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团宁高宁:践行共赢合作理念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中化集团宁高宁:践行共赢合作理念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文章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7-06-14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召开之际,具有丰富国际化视野和“走出去”经验的中国中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宁高宁,接受了新华网书面专访。宁高宁说,中国通过与沿线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开展建设合作,形成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新华网:在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果。您如何看待“一带一路”背后的理念和企业角色?
宁高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的重大倡议。
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形成广泛国际合作共识。可以说,“一带一路”是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是沿线各国人民的福祉,对全球经济治理也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一带一路”所倡导的 “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及其包含的开放、包容、普惠等重要理念,正是“一带一路”能够取得超出预期成果的魅力所在。我个人认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共享。正是基于合作共享的开放心态,才能造就共赢。中国通过与沿线国家分享发展经验、开展建设合作,打造吸引国际资本的“新洼地”,形成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企业国际化也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化》,讲的是一个国家和产业的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艰难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地位被接受的过程。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一带一路”正折射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被接受的程度,反过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宝贵的机遇。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排头兵,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做好“一带一路”落地的开路先锋。
新华网:中化集团是我国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中央企业,中化集团是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
宁高宁: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探索的先行者,中化集团主业分布在能源、农业、化工、地产、金融五大领域,是中国四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最大的农业投入品(化肥、种子、农药)和农业服务一体化经营企业,领先的化工产品综合服务商。对中化而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推动企业国际化,既是发挥央企国家队作用的使命召唤,也是创新发展战略、拓展发展空间的内生诉求。
中化集团充分发挥多年国际化运作积累的经验,紧密结合主营业务发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是发挥贸易业务优势,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畅通。中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过去三年间,中化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额达到615亿美元;二是整合全球天然橡胶产业链,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配置效率,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供应平台;三是助力中国和沿线国家农业部门合作,输出先进农业技术,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四是依托“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打造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世界级化工产业园区,持续供应高品质的成品油和化工产品。
新华网:作为外贸行业的一名老兵,中化集团在促进“一带一路”贸易畅通上有哪些建树?
宁高宁: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中化集团是我国最早实现“走出去”的企业之一,1950年开始主营对外贸易,1988年就已收购美国企业。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我们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一定的投资和业务运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们加大了石油、化肥等大宗商品的国际化经营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石油贸易需要外语、商务、期货等多方面的专业能力作为支撑,而这些恰恰是中化的强项。中化集团依托专业优势和长期积累的良好合作关系,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石油贸易合作。一方面加强与伊拉克、沙特、科威特、阿曼、俄罗斯等产油国政府及企业的合作,增加原油长约数量,提高相关市场参与度,一方面增进与泰国、新加坡、印度等国石油企业的合作力度,为相关客户提供优质原油和专业化服务。2016年,中化集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原油贸易量约9000万吨,比2015年增长2000万吨。同时,中化集团努力开拓东南亚及中东市场,培养优秀的供应商及终端客户,近年来与马来西亚石油公司等企业签订长约,成品油交易量逐年递增。
2016年,中化集团全力开拓国内全资及参股炼厂的成品油出口业务,实现加工贸易成品油出口共计528万吨,其中,东南亚地区作为出口国占比75%,中东占比7%,欧洲和澳洲占比18%。
中化新加坡石油利用地域优势进行成品油国际转口及原油委托加工业务,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油品经销商。2016年,我们的全球原油和成品油经营总量近1.5亿吨。
我国是缺钾国家,而“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国家钾盐资源丰富。中化集团从2015年开始重点同沿线主要国家加深钾肥战略合作。2015年5月,中化集团与白俄罗斯钾肥公司签署了2015-2019五年合作备忘录;同俄罗斯乌拉尔钾肥公司加大海运和陆运合作;同乌兹别克斯坦钾肥公司开启合作。在中东,重点推进同阿拉伯钾肥公司的合作,提高采购数量。这些战略合作既为国内钾肥供应安全提供了保障,又促进了相关国家和地区资源开发。
在增进贸易畅通的基础上,中化集团创新商业模式,大力提升贸易服务水平。以化学品物流为例,目前中化集团在中东和新加坡均设立了销售网点和分公司,如在沙特设有集装罐销售网点,在迪拜设有船运和集装罐业务的办事处,在新加坡设有集装罐公司和船务公司。波斯湾地区过去20年来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供应条件很难满足当地需求。近年来,针对一些中东国家舍近求远从美国进口LNG的市场现状,我们探索开发了全新的LNG集装罐箱运输模式。LNG集装罐箱运输利用标准集装罐作为包装载体,采用先进的保温技术,将液化天然气通过现有成熟的集装箱船、码头等物流基础设施实现远距离运输。这种创新的运输模式,克服了对基础设施的依赖,并且更加安全,有效满足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新华网:您刚才提到“打造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供应平台”,这一战略举措和“一带一路”有什么关系呢?
