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袁川贵:“算”出亮眼成绩单

文章来源: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10-23

上场以来,产值、进度一路领跑,在18个月内完成产值17.5亿元,比原定工期提前两年完工;连续3次荣获铁路信用评价第一名;成功举办7次大型观摩会……这是自上场以来,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十七局中兰客专项目亮出的“成绩单”,也是该项目多次被业主推为典型、被兄弟单位视为“标杆”的原因。

作为项目“掌舵人”,项目经理袁川贵的个人荣誉也丝毫不逊色,不仅是二公司各项评比表彰领奖台上的“常客”,被中铁十七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项目经理等荣誉,还在济济人才中脱颖而出,捧得中国铁建“成本管理工作先进个人”荣誉。

“好项目不只是干出来的,更是‘算’出来的。这里的‘算’指谋划、布局谋篇。保证时时有谋划、事事能计算,就有机会决胜全局。”面对前来取经的项目管理者,袁川贵表示,这是他多年从事成本管理工作的经验之谈,也是他完成从项目总经济师到项目经理身份转变后一直践行的理念。

预“算”工期 掌控先机赢在起跑线

“项目竞技如百米赛跑,要想最终登上冠军宝座,就得赢在起跑线,就是要快,要‘快速上场、闪亮登场’,要用速度打响项目创誉第一枪。”2018年中兰客专项目上场,建设好这个超过17亿元工程的担子落在了袁川贵肩上。压力当前,他拨响了自己的项目管理“算盘”,定下了首个“征伐”目标:以进度决定效益,掌握工期这个制胜关键。

上场没多久,因为袁川贵的“耳提面命”,“速度”一词一时成了项目热词,但没几天袁川贵却又让节奏“慢”了下来。

“追求速度但绝不可盲目冒进。”袁川贵深知任何一项工程的工期,都是经过精确计算后确定的,抢工期的前提是布局谋篇、掌握节奏,确保安全质量和合理有效投入。那些日子,袁川贵带着管理和技术人员不停徒步勘察线路状况,几乎转遍沿线每个角落。项目每个要点、亮点、难题以及管段工程量、所需人员和设备的有效配置在他脑海里越来越清晰,为后续排兵布阵奠定基础。

袁川贵在检查箱梁支座安装质量(段文婷 摄)

为在节点内完成工期任务,项目团队在前期项目规划时倒排工期,制定了产值完成计划和实施方案,将责任细化到人,并通过日监控、月平推,及时发现问题、压实责任,确保整改落实到位,推行“一表一会”制度,以严格的内控管理,为高效施工生产保驾护航。

自开工以来,项目一路“攻城略地”,一再刷新自己创下的“中兰速度”,创造了全线首家中心试验室、拌和站通过验收,全线首桩成功灌注和首榀箱梁成功浇筑等8次全线“首家”,赢得了创效先机,也创造了业主眼中的“奇迹”。

谋“算”管人 让每个“细胞”都充满力量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要想将项目做强,就要打造一支有超强向心力的队伍,每个‘细胞’都抱团发力,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袁川贵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重视人才淬炼、不断鼓励创新。“把项目团队比作一把尖刀,技术人员和创新团队就是刀尖。”袁川贵说。为全面培养技能人才,他主张开展“工匠之星”系列技能大赛,常态化开展技能提升“培训+考核”,并将工资系数与考核成绩挂钩,鞭策技术人员提升业务能力。

为引导职工参与创新,他主导成立科技创新工作室,鼓励全员提建议、搞革新,成立“五小”成果征集小组,并通过月征集、季奖励的办法,激发全体人员的创新热情。

开工一年以来,项目创新工作室先后形成“五小”成果8项,工法、论文15篇,技术改进3项。他们创新改造的工艺工法,不仅提高了工效,也使质量和效益更上一层楼。

“永远不要小看精神的力量,施工生产越艰难,职工精神越要振奋。”袁川贵说。他时刻关注职工思想动态和精神指引,定期组织召开职工座谈会帮助职工解决工作、生活困扰,并带动其他班子成员组成“心理辅导小组”,不间断与职工“话聊”,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开展心理疏导。

“职工精神振奋,队伍充满活力。”在正向的制度激励和思想引导下,该项目多次获业主和上级领导如此评价,也凭着超强的团队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攻坚克难,让创新创效动力“燃”起来。

精“算”成本 能省一毛钱的决不省九分

“项目创效非一日之功,成本管理无小事,要靠精打细算的精细化管理,从点滴做起抓好成本控制,才能精心呵护好企业的‘钱袋子’。”工作16载,从计划员、计划部部长到项目总经济师、项目经理,袁川贵的角色在变,但不变的是他对成本管控的责任和执著。

在袁川贵看来,对于项目经理而言,创效是第一要务。而成本是企业效益和利润的源泉,对成本每个环节做到“心中有数”,让成本漏洞无处可藏,则是项目经理的必备技能。

“算得清账目、管得好项目,他的成本管理‘神经’很敏感,在他面前谁也别想蒙混过关,搞不好就要被他‘练’。”项目职工这样形容他。

“物资设备部数据起不到指导意义”“工程部没有结合施工进度分析”“计划部对劳务费的分析不到位”……在不久前的一次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袁川贵一席话让各部门负责人冷汗涔涔。

“每月一次经济运行分析会,实际是对项目管理的例行“诊脉”,必须要对每一处成本消耗进行量化,才能抓住每一个降本增效的机会。”袁川贵这样认为。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当月经济运行分析会择日重开,“全盘考虑、着眼细节”的成本管控理念也逐渐成为项目每名管理者的工作准则。截至今年9月21日,中兰项目已率先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不久前,袁川贵被业主单位评为“优秀项目经理”。但他表示,比起个人荣誉,更让他引以为豪的是:提前的工期、过硬的团队和随之而来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