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故事 > 正文
让污泥“浴火重生”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24

“样本中含有氮、磷、铜、锌、铬、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物质,处理不当,就会对土壤和大气造成二次污染。”中交集团所属中交一航局天津青凝侯淤泥填埋场应急处置项目经理刘春银看着手中的检测报告,皱起了眉头,“没想到,情况远比最初设想的复杂。”

天津青凝侯淤泥卫生填埋场,是国内首座现代化污泥卫生填埋场,设计库容约68万立方米,2007年建成后便开始处理河道和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为了根除污染,促进土地再利用,当地政府决定对填埋场内的污泥进行集中处置。而如此大量且复杂的淤泥处置,在全国没有先例。今年,中交一航局积极发挥属地央企责任,承担起了淤泥处置的重任。

“污泥处置最原始的方法是卫生填埋,但这样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有一种办法是将污泥进行堆肥使用,用于农田或园林绿化,回收污泥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使有机物不断降解,变成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和有机肥料。”刘春银表示,虽然第二种办法更具效益,但青凝侯项目却行不通。

“填埋场内淤泥含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是堆肥无法消化的,而且一旦进入土壤,将会给土壤带来不可逆的影响。”为此,刘春银提出了一个新方案,“焚烧,让污泥‘浴火重生’。”经过多轮论证,焚烧方案得以实施,即将污泥投入到火电厂的焚烧炉。污泥中的有机物经过充分燃烧不仅能够释能发电,烧尽的残渣还能做成水泥,在达到处理目的的同时,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开工仅6天,项目团队就完成了第一车污泥的外运焚烧,处理后的残渣经检测后,完全符合相关处理标准。业主对“一航速度”竖起大拇指,但刘春银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原来,由于淤泥含水量高,外运焚烧一车污泥,有70%至85%都是水。运输效率提不上来,高含水也造成了焚烧十分缓慢。“按照这样的处理速度,8个月工期内不仅不能完成任务,挖出来的污泥长时间堆放还对周边环境造成威胁。必须制定更好的方案。”刘春银找来试验室负责人何文凯商量对策。

“起初,我们尝试使用脱水剂,来降低污泥的含水量,但试验效果却不理想。而且,供应商不提供脱水剂成分,我们掌握不了关键技术,脱水成本居高不下。”何文凯决定开展配比试验,自制脱水剂。他首先想到的是水泥和生石灰,这两种材料是生活中是最常用的脱水剂。按照试验计划,何文凯先后对选取的水泥和生石灰进行不同比例的调配试验。经历近一个月的持续奋战,终于得出了理想配比。为了使试验数据更加准确可靠,何文凯又到现场开挖了两个试验坑进一步验证试验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又是一个半月的努力,终于得出最佳结论:在污泥中加入10%的生石灰,可以将含水率降到60%。“这是最经济、效果最好的方案。”何文凯兴奋地说。

生石灰的添加,使污泥的处理量提高了6倍,不仅加速了污泥的外运,同时也提高了焚烧炉的处理速度与残渣的利用率,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看着一车车外运的污泥,一袋袋新生的水泥,刘春银的眼里放着光。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