宁高宁:“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是“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之一。2016年,中化集团旗下中化国际收购了新加坡上市公司Halcyon Agri Corporation Limited,将在此基础上打造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产业平台。这是我们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速整合天然橡胶国际产业链的一大举措。近年来,通过上下游延伸和产业横向拓展,我们形成了覆盖中国、东南亚、南亚、欧洲、非洲和美洲等地的全球一体化业务格局。目前,我们拥有天然橡胶种植面积5万公顷、加工厂32间,年加工能力150万吨,以高端子午线轮胎专用胶为主打产品,为国际著名轮胎企业和橡胶制品公司提供优质资源。同时,我们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借助新加坡等海外营销平台,不断提高对下游客户的营销服务能力,营销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至今,中化集团在沿线国家和地区销售天然橡胶3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44亿元。
通过优化天然橡胶业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种植、加工布局,我们提升了天然橡胶业务的全球影响力和带动力,并满足了相关地区对这一重要工业原料不断增长的需求,提升了资源全球配置效率。
新华网:您还提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先进农业技术,具体内涵是什么?
宁高宁:“一带一路”沿线农业国家众多,而中化集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农业投入品(化肥、种子、农药)及现代农业服务一体化运营的中央企业,通过发挥先进科技、优质产品以及专业服务一体化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现代农业贡献力量。
种子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在杂交小麦、杂交水稻上的研发优势,以口粮作物为重点,加速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进程。我们与巴基斯坦企业合作,在巴推广我国二系杂交小麦,以改善巴基斯坦第一大粮食作物小麦的产量低水平徘徊的现状,提升当地小麦生产能力。2016年,我们还启动建设了第一个海外研发中心——孟加拉作物适应性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在杂交水稻上的技术优势,研制适合当地种植条件和消费习惯的水稻品种,帮助孟加拉国解决目前农业发展遇到的挑战。
农药方面,我们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积极推进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不仅收购了美国孟山都公司在印度、泰国、菲律宾、越南、巴基斯坦、孟加拉六个国家及台湾地区的酰胺类产品业务,还先后在印度、菲律宾、泰国和澳大利亚等亚太地区的核心市场建立了海外分支机构,组建自有营销团队,实施品牌制剂分销。目前,我们的农药业务已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数十个制剂产品品牌,并在部分国家的水稻除草剂市场占有较高的份额。 2013年至今,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农药销售32万吨,销售额近百亿元。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我国农业投入品的重要出口市场,依托业已形成的营销渠道和市场地位,借助肥、种、药、技一体化协同运作,我们将大力开拓出口市场,并积极推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厂生产、当地分销,提升本土化服务水平,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新华网: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除了石油贸易,中化集团还能提供怎样的助力?
宁高宁:福建省泉州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化集团在泉州独资建设的1200万吨炼厂——泉州石化于2014年投产,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2016年加工原油1150万吨。其原油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品油70%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泉州石化欧五标准的高品质汽柴油受到欧洲、新加坡等地市场的极大欢迎。
去年,我们又启动了泉州石化100万吨/年乙烯及炼油改扩建项目,计划将炼油规模由1200万吨/年扩建至1500万吨/年,新建100万吨/年乙烯项目(含80万吨/年芳烃)及相关配套储运、码头及公用工程设施等,实现炼化一体化发展。
在炼油、乙烯项目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建设中化泉惠石化园区,重点发展炼油、烯烃和芳烃产业链,并形成若干差异化的产业链和较完整的配套设施。到2030年,达到3000万吨炼油和200万吨乙烯、200万吨芳烃生产能力,并按照低碳循环和一体化的开发理念,打造国家级生态石化工业区。建设泉惠石化园区,将进一步发挥“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地理优势,提升中化服务“一带一路”的能力。
借“一带一路”东风,中化集团从贸易服务、资源整合、农业科技输出和石化产品供应等诸多领域服务沿线国家和地区,同时也使得自身的国际化水平更进一步。如今,我们的境外资产占比超过七成,实现利润占集团利润总额的一半,国际化已成为中化的重要特色和发展优势。
新华网: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具体项目的成就,中化集团还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发展理念或者心得吗?
