走停停20多天才能到达上海。
经常去发射场的805所总体主任设计师梁艳迁说,火箭发射成功的军功章里有着“航天铁路人”的一份特殊贡献。
高级技师主动请缨做列车员
高级技师琚晓铭原本从事精密镗床加工工作,由于近年来老式机床逐渐被数控机床取代,任务少了。他主动找到领导,要求退休前到航天铁路上发挥余热,尽管铁路运输很辛苦,而且相比高级技师来说收入会降低,但他说:“我就是要在铁路上做出一番成绩来。”
据林荷冀介绍,来到铁路战线后,琚晓铭不顾自己装有钢钉的左腿行走铁轨和石子路的困难,任务抢着干,还爬上爬下检修设备。他饭菜烧得讲究,针对不同年龄队员的口味精心制作。“他坚信铁路上同样能做到优秀。”
4个人的活一下子揽到自己手上
今年57岁的吴鸣秋从事铁路运输已有35年,他说,最费时间的事就是加固方案的审批和发运手续的办理。“常常是办完一个批文后留给自己赶乘火车的时间还不到1个小时。”
在一次协调型号运输任务时,吴鸣秋发现在同一时间段还有另外3个型号也有运输任务,且分布在3个不同地区。他把4件事情同时揽了过来,按小时排出差计划,深夜乘坐航班,一大早赶到机关办公室,取得一个个审批签章。
“8个城市、15个上级机关部门,1个月时间,他完成了4个型号的铁路运输协调工作。”在林荷冀的眼中,吴鸣秋成了办理证件的“快枪手”。就在最后一班列车发出后,他倒在了床上,原来那个时候他已经高烧好几天了。
“妈妈,想吃你做的饭了”
“妈妈,想吃你做的饭了,但你一年到头都是在给人家做饭吃,我都吃不到几顿。”
“你放心吧,航天妈妈的儿子吃饭可以叫外卖,不成问题的。”
这是潘彩霞与儿子的微信聊天记录。
潘彩霞是列车员中唯一一位女同志,身兼仓储管理员、行车工、调度、列车员等4个角色,在厂里时她负责仓库的进出管理,在装卸时她操作行车,上了火车她就成了列车员。她经常带队指挥全列火车的运输保障,去年12次执行运输任务,9次在专列上带队。
潘彩霞的爱人是同厂精密车间的班组长,也常常加班。去年儿子高考,可他们却顾不上关心。儿子病了,潘彩霞在外地用微信帮着儿子预约专家门诊,让儿子自己去医院看病。
4个月三过家门而不入
“三过家门而不入,主要是刚到上海马上又要出发了。开心的是老太婆挺关心我的,带来了好多厚衣服和营养品。”今年4月份就要退休的列车员陈建敏幸福地说道。
去年年底以来,陈建敏执行了6个型号的运输任务,4个月内到了上海3次都没回家。因为每次到站后,他都要到附近菜场购买食材,准备下批运输中队员的伙食。忙完之后,陈建敏又匆匆拎起行李跳上开往发射场的专列。
“这次不到2个小时又要出发了,买食物来不及了,就提前跟老太婆打了电话,给了她要买的清单,还要她带上换季冬服,一起送到厂里。”当火车开进149厂航天站时,陈建敏一眼就看见了妻子拖着大号拉杆箱往他的方向走来。“老头子,你要当心身体。”“没事的,你放心吧。”那是陈建敏夫妇分开80天后的重逢。
【责任编辑:李巨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