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刘双合:世界屋脊上的开路先锋

文章来源: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5-28

在海拔3400多米的门源火车站施工现场,氧气含量少、气候极度干燥,每年的有效施工期仅有5个月……而这一个个施工难题,在38岁的刘双合眼中都不是不可逾越的“珠穆朗玛峰”。作为中铁六局北京铁建公司门源站改项目部的项目经理,刘双合先后参建了康祁公路永定河大桥工程、广珠铁路珠海西站工程、承隆改线、唐山二环路等一批重点工程,用一个个匠心工程,践行着自己最常说的那句口头禅——“用心做事,把事做好”。

缺氧,但不缺精神

今年年初,来不及多休假,刘双合直奔位于青藏高原的门源火车站。刚上高原,头疼、失眠就成了大家伙顿顿不落的“家常便饭”。每次爬上脚手架,都要先喘一会儿才能说话,要不心脏感觉像要跳出胸腔一样。“虽然这里‘缺氧’,但我们绝不缺精神!”刘双合握紧双拳,眼神坚定。

不仅如此,“砂卵石、大孤石,全让我们碰上了!”极不稳定的地质条件,在钻孔桩时极易塌孔,为施工雪上加霜。为确保117根钻孔桩的成桩质量,刘双合果断带领工友们采取“加长护筒”的方法,有效防止了桩孔周边坍塌。与此同时,为防止混凝土在零下20度的低温环境中冻涨,他决定采用抗冻融混凝土进行施工。然而门源县唯一的一家小型混凝土拌合站不是24小时营业,完全不能满足施工需要。混凝土的供应量跟不上,就会对工期造成负面影响。事关重大,他积极行动,多方协调,把原本每天只供应7个小时的混凝土拌合站,谈成24小时供应,确保一有指令、随时顶上,为施工大干提供了坚实基础。

海拔高,士气更高

在“世界屋脊”上干工程,对很多人来说一辈子也赶不上几次。为了让大家更快融入门源项目部这个新“根据地”,刘双合带领项目部定期组织座谈会,技术沙龙,业务培训等活动,让众人拾柴,用人心的暖驱散高原的寒,点燃开路先锋熊熊燃绕的建设斗志。

开工前,项目部坚持奋战高原不下线,每天大会小会不断,心中的声音只有一个:不放过每一份施工图纸,不遗漏每一处工程结构,不算错每一笔工程预算。

高原上总有新问题。刘双合未雨绸缪,提前带领大家虚心请教建设单位和设计院,一来二去,积沙成山,与兄弟单位建立了比高原大山还坚实的感情。项目员工梁松来说道,“这些都是刘双合经理传授的好经验,比高原上的阳光还金贵”。

高原施工,迎风斗雪。大胆在重要节点、关键岗位使用年轻大学生,给任务、教方法、压担子,“传、帮、带”工作一个也不落下,一批年轻骨干迅速成长,在世界之巅挑大梁、干大事。

向前跑,义无反顾

2019年9月份以来,刘双合每天早上一睁眼,就觉得右眼前有个小黑点,开始也没在意,照旧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日常施工中。等到10月份,小黑点越来越大,已经阻碍视线了。刘双合赶忙到西宁的医院看病,“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证明,沉甸甸地交到了刘双合手上。

视力明显下降,眼镜架上鼻梁,却没有压倒刘双合的意志。面对这种只能控制,不可恢复的眼疾,医生建议转到北京治疗,刘双合第一时间还是习惯性地回项目部处理完各项工作后,才开始启程。回到北京的医院,医生直接安排让他住院,因为再拖下去,视力会进一步下降。面对眼疾,刘双合没有慌张,积极配合治疗。但是一想到心心念念的工程,刘双合却每天寝食难安。

住院的一个月里,虽然人在医院,但心却早已经穿山越岭,飞到了高原之上的门源工地。项目部里的大事小情,他通过手机随时了解掌握情况,桩桩件件都没落下。虽然医生明令禁止重回高原工作,但刘双合在出院的第二天,就义无反顾地坐上了回门源的飞机。“自己的事,就要干完,还要干好。”刘双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就这样高原奋战不放弃、攻坚克难不停歇,刘双合和建设者们成功地在“世界屋脊”上建成了新门源火车站。是“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精神和敢当“开路先锋”的大无畏精神,最终战胜了来自高原给出的高难度答卷,赢得了建设大考的胜利。而这,远不是终点。未来,这个以“热爱、坚持、实干”为题的故事还将继续……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