宁高宁: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中化集团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共享技术和发展经验,共享发展红利,同时真正帮助当地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了与所在国家的共同成长、共赢发展。
以天然橡胶业务为例。目前,我们在非洲的天然橡胶和棕油业务覆盖中西非的喀麦隆、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加纳、加蓬、刚果等6个国家。通过控股新加坡上市公司GMG,我们一并获得了其下属的喀麦隆橡胶种植园HEVECAM,种植园的面积与北京四环以内相当,里面住着4万多居民。我们不仅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在原来的荒地上种植橡胶林,帮助发展橡胶产业,每年还投入200多万美元用于当地公益事业,兴建了1所中学、1所技校、13所小学、13所幼儿园和1家12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这些设施在喀麦隆南部地区都是数一数二的。HEVECAM园区外都是茅草屋,园区内都是砖瓦房,园区内生活明显好于区外。在另外一个7.5万公顷的SUDCAM橡胶园,我们从国内带去蔬菜、水稻种子,教当地老百姓如何种植。我们的橡胶园不仅解决了当地6000多人的就业和园区内连同家属在内的4万人的生活问题,同时也通过培训传播新技术给当地小农户,将园区发展的红利辐射惠及到了周边的20万户农民。我们还非常重视与当地的绿色环保组织合作,采用欧洲高标准,在橡胶林的种植过程中关注动植物的多样性,尤其是珍稀物种的保护。曾经,在非洲一块已经获批的土地上发现了大象、野生大猩猩,我们就立刻封闭了该区域,重新评估是否要保留野生动物保护区。这种与所在国政府、合作者及当地人民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投资模式,得到了当地人民以及政府的高度认可。喀麦隆总理菲勒蒙表示非常欢迎中化集团到喀麦隆投资兴业,他说:“中化在喀麦隆的投资正是帮助政府实现了我们想做却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
海外石油勘探开发是中化集团国际化经营的另一重点。在开展该业务的过程中,我们与印尼、阿联酋、也门、突尼斯、叙利亚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在海外社区建设中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准则,推行以项目属地社区建设为抓手、与社区交融共赢的合作模式,并制定了覆盖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安全和环境(HSE)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的安全和环境影响,促进了项目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所以,我们这种利益共同体模式就是共享,与当地政府、居民共享,共同开发、共同受益、共同发展。急功近利或惟利是图不是我们这种中国企业的理念,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新华网:“一带一路”投资过程当中也面临着风险和挑战,中化集团是怎样应对这些风险和挑战的?
宁高宁:在企业“一带一路”投资的过程中,既充满了合作共赢的机遇。客观地说,也不可避免会遭遇风险和挑战,包括政治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安全风险等等。其中,应对政治及安全方面的风险需要政府出面“保驾护航”,应对市场和经营方面的风险则需要企业自身提高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中化集团在“一带一路”投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
科学决策、积极稳妥实施,是“一带一路”投资顺利推进的基本原则。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中化集团在“一带一路”投资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分析、准确判断、审慎选择、稳步推进。就是说“脑袋要清醒”,把问题想清楚、看清楚,不能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而是要根据需要。以油气业务为例,公司有一支专业队伍专门对全球经济形势、石油供需关系、行业发展态势、油气项目并购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更准确地把握并购机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与投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的联系,全面、深入了解当地法律法规,为项目并购提前做好准备。
持续创新、提升项目管理能力是“一带一路”投资实现资产价值的有力支撑。海外投资项目既要造福一方,也要实现盈利。在海外项目收购及后续运营过程中,我们结合多年来海外业务运作经验和自身产业基础,不断创新项目管理模式,按照国际规则和方式打造项目管理能力,不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一是强化外部资源组织能力,充分利用国际分工,组织外部资源为我所用,实现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二是不断强化属地化管理;三是持续提高标准化管理能力,提升海外项目管理效率;四是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系,强化技术保障;五是在海外项目扎实推进精益管理工作,围绕降低成本和提高经营效率进行大量的精益改进,项目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培养专业队伍、促进文化融合,是“一带一路”投资不断壮大的重要保障。融资本易,融文化难。中化集团通过“一带一路”投资实践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国际化不仅要实现资源和市场的国际化,更重要的是理念、管理、体制、机制各个方面的国际化,是整个管理系统的国际化,尤其是要做好与外籍人员的文化融合。同时,随着公司国际化经营的不断深入,不同国家、不同企业背景的员工越来越多,为使这些人才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其特长,我们始终坚持以文化为统领,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团队战斗力,打造出一支理念统一、专业性强、与业务规模及发展速度相适应的海外业务人才队伍,有力支撑了公司海外业务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