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毕业10年育匠心:中国铁建青年工程师一线成长纪实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发布时间:2017-07-18

如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人入职季,数百万有志青年走出校门奔向工作岗位,开启新的奋斗旅程。中国铁建正和所有中央企业一起,张开温暖臂膀欢迎新一届大学生们入职,其情切切,其意深深。

这些怀揣梦想、满怀激情的孜孜学子们,即将面临的或许是全新的工作方式、或许是单调的工作流程、又或许是艰苦的工作环境……然而,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经历了现实的考验与意志的磨砺,他们才可能成长进步,继而担当起企业的重任,成长为大国工匠,不愧对中央企业赋予的光荣使命!

在此,让我们回顾中国铁建几位青年工程师毕业10年的成长经历,寻觅他们曾经留下的足迹,重温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也许能够点亮一盏灯,激发这些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学子们内心深处的热情,焕发青春无悔的力量。

2007年7月,有一名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毕业分配到南京长江隧道工地上。一天,突然接到母亲病危住院的消息,他走出隧道直奔火车站。

这是一个苦命的孩子。打小没了父亲,是母亲一手把他拉扯大,供他念完大学,送上了工作岗位。

项目经理听说了这件事,立即从兜里掏出所有的钱,命令办公室的同志无论如何都要追上他,救命要紧。

就在他即将登上火车的时候,钱送到了。铮铮男儿,捧着现金,泪如雨下。

后来,他当上了盾构机长,成长为中国铁建大盾构技术领域的专家。

同是2007年7月,有一个工程公司分配了100名大学毕业生,其中8人遇到了很大的尴尬,没有项目愿意“认领”,眼看就要成为“弃儿”。

因为到施工企业来的一般是土木、桥隧方面的专业,比较“吃香”,而他们学的是机械或者机电专业,对口的也就是机械维修或者干个统计工作。原来专业的机运公司已经昨日黄花、烟消云散,他们必须重起炉灶。

10年后的今天,他们在中国铁建十四局大盾构公司已经成长为骨干力量,20多个在建项目,几十台穿江过海盾构机,他们拥有巨大的展示空间。

不是造化弄人,是大时代进步使然。

轨道交通方兴未艾,盾构法施工异军突起。谁站在时代的前沿,谁才是出色的弄潮儿。

奥运工程用匠心——赵斌

赵斌和德国工程师在高压舱出舱瞬间

2007年7月,赵斌毕业于石家庄铁道学院机械自动化专业。10年的磨砺,在北京海淀区京张高铁一标段,今天的他是清华园隧道盾构负责人,至少有一百多人,听候他的“调遣”。

得过多少荣誉,他已记不清,但是他参建过武广高铁、南京长江隧道、长株潭城际铁路树木岭隧道、南京过江地铁十号线过江隧道、武汉地铁八号线过江隧道、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穿黄隧道。对每一个工程项目他都记忆犹新。

2009年3月,南京长江隧道所用的盾构机要在江底带压进仓作业,水下压力达到6个大气压。他虚心向德国工程师学习,在经过严格系统的培训和筛选后,他跟随进仓带压作业,掌握了高压进仓专业的技术要领,成为国内行业第一人。

5年后,他负责南京地铁10号线过江隧道盾构掘进工作,隧道长3600米,是我国首条采用单洞双线设计的地铁隧道,是当时国内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地质最复杂的地铁盾构过江隧道。掘进过程中未出现一次安全事故,13个月成功贯通,创造了月掘进638米的世界纪录。掘进过程中,他根据不同地质情况及时修订参数,这些大小数据,如同刻进他脑海一样,至今能够脱口而出。

南京两条过江隧道开启了中国铁建水下大盾构隧道的“穿越模式”。赵斌接下来担任武汉地铁8号线过江隧道盾构项目总机械师,兰州地铁下穿黄河盾构区间工区负责人。穿长江、过黄河、地下建高铁,赵斌在水下和城市地下大盾构施工领域成为全才。

他们施工的清华园隧道为全线控制工程,全长6020米,开挖直径12.64米,是高铁在北京核心区首次采用大直径盾构隧道。勘测发现,清华园隧道地质水文条件复杂、水压大,其中全断面卵石地层长达1800米,对刀具磨损将非常严重。

“迎接挑战,必须在盾构机选型上下足功夫。”赵斌详细研究隧道这一地层状况,将精力投入到盾构机的设计和策划中。他多次组织召开盾构设计联络会,对盾构机进行设计改造,在德国盾构制造商完整方案的基础上,他提出的整机耐压按照8bar设计、配置碎石机、排浆管吸口加强冲刷防止滞排等盾构机配置建议,得到权威专家认可。2017年6月15日“天佑号”盾构机完成工厂制造,即将投入生产。

