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王平:内河航运的设计尖兵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01

回忆起难忘的工作经历,王平首先想起的是在中交集团所属中交二航院威海大宇(三进)船业干船坞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时工作的场景。当时刚参加工作两年的王平被委以重任,担任该项目的设计负责人。

“项目的业主方是韩国企业,对设计质量把控严格,且对设计进度要求极高,除了激动,更多的是担心和焦虑。”王平回忆说,“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当时憋着一股气性,一心想做到最好。”

施工时的场地狭小、时间紧迫是王平在设计中要解决的首要难题。传统的设计施工方式不能满足需求,为此,他带领团队翻文献、查资料,同时前往江苏、上海等地调研考察船坞建设工程,汲取经验,并进驻现场通宵达旦研究影响进度的因素,优化设计。最终,王平提出了设置中间帷幕的设计方案,解决了坞门建造场地受限的问题,节省了工期。船坞的按时交工,受到了业主的高度赞扬,也让王平感受到设计的魅力。“亲眼见到蓝图变成现实,带给我极大的震撼,也是那一刻,我暗暗对自己说,汗水不会辜负梦想,一定要更努力地做好工程人。”

在一次又一次的历练中,王平以问题为导向,不仅形成了大量的创新成果和技术专利,也为工程建设节约了成本。北江濛里枢纽二线船闸项目地处岩溶发育区域,容易形成溶蚀空洞,且中高的水头压力给结构设计加大了难度。

“项目在韶关,是广东的北大门,这段不长的航线上有五座枢纽,多家设计单位在同时进行船闸设计,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比较。”王平回忆说,“我当时对自己说,这个项目必须要在结构安全、工程预算、施工组织上做到最好,在众多设计单位中脱颖而出,树立二航院的口碑。”为此,王平多次现场踏勘,对设计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讨论;同时运用BIM技术通过三维地形、地质建模,最终达到了设计目标,并获得“创新杯”交通枢纽工程优秀BIM应用奖。2019年10月,船闸工程建成通航。在强化专业理论结合实际带领技术升级的基础上,王平把推进BIM技术应用列为技术创新的重点,一直都致力于BIM技术的学习和研究,积极推动BIM的建设与研发工作,实现了工程设计的可视化、数据化、信息化。

经过多年的努力,王平主持参与了近百项大中型项目的咨询、设计、管理等工作,涵盖了投标、咨询、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涉及内河、长江、海港等各类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取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数10项,获得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没有成功是一蹴而就的,这些都是大家齐心协力努力的结果。”王平坦言,“我们终于从船闸设计领域的小学生,成长为大学生了。”

目前,王平正带领团队从苦练内功,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抢抓交通运输调结构、内河航运补短板带来的历史机遇,开启中交集团内河航运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