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一支“特别”的海油物探队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09-10

说这支队伍特别,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带着专门的勘探仪器去勘测,但相似的是,他们一样需要翻山越岭走进荒芜的不毛之地。他们就是扎根在塔里木盆地三十载的中国海油所属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物探基础作业队伍。

即将开始的这次作业对他们来说有些“幸福”:“平常作业不是在鸟都不去的深山里,就是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这次是在一个有草有水的村庄附近,作业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负责此次带队作业的项目经理王尧向我们展示着他们的“幸福”。

2019年8月30日,电焊工贾永昌在拜城地区大北某山前井进行电焊作业。

作为第一批修建井场的人,他们经常找不见甲方所说的井场,只能通过不断打听、摸索等方式,找到那个没有任何标识的地方。于是,找路能力成了这支队伍的一项基本要求。这次他们作业的井场离村庄还有三十公里的路程,每天队员们七点起床,从住宿的村庄乘车来到作业现场,趁着早晨天气凉爽,大家八点左右便开始施工。一直到日落前,大家在作业场地吃完晚饭,伴着落日余晖,返回村庄。

负责现场安全管理的杨生毅说:“我们每天都会往返于村子之间,迎着晨曦出发,再披星戴月回到村子。尤其是夏天,天黑得晚,大家格外辛苦。”“前几天井场下冰雹,玻璃球一样大小,气温一下就凉了。这不,中午的时候又热得难受。”负责电焊作业的贾永昌师傅一边说着天气,一边翻炒着锅里的菜。“厨房”不大,也就只够两个人在里面忙碌,多一个人都转不开身。临时搭起的简易架子下面放了一些白菜、青椒、西红柿等蔬菜。

“我十九岁就来到这里,一干就是十六年。”电焊工吴东说,看不出来他已经是一个工龄如此长的“老员工”了,“第一次上井,就在井上呆了四十天,整个人都受不了了,大冬天在室外用温水冲澡,都感觉不到冷。”吴东说着他第一次上井的经历,依然记忆犹新。

2019年8月30日,烈日当头,正午时分的井场温度达到35℃,项目经理王尧正在大北某井场专心致志进行测量。

2019年8月30日,作业人员正在查看高高竖起的井口作业进度。

“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大家也慢慢适应了。干我们这一行的,最缺的就是家人的陪伴,尤其忙起来的时候,几个月回不了家。”王尧说道,似乎对家人的亏欠也浮于脸上,化作片刻的沉默。

沉默似乎是这支队伍的另一个特征,所有人工龄都超过了十五年,有些人在这块广袤的塔里木盆地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也许是风沙的洗礼,也许是荒凉沙漠里流逝的那些被岁月雕刻的时光,让大家对于生活都有着深深的感悟,而所有的言语都不足以表达内心里深深的寂寞。

这支在大漠里穿行的海油物探队伍——十人小队,没有物探车,有一腔“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热情。没有大型装备,有踏实苦干、无私奉献的石油精神。

【责任编辑:李子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