青春在隧道里依然出彩——崔秀明

崔秀明在给儿子夹菜吃年夜饭

和赵斌同校、同系毕业,如今同在北京另一个高铁盾构隧道项目的崔秀明,是京沈客专项目总机械师,同时兼任工区的总工程师。

四川锦屏水电站工程、南京长江隧道、长株潭城际铁路、北京地铁八号线、十四号线、京沈客专京冀段十二标等重点项目,见证了由技术员、机长助理、盾构机长、逐渐成长为盾构分部生产副经理、项目副总工、总机械师的过程。

南京长江隧道盾构机,开挖直径14.93米,为当时世界上第二大直径盾构机,是德国产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盾构机。在专业师傅指导下,他很快熟练掌握了盾构机的操作要领,主动参与盾构机的维修保养工作,只要有机会,他就和小伙伴们热烈讨论盾构机的各项施工技术,在上班路上、收工途中,他们念念有词,心无旁骛,仿佛着魔一般。

盾构机中途换刀过程中,他担任换刀负责人,一丝不苟,更换刀具的测量、统计准确无误。随后成功完成盾构机水下接收、拆机,分块标记,建立台账,顺利完成盾构机大修。

在北京地铁八号线,他带队负责京盾六号小松盾构机的厂家监造,白天驻场监造,晚上集体看图纸学习。带领班组工人按期完成盾构机组装调试,经过一年又一年的长期积累,先后参与完成了京盾号三台盾构机的大修,成为盾构机维修领域的专家,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各品牌盾构机的组装维修样样在行。

京沈客专京冀段十二标望京隧道全长8000米,盾构机开挖直径10.87米,为北京开挖直径最大的双线高铁盾构隧道。2016年 12月28日盾构机胜利始发,实现了重要节点。

“盾构机施工人员一般两班倒,在早晨7点和晚上7点交接班。所以冬天一般见不着太阳。我们都是地下工作者。”崔秀明在一次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的这句话,感动了记者,也感动了无数人。

2017年春节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和《新闻联播》都以《隧道里的青春》报道了崔秀明团队建设高铁的故事,时长20多分钟,展现了央企青年员工扎根一线、奉献上进的精神面貌。

工地有我在,难题迎刃解——师文明

师文明辅助机长操作盾构机

工程师都有一个铁定的共同点,那就是身影必须经常出现在现场。因为,现场就是他们的阵地,是他们展示才华的空间。

2008年5月,已经工作一年的师文明,调至南京长江隧道工程第一项目部任技术员、盾构机长助理。

南京长江隧道右线隧道全长3014.76m,盾构机在长江底下施工,最大的风险就是击穿冒顶。那一段,江中覆土的厚度还没有盾构的直径大。稍不留神,极易击穿覆土层,造成泥浆泄漏或者江水侵入盾构机内部,风险极大。

为了安全穿越江中冲槽超浅覆土段,他积极协助盾构机长的工作,在掘进中认真按照操作参数,精细谨慎地控制系统,紧密有序地衔接各道工序,连续奋战了7个夜班,一次成功穿越冲槽段。

随机应变,精力高度集中,创造性地突破了“艰险禁区”,为项目和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锻炼了他谨小慎微的习惯。所以后来,无论多繁忙的工作、多细小的环节,他都要亲自到现场看一看、摸一摸,等自己放心了才踏实。

工程师解决问题最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师文明常说:“我们对现场的技术管理也好,全面管理也好,都是以问题为导向,提前预防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工程师在现场的意义和作用。”

刚毕业的师文明在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梅子洲第六项目部,先解决自己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多看图纸,学习规范,向老同事学习施工经验,经过3个月的学习和锻炼,他的工作就步入了正轨,率先保质保量完成了桩基施工,在后续工作中,他通过技术钻研,现场管控,工程进展非常顺利,为盾构机的接收和隧道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两年后,他已担任该项目的工程部副部长。梅子洲工作井主体结构施工、左右线隧道内6000多米道路铺装层施工和装饰板安装任务,非常繁杂系统。在导师和项目领导指导下,他通过学习和现场多次安装改进,成功做出了100米隧道装饰样板段,验证了施工工艺以及装饰板组合和颜色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

他参与的盾构法施工侧边箱涵台车的发明,确保边箱涵同步施工,又保证了盾构掘进的快速有效进行,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在其后的工作中,他与团队一起解决了大跨度“高低坑”基坑土方开挖、覆富水粉土粉砂地质条件下湖中围堰安全、围护结构成孔和基坑安全性、跨越地下连续墙电力管线保护等技术问题,他参与组织的科研课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

南京长江隧道、苏州市轨道交通二号线、苏州中环快速路、成都地铁5号线、无锡地铁3号线,这些项目都留下了他劳碌的身影,也见证了他从学员、技术员、机长助理、工程部副部长、工区技术主管、工程部长、副经理、副总工、总工等期间的奋斗业绩。

回首这些青年工程师们走过的道路,分享他们的经验,对“十年磨一剑”便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他们矢志不渝,不忘初心,永存匠心,珍惜着国家和企业赋予的机会,在平凡而又重要的岗位上共创共建着个人梦、企业梦和国家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