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刘敏:攻坚克难的采油工艺总师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12-31

刘敏,现任中国海油所属海油发展工程技术分公司采油工艺总师。她参加工作28年以来,始终坚守岗位,永葆技术热情,不断攻坚克难。她最常说的话便是“只有想不到的人,没有做不到的事,解决问题的办法总能找到。”

挑战转化为机遇

上世纪90年代初,22岁的刘敏大学后来到渤海之滨,加入海洋石油。1993年,我国自营开发的第一个海上现代化油田——中国海油绥中36-1油田的正式投产,刘敏从海上注水井分层配注工艺技术入手,开展配套工具研发工作。

没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宽大笨重的木板上铺上硫酸纸,刘敏就用铅笔和丁字尺在上面绘图。画一张工艺图,不仅需要脑力,也需要耐心和体力。“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坚持做好。”刘敏常说。几年后,刘敏参与研发的新型工艺技术成功实现海上油田防砂完井注水井分层配注,系列成果覆盖全部分注井, 为油田高效注水开发的有力保障。

2008年,刘敏主持“海上平台聚合物在线溶解装置研制及现场应用”课题,其中一个技术要求是将连续配注时间缩短到30分钟。聚合物驱已在陆地油田应用多年,常规配注时间是两个小时左右。“作为技术人员,一定要敢想,敢想才能敢做。”刘敏带领团队从全世界范围内找寻相关新技术、新工艺,同时着手自主研发。她请来多位专家为团队授课,经过无数次讨论、画图、再讨论、再画图,“拦路虎”被一个个消灭。完整样机在规定时间内建造成功,课题项目圆满完成。这项技术在中国海油三个注聚油田得到应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5亿元,为中国海油形成海上油田驱油高效开发技术体系作出重要贡献。

新设想“落地生根”

刘敏参与了中国海油第一个稠油热采团队的组建工作。作为专业负责人之一,她和团队经过三年攻关,完成海上油田首次稠油热采的先导性试验蒸汽吞吐作业,并在2013年成功研发便于运输和吊装的小型化蒸汽发生系统。在旅大27-2油田,第一轮次蒸汽吞吐作业获得成功应用。然而,生产平台空间和承载能力受限,稠油开发成本高,如何在这样的区块条件下实现稠油注热开发?移动式注热模式的新设想应运而生。为此,海油发展公司成立热采专班,刘敏任工程技术热采专班负责人。

她带领团队从地质油藏、化学增效、移动平台、井筒工艺、地面装备等多方面协同作战,一方面抓紧开展高温补偿管线有限元分析、室内工况实验、实体管线制作等技术攻关,另一方面同步推进热采设备升级改造、现场调研、作业船舶筛选、方案设计、图纸审核等具体工作。

在6个月的时间里,刘敏团队成功解决高温补偿管线制作、设备安装就位等一系列难题。“我们应该更细致、更大胆、更负责地提出想法。”刘敏说,“有新想法,才能有新做法。”

移动式热采的开展,标志着稠油热采核心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如今,刘敏依然在科研岗位上接续奋斗,为开启海上油气田稠油热采作业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