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11-18
11月2日下午4时,四川成都。兵器装备集团所属陵川工业彭州基地总装工房里,国家级二类职业技能竞赛、兵器装备集团第九届职业技能竞赛 “陵川工业杯”装配钳工决赛已近尾声。
“距离比赛结束还有22分钟……还有15分钟……”裁判长威严的“川普”回响在工房,听上去有几分诙谐,陵川工业选手颜小玲却笑不出来。此时的她,已进入“忘我”境界,听不到别人在说什么,也看不到别人在做什么,她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一个45#钢材质的小工件上。
这个颜小玲亲手做出来的精致工件,是一个边长40毫米的正切三角形,它即将被她嵌进同样材质的长方形本体,实现0.05~0.06毫米的配合精度,相当于一根细细的头发丝,真正的“严丝合缝”。
比赛中忘我的颜小玲
除去30分钟的午餐时间,颜小玲已经不停歇地操作了近7个小时,她的体力已快到极限。比赛前,她预计自己有可能会因为体力的原因影响进度,已经把每一个步骤都确定下来,每一步的加工时间都精确计算到分钟。钻铰基准孔、锯割外形、修锉尺寸花多长时间,正弦尺、块规如何保证角度精度,百分表打哪几个面,千分尺量什么尺寸,万能角度尺用在什么地方……对46岁的她而言,除了考题的难度,体力上如何坚持是一个更大的挑战,所以必须筹划好所有细节,才能完成比赛。
“离比赛结束还有8分钟!”总裁判报时的间隔越来越短,此时,场上大部分选手已经交卷。深秋的寒意早已随着选手们忘我比赛的汗水而蒸发,颜小玲推了推近视眼镜,定一定神,加快了手上的动作。
三角形工件刚刚放进去试了试,配合还有些紧,颜小玲把工件取出来,稳稳地装夹在虎钳上,再用小什锦锉继续快速精修。这套小什锦锉是她平时常用的,她熟悉每一把锉刀的“脾性”,知道从哪个角度发力可以拥有最舒服的手感。
又试一下配合,测量间隙,感觉可以了,颜小玲从小什锦锉里取出小平锉,这是她的最后一个步骤:修光面保证粗糙度。此时,对面一位已交卷的选手正仔细观摩颜小玲手上的动作和她制作出来的组件,一边看一边小声地表达着赞美与敬意:“这活,干得可真漂亮……”
“离比赛结束还有2分钟……1分钟……比赛结束!”裁判长话音未落,颜小玲举手示意交卷。她走下踏脚板——因为个子小,工作人员专门在她的工位摆了一块踏脚板。她缓缓走出工位,走到场外的椅子坐下,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这才感觉到胳膊已经抬不起来了,双手也在不停地发抖,甚至无法拧开工作人员递过来的矿泉水瓶盖。
决赛现场汇聚着兵器装备集团所属26家成员单位选送的50名技能高手,其中仅有两位女性。除了颜小玲,另一位是来自华南光电的李智。这两位身材同样瘦小、同为70后的高级技师,如同绽放的铿锵玫瑰,与其他男选手一样,坚持完成了无差别的所有考题。第二天比赛结果揭晓,颜小玲获得了第四名,李智也取得了第二十一名的优良成绩。
10年前,颜小玲参加过兵器装备集团同类型的比赛,当年的名次是第七名。“这次的题目比上次更难,精度更高,很有挑战。我的名次虽然进步了,但总结自己在细节的处理上,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我本应该能够做得更好。”没能冲进前三名代表东道主陵川工业上台领奖,颜小玲很是遗憾。
颜小玲20岁参加工作,已经干了26年钳工,厂里许多产品的精密量具都是她亲手做出来的。从当年的小学徒到如今的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在技能精进的同时,她的双手已被多年劳作磨平了指纹,平日只能“刷脸”考勤。
颜小玲这些年带了不少徒弟,这些徒弟里,有的“青出于蓝”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有的成为了生产一线骨干挑起工作重担,也有徒弟转行从事了别的职业。“我们这个行当追求的是精益求精,必须要静得下心来钻研和学习,要耐得住寂寞,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坚持。”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多带几个徒弟,把自己这份深耕多年的钳工技艺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