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发布  >  人物·文化  >  故事 > 正文
施工一线“父子兵” 薪火相传铸匠心

文章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1-02-26

竖起大拇指,手臂上扬,“起!”几个简短的动作和口令过后,一件重逾3吨的设备零件就稳稳地吊装到位,指挥这些设备吊装的,是一位皮肤黝黑,头戴墨镜,手戴白手套,胸前挂着对讲机,浅色工装几乎全被汗水浸渍湿透了的领工员赵玉安。跟起重机司机简单交待两句后,赵玉安走向20米外的另一处吊装点。

提起起重,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印象:起重机司机手握操纵杆,端坐在舒适的驾驶室里从容地进行吊装作业。然而,起重行业中最难的不是操作起重机,而是指挥现场起重,决定吊装方案,保障现场安全工作的领工员。

作为吊装作业的“中枢”,领工员是吊装作业中最重要的岗位,他们在公路、铁路、桥梁、港口等各类施工项目中都起着决策指挥的核心作用。

57岁赵玉安参加工作41年来,辗转全国20多个省份、参与了30余个工程的建设。在施工一线担任指挥大半辈子,一顶安全帽,一双白手套从未离身。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还没有现在用的对讲机,只有一只哨子。除了吹哨,其他的指挥口令全凭手势和嘴巴喊。”回忆起当初的工作场景,赵玉安这样说道。

“干起重指挥其实没有太多技术要领。”赵玉安介绍说,最主要的就是把握好力的分配和变化。自己多琢磨吊耳受力点变化等吊装细节,时间久了,就会积累出来经验。2016年8月3日,在赵玉安的指挥下,五峰山大桥上千吨重的钢围堰套箱采用两台浮吊并列安装法,首节成功安装。

现场没有重大的吊装任务时,赵玉安仍没闲着,每天依旧在现场指挥工人们作业,同时也不忘检查安全等细节。有时一根钢缆磨损过度或是工人站位危险,他便立即叫停。“不行就是不行,一旦某个小细节出了问题,就会出人命关天的事故,必须确保每一次吊装万无一失,这是我的工作。”正是这样的承诺保证了大桥现场吊装作业五年间的安全施工。

和赵玉安40多年坚守一线生产几乎一样,他的父亲在中交二航局一线也坚守了20年。与赵玉安不同的是,父亲是混凝土工。

作为一名老二航人,1959年进入中交二航局的赵父,为了维持一家7口人的生计,常年在工地上劳作,一年中仅有一两次回家的机会,也习惯了四海为家的日子。儿时的赵玉安总是盼望着父亲带些糖果回来,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糖果几乎是唯一能给孩子们买到的零食。

和话不多却闲不下来的赵玉安一样,父亲从来都是埋头苦干。据赵玉安回忆:“在二航局工作期间,父亲多次获得个人先进。”

“眼看我就要退休了,领导却说我最少还能干三年。”赵玉安平静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自豪。

“他是二航局的宝贝。”提起这位老起重时,时任项目部一分部常务副经理杨琳总是这样说道。

【责任编辑:家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