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十九大代表风采】尤立红:让石油工人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章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17-10-18

手能抡大锤,弯腰爬油井,尤立红在渤海湾盐碱滩上建成的大港油田当了22年采油女工。她吃了常人吃不了的苦,也打破了人们对石油工人“大老粗”的刻板印象,硬是靠努力钻研从一名技校生磨练成大港油田最年轻的技能专家。

尤立红笑称自己是地地道道的油田人,她从小随父辈生长在油田,“连名字里都有个‘油’(与“尤”谐音)字”。如今她成为石油人的代表,连续两次当选党代表。从油田走进人民大会堂,尤立红感觉自己身后站着成千上万名油田工人,她特别希望能把一线工人的声音传递出来,“基层工人个体的力量虽小,但基数庞大,每个人实现自己的小梦想,凝聚起来就是中国梦。”

5年前,尤立红带着笔记本到北京参加十八大。那是她第一次当党代表,这位拿惯了扳手和大锤的石油女工,每天都在灯下学习到深夜,“晚上12点之前没睡过觉,发现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她认认真真地在十八大报告上画出跟石油行业发展相关的内容,再翻阅自己随身带着的行业相关材料一一对照着理解,记在笔记本上,并加上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一本报告被她越读越厚,“能跳出自己每天转悠的一亩三分地,更深刻地理解这个行业和自己肩上的责任。”

带着这份责任回到大港油田后,尤立红本有机会到二线担任指导教师,但她毅然选择继续坚守在一线操作岗位,“以前就想着尽力干好自己的事,现在想带着更多人一起,干更大的事。”

在油田公司和采油厂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7月,“尤立红劳模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了。这里是一个可以让想法变成现实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一种工作方式的转变,公司从上到下,每个人都能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很快,一线工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工作室先后解决一线生产难题2360项,完成了“流程对正装置”“防盗箱报警装置”等85个研发项目,获得国家专利27项,她的工作室被评为2014年天津市“十大示范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尤立红自己作为技术带头人,研发了“2+4”油井管理法,并解决各种生产难题200多个,技术革新35项,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上千万元。

这也让尤立红意识到,做好一件事,真的可以对身边的人有所影响,“你把自己做事的态度和周围的人分享,可以带动一批人,这是一种力量。”

成为党代表,让原本只关心油井的尤立红主动去关心一些“大问题”。这5年来,她看到了中国的飞速发展和对一线产业工人的关注,“特别激动和振奋”;也看到了石油企业的困境,“有压力也有信心”。大港油田是个经历了53年勘探开发的老油田,这里的可采资源越来越少、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大港油田的处境更加困难。尤立红认为,要在困境中突围,“不仅要抓储量和产量,更要从管理、机制和科技等方面全面改革创新”。当前是石油行业调整的关键时期,她认为京津冀三地企业协同发展,有利于资本、生产、科技、人才等在更广的区域范围内流动和对接,实现优势互补。

全国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代表……尤立红凭着自己的付出和奉献获得了数不清的荣誉,但她认为这些褒奖是给“石油人身上的石油精神”的,“铁人的故事我看一次哭一次,每次都能感受到鼓励。”

大港油田的新入厂员工都爱找尤立红聊天,她的第一课都是“石油精神”,她愿意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让年轻人明白,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仍是这个新时期新时代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石油工人永远心向党,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越难,越体现我们的忠诚和担当”。

尤立红对即将召开的十九大充满期待,她天天在基层,也听了很多工人的心声,“现在石油企业面临严峻形势,大家都期待祖国的发展能给石油企业发展引领新的方向;同时希望,能把对一线产业工人的关注落实到具体的举措中,让大家获得更完善的权益保障,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能代表石油人是我最大的荣耀。”尤立红说,“一定会把基层声音带上去,把党和总书记的要求带回来,把石油精神传承下去。”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