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人物风采 > 正文
第一书记张磊:让村民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文章来源: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19-06-18

刨坑、扶苗、培土、浇水……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蟠龙镇栗家沟村辣椒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移栽辣椒。

“是张书记吗?”

随着电话的接通,一个头顶草帽、身材高挑的年轻人闪现在田埂:一袭灰色外套、两脚泥巴,黝黑的面庞配着一副“不合身份”的眼镜……眼前的这个小伙子,让人怎么也想不到竟是栗家沟村“两委”的“主心骨”、群众的“贴心人”、脱贫致富的“引路者”,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派驻武乡县栗家沟村的第一书记张磊。

“只要群众能脱贫 俺脱层皮也值”

出武乡县城,顺着322省道往东约20公里,再沿929县道向东北21公里,才到达栗家沟村。

2015年7月16日,第一次进村,给张磊留下的不只是1个多小时的舟车劳顿,更让他难以释怀的是村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张书记啊,你帮我们把去年的谷子卖了,就很感谢你了!”

武乡地处北纬36度到37度之间,栗家沟村山大沟深,海拔1100米,自然条件差,信息闭塞,长期以来村民习惯于靠天吃饭,世代重复着广种薄收、肩挑背驮的生活,村里90%的青壮年劳力全部外出务工。全村78户210人中到2015年底有32户69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贫困发生率高达32.85%。

面对山高坡陡的自然环境,张磊到村后,一直摸索着如何改善大山深处农村的面貌,增加群众收入。栗家沟村土壤以红土为主,昼夜温差大,黄土丘陵山区,有着不可复制的古贡米资源,非常适合谷子生长。

“捧着金碗讨饭吃”,这让张磊很不是滋味。他把老百姓的“心声”牢牢地记在了心理,把卖米的事摆在了首要位置。当晚他在扶贫日记本的扉页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只要群众能脱贫,俺脱层皮也值!”

“尊敬的中国煤炭科工党委领导……村民库存的5万斤优质谷子无法变现,不仅影响着他们的脱贫,而且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

张磊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派出单位——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一封情真意切的“求救信”乘着互联网飞到了中国煤炭科工总部。张磊在信中提出大胆设想:“公司可否动员全体员工购买小米,或单位出资购买。”

那可是2015年呀,当时尚未有“消费扶贫”的概念。

看到邮件后,中国煤炭科工总部迅速作出决策:动员全体员工自行购买小米。一夜间,5万斤谷子销售一空,11万元现金装进了栗家沟人的腰包。

贫困户董虎江种植辣椒产业,收入增加,在收购现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解一时燃眉之急并非长久之计,要想让老百姓的小米卖出去、卖得好,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张磊整天奔走呼号,为武乡小米背书、站台。为此,武乡县组建了武乡小米推广团队,先后参加了美味中国行郑州站、成都农产品展、福州海峡交易会等农产品展销会20多场,在长治市农产品展销会上武乡小米卖出了每斤80元的“天价”。2017年10月9日,武乡县委、县政府举办了由中国县域互联网+行动联盟和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等多家厅局单位及省市主流媒体参加的“武乡小米”品牌发布会;2017年10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三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上,“武乡小米”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武乡小米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

不仅要“输血” 更要会“造血”

“感谢组织给我们村派来了一个“诸葛亮”,加上村“两委”几个“臭皮匠”,村里群众也知道啥是“幸福感”了!这是栗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小祥近来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他眼里的“诸葛亮”,就是年仅32岁坚守基层工作4年的第一书记张磊。

生长在山西省长子县的张磊首先想到的便是种植辣椒。因为长子县是全国最大的辣椒生产基地,种植技术非常成熟,销路畅通,而且栗家沟村与长子县相距不远,气候条件相当。然而当他的想法一经提出,便遭到群众的一致反对。

原来在几年前栗家沟周围村庄也大面积种过辣椒,但由于销路不畅,导致丰收不增收,严重挫伤了村民的积极性。

中国煤科太原研究院为武乡县贫困学生进行助学金发放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张磊利用回家探亲时间,与长子县辣椒种植企业广泛接触、深入交流,最后他选中了长子四通蔬菜有限公司。2015年底,栗家沟村与长子四通蔬菜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四通公司负责提供种苗、技术,并承诺以每斤1.5元的保底价回收鲜辣椒;栗家沟村负责种植,并承诺三年内种植面积达到300亩。

