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39载打磨航天匠心—贾岩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10-15

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有这样一个人,提起他的名字,很多年轻同志并不知晓,但要是提起“205”零件修配点的“光头师傅”,却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热情的接待、精湛的手艺、爽朗的笑声,以及他“锃光瓦亮”的光头,给每一个接触过他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就是中国航天科工首席特级技师、优秀党员贾岩。

其实贾岩师傅的故事,很多25所的“老人儿”都听说过:1981年,随着二院的一声召唤,刚满16周岁的贾岩便离开学堂,投身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使命中!他的书包,至今还留在育英中学。

年轻的贾岩从教室中如一只欢快的小鸟奔出的那一刻,其实他并不知道,航天这条路,一走就是39载!人生中最为珍贵的39年!在这39年间,贾岩由一名钳工的学徒工,成长为航天科工集团的首席技师,而他也从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英俊少年,变成了年过半百、满头白发的“小老头儿”,于是他索性剃了光头,说是看不见白头发还显得年轻点。

光头的优点是干净利索,这就像他的钳工技艺——既干净利索又精湛细致。39年间,经他灵巧的双手所制造、装配的高精尖零件、组合、整机不计其数;经他聪明的光头所思考解决的加工、装配疑难问题不胜枚举。

有的微波旋转关节是六面体,中心空、两边有两根轴的形体结构,加工难度大,易变形。贾岩与工艺人员反复实验,最终研究出中心灌注再研磨成形、熔化取出的创新性工艺方法,产品经鉴定完全符合技术要求。此项工艺技术获得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有的伺服机构采用25所自主研发的滚道齿轮机构,结构紧凑、空间利用高。但因其零件结构薄弱,易产生变形从而导致机电特性变化较大,一直以来都是伺服机构装配中的难点问题。贾岩对影响机电特性的大齿轮变形、滚轮预紧力、配合间隙、齿轮啮合等多个装配环节反复测量,发现了影响谐振频率、启动电压等机电特性的关键因素,采用找咬合点再打销装配的工艺方法,为伺服机构装配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模样车间”转型为“科研生产保障中心”,车间的机加设备全部划转,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协调,“205”零件修配点应运而生,承担起了所内研制项目的零件修配任务。由53岁的贾岩牵头,带领着另外三名老师傅,继续为航天事业发挥他们的光和热。虽然体力比不上年轻人,但他们几十年的生产经验却是宝贵的财富。在繁忙的修配零件、外场保障之余,他们还承担起了生产质量问题咨询、结构设计问题指导,以及部门内培训资料的编写和对于年轻同志的实操培训等任务。于是,经常会看到,晚上七八点钟“205”的灯依然亮着。

今年八月初的一天,贾岩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某项目的两套产品正从基地返回,到所里后要立即开展修配工作。贾岩带领着徒弟从晚上六点等到了凌晨三点,产品一到立刻投入工作,一直忙到了清晨六点多。修配好的产品当即启程返回基地,而贾岩和他的徒弟已经疲惫地瘫倒在了椅子上。

有人问贾岩,你这么大岁数了,又是首席特级技师,怎么还干这种又苦又累的活?贾岩笑呵呵地回答说:“车间转型了,现在修配点就是我的岗位,我这钳工的手艺还能派上用场,苦点累点那都不是事儿!”

39年来,贾岩始终奋斗在他所爱的航天事业一线,而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像他这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中国的航天事业才能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他们是航天事业的支柱、是脊梁,更是榜样!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