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一局于景岳:6天建一座口罩工厂
中建一局于景岳:6天建一座口罩工厂
文章来源: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4-30
17年前,中建一局员工于景岳参与7天7夜建设北京小汤山医院;17年后,接到公司紧急通知要在亦庄改建一座北京应急口罩厂,他又迅速投入这场6天的战“疫”。
2天!68人集结到位
于景岳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2天之内必须到位68名管理人员和工人。
春节与疫情叠加,各省市都还没复工,在京项目留守人员都不多,一时之间到哪里去调集这么多人手呢?于景岳先在公司微信群里发出“英雄帖”——马上要建应急口罩厂,谁来?群里立刻炸开了锅:“于哥,我报名!”“于经理,你还缺什么工种?我们这还有3个土建工程师,可以马上上岗!”于景岳一边不停接打电话,一边登记名字,不到一天就从在京的8个项目调集了28名管理人员和20名土建施工工人。
可还缺20名机电工人呢!于景岳来不及喝口水,润润已经“冒烟儿”的嗓子,又拿起电话,向分包再发“寻人启事”。终于,他找到一支仍在昌平施工的机电班组,而且他们的施工任务正在收尾阶段。于景岳得知后,立刻驱车赶过去,向班组长提出邀请。为了让工人们没有后顾之忧,他把工人们都请过来,拿出了已经制定好的工地防疫工作方案,给他们讲解工地吃饭分时分餐、住宿安排在工地旁的酒店而且2人一间房、每天按时检测5次体温、定时进行消毒……工人们看到如此细致的防疫安排,一扫疑虑,纷纷同意参加建设。
2月16日的凌晨,68人集结到位,于景岳来不及休息,又匆忙奔向项目部,他还有件大事没完成……
20种!200个配件集结到位
紧锣密鼓找人的这两天,于景岳同步在解决第二个难题:2天之内找到20种、200多个项目机电配件。
口罩厂原本是一片毛坯房,原来的配电系统不适用于口罩厂,必须改造。可疫情期间,要买一套新的配电系统至少需要一周,根本来不及。于景岳决定自己改造,而改造需要20种、200多个配件,这同样是个大工程。
于景岳做了一张分工表,组织同事兵分三路去找配件。第一组负责联络熟悉的供应商,努力尽可能多的购买配件;第二组协调公司在京项目租借;最后一组由他亲自带队,奔往北京及周边各大建材市场寻找,从朝阳到昌平再到平谷……于景岳开着车找遍了整个北京城。当时的北京正好赶上雨雪天气,室内室外一进一出,寒气给他的眼镜上了一层厚厚的雾,但也没有阻挡住这个东北汉子滚烫的心。
糟糕的天气耽误了找配件,还有一次供货商送来配件,却由于雨雪天气影响无法送到项目仓库,只能放在大门外。于景岳带着项目党员用了2个多小时把所有配件一点点搬进仓库,明明是阴冷潮湿的天气,每个人的衣服却被汗水打透一遍又在冷风中吹干,于景岳看着不声不响干活儿的同事们,不由得眼圈发红。
2月17日凌晨,于景岳找齐了所有配件后,终于长长舒了一口气。
4天!完成了16天的改造任务
有了人员和材料,于景岳开始集中火力攻坚下一关。要在4天内完成厂区整个配电系统改造,其中最难的是改造动力配电柜,它是整个厂区的用电来源,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口罩厂将无法投产。
动力配电柜在空间不足5平方米的竖井下,对于于景岳这个身高1.8米的大个子来说,在这么狭窄封闭的空间里,自己转身都很困难,何况还要加一名助手、带好多工具和配件。可于景岳往往一站就是一天,尽量不间断工作。为了节约上井下井的时间,他不敢多喝水,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
动力配电柜改造需要拆解、配型、安装,步骤多,错一点就可能带来巨大的返工量,耽误大量时间。2月20日,机电工程施工接近尾声,他和助手机电工程师陈奎建连续工作10个小时后,回到住处刚刚躺下,马上又接到再次下井的命令!原来业主单位有新的生产需求,需要再次对配电柜和相关配线设施进行改造,用以安装空压机设备,给口罩生产机提供稳定的动能。这时距离项目竣工只有26个小时,还要为土建施工预留24小时,留给于景岳的时间只有2个小时!
睡眼惺忪的陈奎建试探着问:“于哥,咱们能不能稍微休息会,睡半个小时再去?”于景岳严肃地回答:“小陈,我们当年建小汤山医院,连个正经住处都没有,累了就在工地旁边草地上躺一会儿,醒了接着干。咱们早一点儿建成口罩厂,就能早点把安全带给大家!”陈奎建看着于景岳通红的双眼,一股热流涌上心头,“走,我和你一起去!”这一次,他们又干到凌晨1点,把所有配电柜的改造任务全部完成。他们在4天里,完成了正常工期16天的任务量!
2月22日,北京应急口罩厂正式竣工。4条口罩生产线按期投产使用,口罩厂实现了日产口罩25万只、月产750万只的目标,最大产能900万只,极大缓解了北京市民复工复产口罩的不足。
2月26日,曾参加过两场战“疫”的建设者于景岳接受《人民日报》记者的采访时说,“我们传承当年建设小汤山医院的先锋精神,确保口罩厂项目6天完工,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央企力量。”
【责任编辑:李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