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扶贫人物】老骥伏枥远 扶贫志更坚
——记中国电信派驻盐源县泡尔湾村第一书记王平
——记中国电信派驻盐源县泡尔湾村第一书记王平
【脱贫攻坚 扶贫人物】老骥伏枥远 扶贫志更坚
——记中国电信派驻盐源县泡尔湾村第一书记王平
——记中国电信派驻盐源县泡尔湾村第一书记王平
文章来源: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8-14
“在村里的每一天,我都深切地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切实履行职责,决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重托……”这是2019年6月,在中国电信脱贫攻坚推进会上,获得脱贫攻坚奖贡献奖的盐源县泡尔湾村第一书记王平作经验交流时说的一番话。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泡尔湾村位于盐源县盐井镇,全村244户共989人,其中贫困建卡户42户、213人。2017年8月,时年53岁的中国电信盐源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平被派驻到泡尔湾村担任第一书记。
作为高山移民村,村民居住相对分散,如何尽快实现脱贫奔康,王平在思索。“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到村后,王平深入调查,走访了解,在摸清党支部现状后,出台制度办法,夯实基层党组织:规范支部工作流程,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建立“筑底强基,凝聚民心”党建月会长效机制,规范和完善“三务”公开制度……多措并举,逐渐将村党支部锤炼成坚强的战斗堡垒,在带领村民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强大的统领作用。
在每月一次的“党建月会”,第一书记王平为大家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研究脱贫攻坚思路举措,宣读村务公开事项,开展党建知识问答,进行“四好”家庭表彰等,内容丰富,深得百姓喜欢。通过党建月会,快速提升党员群众综合素质,转变观念,激发脱贫内生动力。35岁的贫困党员杨拾哈,家里有2位老人和3个小孩,以前家里一贫如洗,2016年人均年收入不足2400元。在王平的指导和帮助下,2018年,他贷款开了一家彝族服装店,由妻子经营服装生意,杨拾哈在家搞农业生产,农闲时外出打工,一年时间就还清了贷款,今年人均年收入可达16000元,成功实现从贫困到小康的转变。
多管齐下不遗余
针对泡尔湾村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村情民意,王平和村委一班人想尽千方百计,探索发展路径,助力村民脱贫增收。
壮大村民产业和集体经济。组织新栽种花椒1500亩,全村共计达到3000亩,发展苹果、李子等经济林300亩,养殖山羊5000只。为改善全村单一的产业结构,他多次找农牧局协调,争取经果林发展资金,引进适合高原气候种植的优质李子苗6000余株。他协调中国电信出资34万元,集体承包了12亩花椒园,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5000元以上。村民沈尔倮惹家有闲置土地,王平鼓励他发展经济林,并发放了500株花椒苗让其栽种,联系农技员进行技术指导,通过精心管理,今年预计可增收15000元。
夯实基础建设。王平协调电信集团公司为泡尔湾村投入100万元,用于村幼教点建设、移民点饮水工程建设。争取项目支持,为村幼教点免费安装学前学会普通话网络平台,30余名小朋友学会了普通话。每天清晨,读书琅琅声在大山深处回荡,成为泡尔湾村一景。他积极协调盐源电信公司为全村100余户村民免费安装电信电视,赠送光猫和机顶盒,免收使用两年。村民们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并将自家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他争取基础建设项目,建设通村路、通组路4480米,修建一条水渠、一座函洞桥。
促进就业帮扶。王平组织动员有劳动力的家庭外出务工,先后组织劳务输出50余人,累计增收150万元。贫困户杨强强家耕地少,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外出务工是增收的有效途径,王平多次上门宣传,并帮助联系好务工地点。2019年彝族年后,父子俩出发来到浙江打工,半年时间打工收入增加了5万元。
开展结对帮扶。王平多次联系企业和个体户为村民捐款捐物,3年来,帮扶单位累计发放肥料6400公斤,发放鸡苗4500只,发放棉被、大衣等120件。专业户雷大康为村民捐赠肥料2000公斤、鸡苗500只,个体户赵安科为村幼教点小朋友捐赠衣服、鞋子等35套……真情帮扶改善了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社会的温暖。
组织赋能培训。王平举办“农民夜校”,开展种植、养殖以及手工艺培训,提升村民的劳动技能,指导帮扶贫困党员示范户,组织贫困户实地参观学习,让党员贫困户带动一般贫困户积极生产,努力脱贫。累计举办60期,24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
易地搬迁白灵山上步履艰
