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12-29
对于“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绝大多数人很陌生,然而它却是对我国青年地质工作者的最高肯定。正如中国铁建所属铁一院副总工程师孟祥连的工作性质,不太为世人所了解,却奠定了所有重大工程建设的基石。
2010年,孟祥连获得这一奖项时45岁,已经主持完成了10余项国内外重大工程的勘察和科技攻关,先后获得国家金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奖项10余项。5年后,孟祥连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又过了5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这些荣誉是对孟祥连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大地的最好褒奖。
孟祥连在秦岭腹地进行地质调查。(张孟桥 摄)
在青藏铁路,时任勘察技术负责人的孟祥连带领团队,在沿线布置了800多个测温孔,进行了13万米钻探、16万组土工化验……首次系统查明了沿线多年冻土区不良地质的发育和分布特征,阐明了冻土工程的参数、指标,绘制出世界上第一张高精度多年冻土段地温分区图,并创造性地提出“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全新思路,为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奠定了基础。
在秦岭隧道,孟祥连带领团队历时8年,走遍秦岭腹地460平方公里内的每一条沟、每一道岭,创立了“点线面结合,深浅结合,多层次、多参数、立体化”的综合勘探方法,选出地质条件最优的越岭隧道方案。该勘探方法被纳入行业标准,并在之后的长大隧道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他担纲的课题组创立了我国首个TBM围岩等级划分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被纳入行业标准。
在哈大、兰新、西成、宝兰、大西高铁,孟祥连带领团队形成了完整的高速铁路路基防冻胀技术,解决了大风区工程地质分带和复杂岩性构造区、黄土滑坡极度发育地段、黄河湿地环境敏感区以及复杂越岭地区的地质勘查、选线等基础性难题。
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孟祥连第一时间赶赴因震塌方的109隧道,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他带领团队仅用两个昼夜就完成了隧道加固,72小时完成改线勘测,并在6天内完成了站前施工图,为109隧道抢险发挥了关键作用,使宝成铁路提前7天恢复通车。
无论是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苍凉雄浑的大漠戈壁,还是巍峨雄奇的秦岭深处,到处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俯首大地,他用智慧和担当攻克了一个个世界级地质难题,践行着一名地质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责任编辑: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