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3-17
在中国广核集团热工水利实验岗位,有这样一位“拓荒牛”,他扎根实验一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为我国核电自主研发事业作出积极贡献。他就是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实验中心热工所所长苏前华,他勇攀自主创新的科研高峰,以钉钉子精神寻求突破。
2010年,苏前华投身于中广核核电自主化研发事业,他勇于创新,争创一流,在实验一线的长期磨练中成长为中广核研究院热工水力实验方面的专家,是中广核研究院具备突出学术水平和技术攻关能力的实验科研奋斗者。
扎根现场
5万㎡的现代化实验大楼,30余个大型自主研发的实验平台,上百项科研实验项目,被称作“华龙一号全科体检中心”的中广核综合热工水力与安全实验室,其建设规模、自主研发、设计能力等综合实力在国内外行业内具备较优的竞争力。然而就在10年前,苏前华回到国内,带领着一支仅十余名工程师组成的科研建设团队,挑起了建设初期从零开始的发展重担,一边建厂房、一边建装置,还一边带领着团队驻扎在实验现场开展科研实验。他严格把关设计、建造、运行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深入钻研、不懈探索,填补了中广核在华龙一号等新堆型和自主燃料研发中实验验证能力的空缺。
建设周期紧,任务重,苏前华就带领一批年轻的博士、硕士,对现场实验件结构进行逐项分析,在不断摸索中研究和改进,从方案设计、装置建设、运行调试到每项实验,每一个环节都细针密缕。实验运维人员不足,苏前华就自己上手调试、维修,这样一来,现场的装置设计、回路布置、设备和系统特性、实验的调节和控制,每一个环节他都熟稔于心。华龙一号整体水力学模拟件标定过程中,他带领团队亲自拆装本体800余次,他和他的队友们双手磨满了血泡和茧子。
深耕实验现场的技术和建设,苏前华为中广核人才培养和自主化能力提升提供了沃土。他带领团队,在现场不断探索中积淀,掌握了多项关键技术,自主设计并建成反应堆研发工程的14个实验装置,完成了华龙一号堆内构件整体水力模拟实验等一系列重大科研课题,用丰富可靠的实验数据验证了华龙一号堆芯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科学性,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技术突破,得到了国内业界专家的高度认可。多年来,经他带出的许多技术骨干已成为各专业实验研究所的“顶梁柱”。实验室科研“硬实力”和发展“软实力”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科研攻关
2016年10月,科研攻关骨干苏前华被调入热工研究所,等待他的,是国际上核电热工水力实验领域公认的“硬骨头”——临界热流密度(CHF)实验。CHF实验是华龙一号GDA重大专项之一,目的是探索危险边界,是为核电站运行提前排雷,为核电站运行开辟安全的运行区域。该实验所得数据,是燃料研发CHF关系式必须获得的核心数据,用于相关组件的设计定型和改进,直接影响反应堆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实验过程中,高温高压绝缘密封失效问题让项目组头疼不已,该问题经常导致实验不得不半路停下来。运维组每次拆卸实验件检查和维护,耗费人力不说,还大大影响了实验进度,成了燃料研发实验中重大障碍。“想要打赢CHF实验攻坚战,就必须要解决绝缘密封这个问题。”苏前华在CHF实验攻坚会上带领团队宣誓坚决要攻克这一难题。
他带领技术骨干组梳理实验关键环节、评估风险应对措施、制定可靠性方案,抓住问题的“牛鼻子”,从创新设计实验本体入手,优化设计新型绝缘密封结构,并为其设计了1:1的高温高压验证试验,历经3个月连续测试了数十种垫片材料,最终决定采用自主研发的垫片材料和自主设计的密封结构相配合,在70余次、超160小时连续热冲击试验中,验证了改进设计的有效性,再也没有出现过绝缘密封失效问题。国外同等研究单位通常需4-10年,苏前华和他的团队3年内就解决了该难题,掌握了CHF实验核心技术。
“攻关不停,创新不止。试验过程中,技术难题层出不穷,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才能勇攀自主创新的科研高峰。”这就是苏前华,这位扎根实验一线的技术攻坚者和奋斗者,在实验一线干事创业的决心和毅力。
【责任编辑: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