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故事 > 正文
赓续红色血脉 高密度发射打出组合牌

文章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5-28

初夏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外出漫步,品品花香,最为适宜。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试验队的队员们却无暇去赏花弄景,摆在他们面前的是高密度的火箭发射任务。5月1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四乙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二号D星。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迎来三星组网时代!对试验队员而言,成功的喜悦最多持续半天,第二天又是新的任务。他们稍事调整,马上投入下一发任务准备中。

稳步提升改进,上下共同努力

送走海洋二号D星,长四乙系列火箭就完成了今年的第七次发射。这在过去,几乎得用一年的时间。在长四乙火箭副总设计师张桃源看来,一切只是新的开始。今年长四乙系列火箭发射数量史无前例,试验队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圆满完成发射任务。

“我们过去一年就打两三发,每次发射完都等着看新闻联播,感觉特别自豪。”张桃源说。现在,高密度的发射让试验队员们无暇顾及过去常有的“仪式感”,反而是一心一意投入到火箭发射准备工作之中,让已经非常成熟的长四乙火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本次任务是长四乙火箭第4次发射海洋二号系列卫星。这4次发射,跨越了10年。这10年里,设计人员在长四乙火箭性能和可靠性提升上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在火箭动力系统方面,开展薄弱环节识别和可靠性专项提升工作;在火箭控制系统方面,不断进行优化,减少影响火箭成败的单点;在发射场工作流程方面,强化质量确认制,加强过程管控,做到日清日毕,对当天完成的工作进行闭环跟踪。

“服务好用户,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张桃源表示,长四乙系列火箭承接了我国大量太阳同步轨道遥感卫星的发射任务,这是客户对长四乙系列火箭团队的信任,也是一种光荣。“我们现在不求出彩,只希望圆满完成任务,不辜负客户对我们的期待。”

建立测发队伍,不断培养新人

火箭设计师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在过去,他们除设计火箭之外,还要随火箭进入发射中心,进行测试工作。从去年7月起,这种事情开始改变了。

解放设计师,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做设计,这是应对高密度发射的重要手段。为此,八院牵头,将下属单位从事控制、遥测、外安等专业的骨干人员融合到一起,在149厂建立了一支运载火箭专职测发队,专门服务于八院火箭测试工作。

这次发射的长四乙火箭是测发队成立以来全面负责电测岗位的第二次任务。虽然工作中会遇到不同型号火箭设计方式、不同设计师理念不一致的问题,但经过细致沟通交流,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更为重要的是,专职测发队伍的成立,大大提升了火箭测发效率,进一步规范了测发工作流程。

“高密度发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长四乙火箭试验队总体分队长徐瑜说,“适应高密度发射,就要求我们在设计上要更加人性化。比如针对火箭上容易插错的插头,我们就要加入易错处理设计,从源头避免问题出现。”

高密度发射还为人才培养打造了更为宽广的平台。本次长四乙火箭发射试验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今年刚满20岁,是实打实的新人。火箭总体设计师张成刚工作3年,也已经参与了4次火箭发射。“这在过去根本不会发生,只有高密度发射才能给新人大量机会全流程参与火箭射前准备工作,为应对高密度发射增加了很多储备人才。这种成长是坐办公室比不了的。”

传承先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八院的火箭发射试验队有个传统,每次执行火箭发射任务之前,全体队员一定会去拜谒发射中心附近的烈士陵园,旨在不忘老一辈航天人和革命烈士的精神,激励团队做好现在的工作。这恰好与全国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相契合。

5月初,待全体试验队员到齐,试验队临时党委便组织大家前往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东风革命烈士陵园不仅是整个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缩影,更蕴藏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激励着全体试验队员为祖国航天事业奉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告慰先烈英魂。

此外,试验队临时党委还紧密围绕航天质量形势和发射试验任务,开展思想动员和组织推进工作。比如,组织试验队党员开展“党员承诺与亮诺”活动,以分队形式进行签名,进一步强化党员使命责任意识。目前,亮诺板已张贴在人流密集处,时刻提醒党员践行承诺,积极发挥好引领带头作用。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