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的清晨,位于上海崇明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园区,突降瓢泼大雨。三航局第十届中国花博会项目总工杨连佼在走廊里来回踱步,技术经理蔡晓男不时看向窗外园区的方向,此时的花博园牵动着大家的心弦。一小时后,雨停了。大伙儿赶往园区,对主题广场、园区主路等区域进行细致查看。“地面没有一滴积水。”杨连佼和蔡晓男不禁松了一口气,异口同声地喊道:“成了!”。
他们口中的“成了”就是园区建设创新应用的海绵城市建设,即建成一座会“呼吸”的园区,具备自主渗、滞、蓄、净、用、排功效,达到生态办博的目的。位于上海崇明岛的花博园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心、一轴、六馆、六园”,占地316.51公顷,相当于12个国家体育场的大小。从筹备开始,上海市政府就明确提出要将第十届花博会打造成规模最大、品质最优、创意最新、技术最前沿的世界级森林花卉博览会。
“如此广阔的地域,园区的排水功能必须考虑周全。”杨连佼说道,“开园期间正赶上雨季,如果排水跟不上,就可能频发内涝,会大大影响举办效果。”
项目团队秉承“生态办博、创新办博”的理念,参考国际海绵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使花博园成为一块会“呼吸”的海绵,道路绿化带中间增加植草沟,兴建雨水花园、雨水回收系统,形成“呼吸”系统。一旦降雨,雨水或渗透至植草沟和雨水花园,或由管道排至回收系统等生物滞留设施进行滞蓄、净化处理,完成吸水、储水,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放水用来灌溉苗木花卉或供场馆日常使用,让花博园名副其实会“呼吸”。
要做“海绵”,“吸水”材料很重要。按照设计,海绵道路及广场将是花博园海绵化工程的重中之重。其中,呈蜂窝状结构,具备透气、透水功能的混凝土是道路成败的关键。
攻关小组立即行动,决定采用强度等级较高的复合硅酸盐水泥,并选取合适粒径的石子作为透水混凝土的主要材料。“这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孔隙率。”杨连佼介绍说,“抗压强度关系道路的成败,孔隙是透水性能的保证,唯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海绵道路才有实现的可能性。”
选定了材料,项目团队按照“配方”随即展开生产,但新的难题紧随其后。原来,施工班组一天最多只能生产200立方米,照此下去,仍无法满足工期要求。“必须想办法提高效率。”蔡晓男脸色严肃。
“无论如何也要保证花博园按期交付!”杨连佼下定决心。很快,根据工程量及进度要求,他牵头制定出一套高效运转体系,配置两套搅拌装置,将作业班组分成多个小分队轮流生产,人停机不停。经过一番调整,透水混凝土产量翻了两番,高峰时一天能生产800立方米透水混凝土。
“运输还得再快些,不然黄花菜都凉了。”透水混凝土属于干硬性混凝土,初凝时间短,出料后运输时间必须严格把控,否则将严重影响质量。为此,项目团队为透水混凝土修建了一条专用绿色通道,将运输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海绵道路施工效率大大提升,每日铺装量达到5000平方米。
2021年3月,会“呼吸”的园区如期建成并通过验收。5月21日,花博会盛大开幕,喜迎八方来客。如今,上海崇明百花争艳,一场难忘的花博盛会正在上演。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