此前,泡尔湾村的村民大多居住在4000多米高的白灵山上,气候寒冷、交通不便,过着原始的种植放牧生活。白灵山也是县城主要的水源涵养地,为保护水质,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政府对泡尔湾村作出整体易地搬迁到山下平坝进行集中安置的决定。
王平了解到白灵山上杨拉倮等十余户村民不愿意搬迁。为了做通村民的工作,他揣上馒头,背上开水,冒着严寒,沿着陡峭的山路向白灵山挺进,辛苦爬行3个多小时后,衣衫湿透,不料却扑了个空,杨拉倮不在家,家人说他下山给孩子送衣物去了。经与邻居走访交谈,了解到村民跟杨拉倮不愿意搬迁的原因。这里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故土难离,加之山上有自家种植的花椒要照看,也方便放羊。杨拉倮是邻居眼中的能人,在村民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是搬是留,大家都看他的意思。摸清村民的想法后,王平拿出“三顾茅庐”的决心与韧劲,一次又一次地爬上白灵山,与杨拉倮拉家常,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介绍已搬迁村民的生活改善情况,告诉他搬到山下可以住上新房子,方便孩子就近上学,村上也会帮助找工作,解决后顾之忧。同时,王平还侧面找他的亲戚帮忙做工作。
山上气候多变,上山时是大太阳,一会就遇瓢泼大雨,滞留在山上的王平干粮吃完了,只能刨几个土豆烤熟充饥。第一书记的坚持,亲戚的劝说,最终打动了杨拉倮,他和山上的村民一起搬到了山下的新家,开始了新生活。王平和村两委到县城及周边多方协调联系,介绍村民们到餐馆、工厂打工,或根据时节帮助产业大户采摘苹果、花椒,收割烟叶等挣钱,确保村民生活有保障。
控辍保学阻隔贫困代际传
“真的没想到,我又可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啦,谢谢王叔叔的帮助,我一定好好学习……”在盐源民族中学校门口,失学后重返校园的侯春芳同学激动地向第一书记王平表达感激之情。
到村里不久,王平了解到村民侯里色的女儿侯春芳小学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了。王平几次三番找到侯里色交心谈心。侯里色认为女儿成绩不好,家里又穷,读了也是白花钱。王平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孩子才13岁,正是应该在校园求学的好年纪,学到知识才能有更多的机遇和选择,才能彻底改变贫困的命运。王平还用金阳县某家长阻止孩子上学被起诉的案例,让侯里色懂得送孩子上学是家长的法定义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三个月的苦口婆心,换来侯里色的点头同意,欣喜之余,王平又马不停蹄前往民族中学沟通联系,终于让离开学校一年多的侯春芳重返校园。
贴心关怀 干群共谱鱼水情
在入户走访中,王平了解到村民毛几古子已经90多岁高龄了,子女都在外地打工,平日里就老两口在一起生活。
王平经常到毛几古子家去走动,帮助老人煮猪食,打扫卫生,遇到老人头疼脑热的时候,又帮忙送水送药。一来二去,他和毛几古子一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毛几古子没有文化,平日里喜欢收听广播,有时还会来村委会让王书记为他念报纸,通过这些方式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王平向公司协调资金,为毛几古子赠送一台电视机,老人十分高兴,经常说他在电视上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看到了天安门。
村里无论大凡小事,毛几古子都十分关注,当村委的工作遇到困难时,总是积极去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毛几古子经历过万恶的奴隶社会,感受到新中国的美好,以亲身经历教育大家要有感恩之心,跟着共产党,创造新生活,一些矛盾在他的努力下烟消云散。2018年,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刘桂清副总经理来到村里看望毛几古子,老人紧紧握着刘桂清的手,激动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中国电信,泡尔湾村变样了!”
三年来,王平始终奔忙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疫情来临时放弃休假坚守岗位,私车开坏了自个儿掏钱修,胃病发作了喝点温开水……他克服困难、敬业奉献,创造了优秀业绩。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4200元增长到2019年的11200元,泡尔湾村于2017年通过脱贫验收,还先后被县、州两级党委政府评为“四好村”。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优秀第一书记”、“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虽然,今年我已经55岁了,但人老心不老,扶贫志更坚,我将继续扎根在泡尔湾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王平的发言掷地有声,北京会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向来自大凉山的第一书记表达最为深切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点击图片 查看专题
【责任编辑:龙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