别说300亩了,就是3亩,当时张磊心里也没底。但他坚信种植辣肯定能成功。因为栗家沟周围村庄有过辣椒种植历史,而且大获丰收;购货方是他的老乡,且有合同作保障,可谓销路畅通。

然而事实并非想象,村民们就是不拿订单当“圣旨。”

“免费提供种苗、地膜、农药、技术。”在中国煤炭科工的大力支持,张磊像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东家进西家出,作着这样那样的承诺。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张磊的耐心说服下,2016年春,村民成俊平、陈国繁、董虎江、董树芳分别种下了5亩辣椒。全村村民眼睁睁瞅着辣椒的成长、丰收,每亩辣椒收入3500多元,户均收入超过了1.5万元。

试验成功后,2017年栗家沟村辣椒种植面积达到了60亩。于是成立了种植专业合社,实行统一提供种苗、地膜、农药、技术、回收“五统一”管理,初步架构起了“公司+农户+合作社”的产业一体化模式。当年栗家沟村的辣椒产量达到了15万斤,32户69名贫困人口看着红彤彤的辣椒甩掉了穷帽,栗家沟村顺利出列。

张磊在给贫困村民辣椒地浇水

“辣椒种植规模已由栗家沟一个村发展到了全镇10多个村,种植面积达到了427亩,已成为全镇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蟠龙镇党委书记崔红伟介绍说。

“过去,我是村里出了名的穷光蛋,没饭吃,没钱花,要不是张书记多次上门做工作,我这脑壳还是不开窍,就知道种玉米。现在好了,小小辣椒不仅帮俺摘掉了穷帽,而且过上了幸福生活。”今年72岁的董虎江说着高兴地笑了起来。

尽己所能为村民

“张书记,累了吧,进屋喝口水,歇会儿吧!”

“张书记,你这几天怎么没到我家吃饭呀!”

跟随张磊行走在栗家沟村的沟峁梁壑间,碰见村里男女老少总是热情地跟他打着招呼,那份亲切让人难以忘记。

“就是那段路。”今年已70岁的村民李树莲大娘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指着一条入村道讲起了故事。

“原来通到村委会的水泥路是村里唯一一条水泥路,一到下雨天,住在山上的村民根本无法出行,有时甚至十天半个月都无法出家门。后来路通了,却被这段坡陡、弯急的路深深刺痛着。”李树莲不停地讲述着,“张小军骑摩托在这里摔伤过,董志军拉水在这里翻过车……”

小辣椒参加中央企业扶贫产业第六届“慈善博览会

两个九十度的大弯、超过40度的坡度、一处无人居住的老宅,改造这段300米长的路,面临着的三大难关恰是张磊担任栗家沟村第一书记迈过的第一道坎。

裁弯取直、切土降坡,前两道难题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很快就有了解决方案。拆除无人居住的老宅成了坚中之坚。

“我们不是没想过拆除,难呀!”

“人家说过,拆老宅就动了人家的风水!”

老宅的主人常年跟随儿子在长治市居住,村民们都说,人家不会同意的。

“同意与否,没见人怎会知道?”张磊和村民相跟着找到了老宅的主人。

“那是老祖先留下的宅子,怎能说拆就拆呢?”

“让我再想想。”

“拆了吧,一个外乡人为了村里发展竟这么用心,我怎能当“绊脚石”呢?”

一周内三次远赴长治,三次上门促膝谈心,终于换来了满意的结果。

“现在这个路修好了,车来车往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担心翻车了!”村民鲍怀书说,“感谢张书记呀!”

“你看,那是张书记帮我们建设的光伏电站,每年为村里增加3万多元收入呢!”

“为降低风险,张书记还为我们种的辣椒上了保险!”

"为确保辣椒丰收,张书记还自掏腰包垫付资金买了台浇水车!”

一提起村里的变化,说到张磊的好,村民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

栗家沟人都记得,那年涝灾是张磊和他们一株株地将辣椒苗从泥土里挖出、扶正,村级文化广场是张磊和他们一起挥舞着铁钎建成,张磊的腰伤是栽种辣椒时跌落悬崖导致。

张磊却说:“这些都是我的工作,是我该做的,组织让我来担任第一书记,我就要尽己所能,为民服务,让村民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无悔青春,逐梦山乡。4年不舍昼夜,4年风雨兼程,如今的栗家沟村已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走进栗家沟的大街小巷,处处感受到山清水秀、产业兴旺,俨然一幅山水画卷。整村退出后,张磊依然穿行在栗家沟的田间地头,全力推动栗家沟村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发生更大的蜕变。

【责任编辑:李巨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