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6-01
清凉的晨风从元宝山上悄无声息地吹来,厂区里的花草苗木竞相生长,空气清新湿润,旭日从东方缓缓升起,富丽的金色清泉般洒向大地,隐映在绿树丛中的易门铜业又迎来了生机勃发的一天。
每天上午8点,易门铜业绿化组的员工会准时集合,10多分钟后,他们带着工具分别奔向“杨善洲示范林”“易铜生态林”、厂区绿化带、办公区绿化带等地,全身心投入绿化工作,把自己也变成了满园春色的一部分。
易门铜业坐落于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大椿树工业园区元宝山脚下。工厂初创时期,这里一片荒山秃岭,除了厂房建筑,偌大的厂区看不到一棵树、一片草,周围山岗光秃秃的,风一吹,尘土飞扬。如今,站在“易铜生态林”边缘的红土上,绿化组长魏泽金指着眼前高高矮矮的植物,眼里闪烁着亮光:“再过几年,这里就绿树成荫、花开成海了!”他手指的方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个古铜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创建绿色工厂
易门铜业成立于1993年,截至目前共经历了4次“改头换面”的技术改造,一点点打磨自己的“小而美”,产能和利润大幅增强,净资产收益率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企业由小到大,绿色发展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6年,易门铜业开始第4次技术改造,技改中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和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成了重中之重的课题。易门铜业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多、快、好、省、顺”的实际行动,把最优的技术路线写进技改的总体方案。
思路决定出路,绿色发展成为易门铜业孜孜以求的鲜明底色。第4次技术改造对易门铜业的“再造”“涅槃”和“升腾”意义重大。面对千头万绪的技改工程,易门铜业采用“富氧底吹熔池熔炼+PS转炉吹炼”工艺,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紧接着,又广泛发动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工匠开展技术攻关,持续改进完善硫酸生产工艺,收集处理无组织烟气,持续提高二氧化硫、颗粒物、氮气化物排放标准。同时,一批“小改小革”成果和“填平补齐”工程相继出炉,为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向好贡献力量,其中,仅余热发电一项2020年就为企业创效近150万元。生产工艺的改进为企业绿色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固废处理是冶炼行业的“心头之痛”,易门铜业在这方面也下足功夫。该公司坚持严字当头,建成了生产污水处理站,对制酸净化排污、干吸废水、环集废水进行集中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深度处理,或供熔炼缓冷场生产使用。同时,该公司建成了生活污水处理站,对全公司范围的生活废水进行全面回收,采用“A/0+接触氧化+消毒”工艺进行深度处理,达到一级A标后回用于厂区绿化和道路降尘作业。从工业生产到辅助后勤,易门铜业实现了水资源100%循环利用。
美化厂区环境
以“绿化厂区、改善环境”为载体助力企业绿色发展,是易门铜业追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点睛之笔”。
“经过连续多年的投入,易门铜业厂区闲置空地已实现100%绿化,厂区整体绿化率达65%以上,朝着绿色工厂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张体富介绍说。
精准治理,针对生态环境脆弱区域“见缝插绿”,是易门铜业屡试不爽的“药方”。
近三年以来,易门铜业先后完成30多个绿化项目,栽种茶梅、桂花、樱花等树木14万株,各类花卉和低矮灌木26万株,竹子5139棵,种植波斯菊和草坪39000平方米。该公司累计投入7800余万元,打造了占地2万余平方米的“杨善洲示范林”及4万余平方米的“易铜生态林”,绿化了数座铜冶炼渣场,以“愚公移山精神”把荒山变绿洲、把工厂变花园。
为保持环保工作连续、有效,把治标之策与治本之道有效融合,易门铜业在绿化造林取得初步成效后,迅速跟进后续工作,实行网格化维护管理、绩效考核挂钩,变“人人不管”为“人人在管”。瞄准荒芜区域、管理盲区、卫生死角,组织开展植绿护绿活动。
展望未来,易门铜业正从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高度,不断描绘企业未来发展蓝图,奋力推进企业在绿色低碳、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责任编辑: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